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桥林古镇老街茶水炉,古巷风情王喜根说民俗

人气:146 ℃/2024-08-13 05:07:20

上海人真富于想象,将茶水炉称之为“老虎灶”。其实,哪家茶水炉炉膛不是朝大门口?哪家烟囱不是高高地竖起?上海人将它比喻成一只张开大嘴的老虎,老虎尾巴翘到了天上。再看看门旁那副气势磅礴的楹联:“灶形原类虎,水势宛喷龙”,将其称作“老虎灶”,的确形象生动。

据史料记载,上海“老虎灶”起源于清末民初,刚开始生意平平,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商礼和洋行将英格兰化学家杜瓦发明的真空瓶加以美化,改造成热水瓶率先在上海出售,人们惊奇地发现,热水瓶能将开水较长时间保温,“老虎灶”生意随之兴隆。扬州茶水炉起源何时,未经考证,我不敢妄加推断。

从记事起,我就发现我家对门有一家茶水炉。茶水炉有四只大汤罐,中央为加料孔,烧砻糠或烟煤,汤罐和烟囱之间有一口大锅、一口甑子,人称“积口”。它与茶馆里的茶炉不同,茶馆里烧的是七星灶,炉灶为一口大缸,缸内用泥和砖砌成七个火孔,孔上放七只铜壶烧水。“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阿庆嫂唱的应该是这种灶。我家对门茶水炉老板娘是北方人,我们那儿人叫她侉子。老板姓朱,人高马大,说话瓮声瓮气,店里没伙计,挑水扒糠全靠他一人。由于成年累月穿草鞋卷着裤脚到河边挑水,他不光两个小腿肚子青筋暴露(下肢静脉曲张),而且有一条老烂腿,一到夏天就发作,溃烂的创口裸露在外面,整天淌脓流血,令人目不忍睹。

由于茶水炉紧靠轮船码头,生意出奇地好。农村人出门哪上得起饭店,烙几块饼揣在包袱里路上当干粮,碰到茶水炉,掏一分钱要一大碗白开水,就着开水将干巴巴、黑乎乎的大麦饼啃下去。里下河一带农民喜欢带焦屑(扬州人称焦面),用大茶缸装一半焦屑,化一分钱到茶水炉上用开水一冲,赶紧用筷子搅,转眼间搅成一茶缸浆糊,香气四溢,煞是诱人。其实,它是将大麦炒熟磨出来的,与传统意义上的焦屑还有一定差距。焦屑,严格讲是用干锅巴加工而成。过去大户人家每天吃米饭,锅巴用小火烘焦,一点一点攒起来,攒到一定数量,用小石磨磨碎,坛子装起来,想吃时盛半碗放点糖,开水一冲,甜甜的、香香的,不亚于如今的芝麻糊。

后来拆迁搬家,斜对门又是茶水炉。这家茶水炉紧靠路口,过往行人甚多,老板干脆在门前放一张茶桌、几条简易木凳,桌上放一只白瓷大茶桶,卖苦力的走累了坐下来,喝两碗只有苦涩没有香味的茶水,发发牢骚,传传小道消息,权作小憩。

说来你也许不相信,茶水炉是最早发明代币券的店家之一。筹码,用竹片加工而成,分大中小,大的一毛、中的五分、小的一分,在上面穿孔、用烧红的铁条做记号。这种代币券为这种行业所独有,它可以代替零钱,且不怕水浸。如今茶水炉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在一些老市民家里也许能翻出几根茶水筹,据说上海有人专门收藏茶水筹,有机会拿去给人家掌掌眼,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

来源:扬州市江都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喜根

搜索更多有关“桥林古镇老街茶水炉,古巷风情王喜根说民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