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西元前开场白:爱在西元前,诗经串烧
今天,让我们回到三千年前。
一起听听,那些不为人知的爱恋。
01
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发生在水边。
一个男孩子,喜欢一个女孩子很久了。
那时还远没有什么恋爱秘笈把妹攻略,在那个礼教森严的年代,男孩想见女孩一面,跟她说说话,都显得格外困难。
她是勤劳善良的女子,以采摘野菜为生。从上游到下游,从黄河到汉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们说,男追女,隔座山。他隔的不是山,而是漫无边际的滔滔江水。他只能远远望着她,看着她穿梭于一片片水域之间的背影,便觉得十分满足。
人们说,暗恋是一场兵荒马乱的邂逅,而在那个交通靠走交流靠吼的年代,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流,可能便是天堑之隔。
在河的那一岸,是女孩穿梭于芦苇和水草之间的身影。
在河的那一岸,男孩写下一首又一首诗。
他写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他写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直到三千年后的今天,《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歌,作为华夏民族追求爱情的代表作,依然在文明的星空里,散发着并不强烈,却很温柔的光晕。它们被写进中学课本,家家传唱,妇孺皆知。
它们那么精准地击中了全华夏乃至于全世界人民,心底深处最为柔软的那一根弦,在人类文明,的长廊里,激荡出悠远的回声。今天的男孩子们,在追不到女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依然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不知道,三千年前的那个执着的男孩子,或者说,那些男孩子们,最终有怎样的结局。
愿他们安好。
02
男孩不知道,女孩其实也关注他很久了。
终于,来到了那个盛大的日子。
官方大型Party暨婚恋节目举办日,三月三,又称上巳节。
这个节日吧,最初是个用来祈福消灾的日子,人们到水边去进行一系列活动,类似于让晦气被水冲走什么的。后来,逐渐就演变成了去水边春游,看看花草,洗洗野澡。再后来,就开始向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可能大家对这个节日还是不太熟悉,举两个例子。
大家一定听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在水边顺手写出来的那个“天下第一行书”。让我们来看一看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古代农历纪年,春天是一二三月,暮春也就是三月。那“暮春之初”,也就是三月初,很明显就是上巳节。那他们去干吗了呢?“修禊事也”,也就是那个消灾祈福的活动。但最后,变成了一场大型诗文联谊晚会。
再比如说,通讯记者杜子美先生的著名报道《丽人行》中,上来就是一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个丽人天团的C位小姐姐,人称,杨贵妃。
扯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三月三是个什么样的日子。总之,可以不受拘束随便嗨。
就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的小姐姐,竟然主动邀请了男孩,一起去水边玩。
要是你,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反正,更令我意外的是,直男小哥哥拒绝了她。
理由更是令人绝望:
“我去过了啊。“
当时原话是这样的: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诗经.卫风.溱洧》
我说,大兄dei,你真当是去看水的啊?
好在这次妹子比较坚挺。
妹子:“去了就不能再去一次?”
汉子:”……那 走吧……“
在妹子的不懈努力之下,两个人终于幸福快乐地开始了第一次约会,据说玩的还不错。“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具体是谁赠谁的不太清楚,估计男赠女的概率大一点儿。但是,他们又不小心创造了历史——约会,是要送礼物的!
更加直接一点儿的,应该是《卫风.木瓜》那一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我不是想要报答你,我就是想和你在一起。
事实上,在包括但不限于周朝的古代,在包括但不限于三月三的日子里,还有一个很诡异的习俗,就是——
女孩子会往长得好看的小哥哥的身上/车上,丢,水,果。
比如说潘安,国服第一美男,“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投我以木瓜“的”投“,没准还真就是本意。
另外,幸亏中原大地不产榴莲。
03
无论是《蒹葭》《关雎》还是《汉广》《溱洧》都有两个相同的鲜明特点;
1.它们都是单恋/恋爱的萌芽期。
2.它们都发生在水边。
从这两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经验性结论;
恋爱,大多是水出来的。
那么,假如恋情进一步发展,他们约会的地点又是哪儿呢?
张生和莺莺的墙头?陆游和唐婉的园子?如家汉庭格林豪泰?
不存在的。
那时候,可没有这些玩意儿。
在那个人工建筑物还显奢侈的年代,他们大多把约会地点定在—— 小,树,林。
这一点,倒是一些现代人的先驱。
还是不信?那么请记住一个固定句式:
山/阪有x,隰有x。
“阪”就是山坡,“隰”就是湿地,也就是他们约会的自然环境。
为什么挑这儿?
树多啊。
比如说——
阪有漆,隰有栗。
阪有桑,隰有杨。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山有榛,隰有苓……
不再一一列举了,你去诗经里翻,还有的是。
至于我怎么知道他们是去约会的?你自己去看看下文吧。
“但见狂且” ——就看见了个小可爱;
“云谁之思” ——思念的究竟是谁呢?
