智能水产设备哪个好?深圳如何发力现代渔业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日前,2023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开幕,作为其中六大高端论坛之一的现代水产种业合作发展院士论坛,备受关注。为何渔业种业如此重要?全国发展现状如何?打造现代渔业“芯片”,深圳已具备哪些基础,还需如何发力补强?
对此,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方辉进行解读。
(点击观看完整版视频)
院士专家齐聚深圳
共话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路径和前瞻趋势
论坛以“现代水产种业发展”为主题,5位院士以及20余位行业专家代表,共话国内外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路径和前瞻趋势,为我国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鱼类生理学家和鱼类养殖学家林浩然提到,良种是水产养殖最为关键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应努力发掘国内具有良好潜力的优良水产品种,另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国外的水产优良新品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包振民认为,种苗占了深远海养殖成本的30%-40%,一方面要找到适合在中国深远海养殖的鱼种,另一方面要找到适合产业化开发的良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少军认为,良种是种业的龙头,良养是种业的保障,良销是拉动种业和养殖业的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认为,很多海水养殖鱼类存在近亲繁殖种质退化,雌雄大小无差异导致繁育难的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有的放矢地进行技术攻关。
我国水产种业截至今年
已经审定280多个品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院士,在论坛上发表了“水产遗传育种实践与水产种业发展”的主题报告。
桂建芳说,“我国改革开放 40多年来,水产遗传育种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今年已经审定了280多个品种,为我国水产养殖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桂建芳认为,通过长期演化、进化,鱼类形成了大怀卵量的基因,但是受精率在天然情况下还是很低的,特别是在养殖过程中,随着密度的加大,病害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培养出抗病的新品种。比如说,深圳目前正进行探索,要建水产苗种场、水产种业基地以及水产遗传育种研究院,规划布局好之后,关键在于如何实施。
向海而生的深圳如何助力
做大做强水产种业“中国芯”?
*********总书记考察广东时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
近年来,广东着力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体系,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场,重点围绕深远海养殖品种加强种质保存和选育研究;在湛江、阳江、惠州、珠海、潮州等地建设一批深远海养殖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和省级水产良种场,加强对深远海养殖鱼类良种选育和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
我国首个石斑鱼新品种便是由广东选育的虎龙杂交斑,开创了广东海水鱼类养殖新的里程碑。此外,“青红杂交斑”等更适合深远海养殖的突破性新品种也在加紧研发中。
同时,广东正发力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龙头企业,打造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南繁硅谷”。
深圳是广东省远洋渔业的主力军。《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2-2035 年)》指出,要建设海洋现代渔业高地。5月10日,《深圳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渔业类)扶持措施》印发,其中,围绕“振兴水产种业”,提出支持种源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业育种及产业化的扶持措施,助力深圳打造国际水产种业创新高地。
深圳需要对4条养殖工船
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
现代水产种业合作发展院士论坛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方辉,发表了“深远海养殖全链数智化与蓝色食品认证”的主题演讲。
方辉表示,目前,深圳的种苗、种业前期基础还相对薄弱,因为深圳的城市规模、土地、海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需要在更高的起点上集合优势力量,海陆联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此次深圳渔博会,方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市场,也是最重要的市场。发展现代化的海洋牧场,推进深海养殖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集聚效应。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找到符合深圳特点的发的道路,需要整体规划布局、稳步推进实施。
晚间观察:攥紧渔业种业的“中国芯”,向海而生、向海而兴的深圳重任在肩,应发挥区位、科技、产业等优势,着力破解水产种业“卡脖子”难题,扎实做好成果转化,着力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转型升级,全力守护“蓝色粮仓”,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渔业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标杆。
主笔 / 杜一凡
主编 / 周占武 殷梦
记者 / 杜一凡 刘奉轩 焦皎 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