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蝙蝠与人类对比:蝙蝠一直被人类误解

人气:408 ℃/2024-01-08 20:26:29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蝙蝠专家组成员 张劲硕

本报特约记者 王 妍

蝙蝠因为长相恐怖,昼伏夜出,在西方被认为是“吸血鬼”的化身,在我国,很多人也对蝙蝠避之不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蝙蝠更被视为公共卫生的一大威胁,愈发“臭名昭著”。不过,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蝙蝠专家组成员张劲硕表示,蝙蝠对人类有多种功劳,不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类,都离不开小小的蝙蝠。

人们对蝙蝠误解重重

作为唯一真正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因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特殊的样貌、隐秘的栖息地等,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实际上,蝙蝠是进化最成功的生物之一。全球有1400多种蝙蝠,占全部哺乳动物物种总数的1/5。”张劲硕表示,“老百姓认为很多蝙蝠携带各种病毒,实际是误解。”

科学家确实在蝙蝠身上发现了100多种病毒,但这是在不同类群和不同种类中发现的。“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每只蝙蝠身上都有很多病毒。”张劲硕已经接触和研究蝙蝠22年了,他说:“正常情况下,蝙蝠是不会把病毒直接传染给人的。若发展到人传人阶段,说明这个病毒已和蝙蝠身上携带的原始病毒完全不是一种了,或者不是一个类型,是经过了多次变异,甚至十几代变异才变成现在能够人传人的病毒。”

中国过去一直忽略蝙蝠保护,比如过度开发洞穴,使之成为旅游景点等,破坏了原有的洞穴生态系统。栖息地遭到破坏后,蝙蝠的种类和数量也受到影响。过去,北京颐和园佛香阁牌匾后曾发现过5种蝙蝠,但如今,城市中蝙蝠的踪迹越来越难寻了。此外,大量施用杀虫剂也使蝙蝠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少。

维护生态系统作用极大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里珀格对蝙蝠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结论感到担忧:“新闻常将它们描述为‘致命的蝙蝠’,这会让人们感到害怕,进而将蝙蝠杀害。我们正在破坏数十年来努力保护的成果。”他警告称,蝙蝠远非我们的敌人,它们实际上正在用一种不为许多人所知的方式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

很多森林和植物依靠蝙蝠传播种子和授粉。世界上有200多种蝙蝠只吃水果、花蜜等植物性食物,它们会把种子携带到其他地方。一些蝙蝠进化出了与花筒长度相匹配的舌头,是体长的1.5倍,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无意间帮助植物授粉。研究表明,有些无花果只有经过果蝠胃的消化才能发芽,且果蝠通过授粉和种子传播,为人类贡献了450多种商业产品和80种药物。

蝙蝠还可控制昆虫数量。一只蝙蝠能在一小时内捕获1000只蚊子,这有助于减少疟原虫等虫媒病毒的传播。相关研究表明:一只蝙蝠每个夜晚能吃掉相当于1/3自身重量的昆虫。每年夏天,蝙蝠在全球要吃掉数十亿吨昆虫。

蝙蝠同时也是鸟类、蛇类等其他动物的食物,在食物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食物稀少的冬季,猫头鹰会寻找蝙蝠充饥,洞穴中很多蛇类、巨鼠等物种也依靠蝙蝠生存。”

蝙蝠还是很好的科学研究对象,在仿生学、医学、生物学方面,人类可以通过研究蝙蝠了解更深层次的科学机制和机理。

人类不能打破界限

数万年来,人类与蝙蝠相安无事,近些年为什么会关系紧张?张劲硕认为,这是人类打破了界限。

“实际上,病毒与自然宿主关系很温和。”张劲硕解释,就像人类与自己身上携带的病毒形成共生一样,蝙蝠也与自己携带的病毒实现了和平共处。“人类祖先通过优胜劣汰,让免疫力强的生物生存下来,并且留下了猪牛羊鸡鸭鱼等可食用的物种。如果我们还像祖先那样茹毛饮血的话,就会引火上身。”因为滥食野生动物,会让原本并行不悖的两个物种产生交集,也给了病毒变异扩散的机会。

“归根结底,我们不能打破界限。”张劲硕强调,人类应该在自然界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有认识以后才会有理性的态度,继而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去对待周围的自然与生命。”▲

搜索更多有关“蝙蝠与人类对比:蝙蝠一直被人类误解”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