……
不用看上下文基本都知道是干什么,就差直接当众告白了。
什么?还不过瘾?
这里还有更重口的。
【十八岁以下小朋友请回避】
为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我决定直接放原文。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首诗里至少出了两个成词,一个叫【怀春】,一个叫【玉女】。
而第三句的翻译是这样的:
还想动老娘衣服!
你再动!信不信老娘…从了你!
喂你轻点…别惊动旁边那条狗……
我不得不承认,诗三百,这是我见过最开放的一篇,没有之一。
如果说,所有的初恋都在【水】边,所有的热恋都在【木】旁,
那么,水木清华里有那么多狗粮投喂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04
走过相识,已然相恋,从水边到林下,他们终于走到了那一步。
那一天,春风骀荡,晴空万里,霓虹车马,十里桃花。宾朋们坐满了一桌又一桌,他们谈笑风生,酣畅痛饮,祝福着这一对幸福的新人。
大司仪站在场中,缓缓地诵出了那一首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诗经.周南.桃夭》
男孩呆呆地望着面前的女孩,火红的绸衣如窗外灼灼的桃花般,一瞬间点亮他的瞳孔。他明白,明亮如桃花般的她,从今以后,是他的女人。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那个女孩将要嫁给我,我将倾尽一生去守护她。
05
他们的婚后生活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或许是夫妻恩爱,甜到粘牙的宠文。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别睡啦,快起来看,天边的星星多漂亮啊!
天上飞着的,还有野鸭和大雁呢。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等我们打下来了就烤了它,再就上二两小酒,晚上一起弹弹小曲儿,我实在想不出来什么日子是更好的了。
这也是我在《诗经》中,最喜欢的诗歌之一——这种温暖至极的感情,是个人都会向往的吧。
也没准,偶尔会闹闹别扭吵吵架:
“鹑之奔奔,鹊之畺畺。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连鹌鹑和喜鹊都知道小两口开开心心在一起,那个不靠谱的死变态,我竟然还把他当欧巴供着?
算啦算啦,都老夫老妻了,凑合着过吧。
又或许,像很多故事里讲的一样,男孩去远方服役,女孩在家里一个人等着他回来: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我知道你回不来。但我还是很想念你。
很想,很想。
“思念不重,就像是一整个秋天的落叶。”所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所以,所有的担心,都有了恰如其分的理由。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在喜怒或哀乐的日子里。
时间慢慢地流过去。
06
一切敌不过时间。
当“洵美且都”的翩翩少年变成“见此蘧蒢”的垂垂老朽,“螓首蛾眉”的妙龄少女变成“桑之落矣”的蹉跎老妪,我们最后还能记住的,是什么?
是初见时“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的惊喜?
是约会时“将仲子兮,无折我杞”的担忧?
是离别时“我东曰归,我心西悲”的悲伤?
还是重逢时“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欢欣?
我不知道。
我唯一知道的是,经过了成千上万的路口之后,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时间真是个魔鬼。
女孩躺在床上,紧紧握着男孩的手,轻轻地说。
我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
你说。
还记得,我给你做过的那件,绿色的衣服吗。
男孩泪如雨下。
我记得,我都记得。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邶风.绿衣》
一晃,十年。
你走后十年的日子里,再也没有过一个人,给我做过一件衣服。
如果说,初恋是水一样的温柔,热恋是树一般的坚守,而当爱人去世,光阴不复之时,最后能用以缅怀的,还是爱人为你做的那一件旧衣裳。
我忽然想到,宋代词人贺铸写过的另一首悼亡词了: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就像我现在想到《红楼》中的晴雯,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撕扇的任性,而是“勇晴雯病补金雀裘”的认真与深情。
我对你所有的爱,最终都寄托在一针一线之间。
07
这些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公元前一千年那个时代。
那时,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两河流域的文明已经相当辉煌,特洛伊之战刚刚结束,罗马城邦即将建立。
所有的文明,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自由而有活力地繁衍。
而那时的中国,正是所谓“礼崩乐坏”,那个大起大落,大兴废与大变革,大毁灭与大重生的激荡年代,所有的棋子都被重新摆放了位置,然后,重新开局。
这些爱情故事,和他们流传下来的这些诗,是一粒种子,它迅速地破土而出,生长出了那个百花齐放的春秋年代,整个中华民族有记录的瑰丽文明,从此生根发芽。
我实在无法想象在楔形文字、突厥文、契丹文等那么多文字都已失传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几乎毫无阻碍地阅读3000年前,和我们一样的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给自己心爱的人写的情诗。
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思念,也会有着“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欢欣雀跃。
这不得不说,是文明留给我们的奇迹。
那么,愿你能够穿越时空,切身感受到那些3000年之前的爱恋。
但我更愿你能遇见那个人。
能够陪你一同,吟诗饮酒,花前月下;
能够与你共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作者-
老王,清华大学在读本科生,年十八,好古文,希望认识有趣有料的你。
图片作者:呼葱觅算《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