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的他最后怎么样了?十五年前被群嘲的他今夜却难以告别
天冷了。
Sir的意思是:
该让我们的影院,真正热起来了。
《007:无暇赴死》
No Time to Die
论热度指数,Sir估计近期难有人能跟他掰手腕。
国内,《007:无暇赴死》稳居新片想看榜第一;
国外,上映后热度不减,持续领跑海外票房。
系列影响力不用Sir多说。
影史最长寿IP之一。
59年,25部电影,全球总票房已超70亿美元。
以及《007:无暇赴死》的最大噱头:
第六任“007”,丹尼尔·克雷格谢幕之作。
15年,5部007电影。
从曾经最被广泛群嘲的007人选,到如今最成功的007主演之一。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演员、一个系列值得骄傲的成就。
但Sir不想过多渲染情怀。
今天这篇影评不为告别。
只是按下暂停键,回头看看。
这位在银幕上陪伴过至少三代观众的神秘特工。
到底是个什么人?
他的魅力究竟在哪?
当然,Sir没办法用一篇文章道尽这个悠久IP。
所以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换种思路——从三种颜色说起。
01
黄
先说这部今天上映的《007:无暇赴死》。
这次主创阵容,依然是几乎找不到弱项。
主演。
拉米·马雷克、蕾雅·赛杜、安娜·德·阿玛斯、拉尔夫·费因斯、本·卫肖、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影帝影后和盛世美颜一次凑齐。
导演。
凯瑞·福永,导演界的约翰尼·德普,代表作《无境之兽》《简爱》以及神剧《真探》。
还有保留节目,主题音乐。
这次《007:无暇赴死》拉来了作曲大神汉斯·季默。
前奏一响,就知道这曲风是007本7。
那么,它会是什么颜色?
海报透露玄机:
乍看是深蓝色调,但留意海报底部。
落日下,炮火中。
007驾驶着那辆标志性的阿斯顿·马丁,像在逃亡,像在离别。
看过电影就会知道,这一幕相当点题。
《007:无暇赴死》的底色,是浓郁的黄。
黄色意味着什么?
首先当然是视觉的刺眼,鲜黄。
动作戏。
临场感炸裂的枪炮与******,有。
荷尔蒙飙升的玫瑰与蛇蝎,有。
而且,这次电影的动作戏将会更大、更满。
海陆空三线并行。
真人极限运动一次比一次更惊险刺激。
古堡飙车,各式酷炫黑科技装备,那都是基本操作。
以上,均为实拍,真打真炸。
总之。
如果你是动作迷、特工粉、场面控,《007:无暇赴死》都能在大银幕满足你的需求。
其次,这抹黄还是昏黄。
告别、怀旧、迟暮。
以及随着告别而凸显的,情感。
《007:无暇赴死》可能是情感浓度最高的007电影之一。
007以往有没有感情戏?
有,而且不局限于爱情。
《皇家赌场》中与薇斯帕(伊娃·格林 饰)的拥抱;
《天幕杀机》中,在自家古堡疯狂爆破,宣泄童年悲剧的孤寂。
以及M女士身亡时的落寞。
这些泛黄的瞬间,都是007作为一个人而非特工时,情感松动的刹那。
它们往往一闪而过。
如今《007:无暇赴死》选择更决绝地展现007感性的一面。
不能剧透。
Sir只说两个镜头,全是暗示。
第一个,007与爱人在山路飙车,余晖打在邦女郎脸上。
邦德此刻眼里的期盼和满足,不仅在于人。
更在于这段感情(目前)的安定。
第二个。
两代“00”号特工初见,导演特意设计了一个环绕镜头。
留意此时两人背后的灯光。
一冷一暖,又相互交织:
隐喻某种意义上的“新老交替”,同时,007也似乎看到那个曾经的自己。
更“冷酷”的自己。
这必然是一次《007》系列的冒险和尝试。
但Sir也必须挑明:
《007:无暇赴死》绝对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丹叔告别之作,但也必须承认它有瑕疵。
其中有外部原因:
先后经历七次改档,疫情打击,距离上一部《幽灵党》已经过去6年。
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动作戏和感情线未能完全有机结合。
感动有余,同时干扰太多。
最最重要的:
当这黄色太过于浓烈,也挤压了另一种主色调的空间。
02
蓝
丹尼尔·克雷格最吸引人在哪?
有人会说胸肌,有人会说体格,有人会说气质。
但于Sir。
它为007注入最鲜明的色彩,来自眼睛:
深蓝。
他的深邃和神秘,恰好和炮火纷飞的战场取得平衡。
我们以往认识的007是怎样?
马蒂尼(鸡尾酒)、欧米茄(腕表)、阿斯顿·马丁(跑车)……
永远西装革履,随时T台走秀。
高冷的台词,总裁的格局,以及无论穿越多少炮火都始终保持优雅的一张脸。
比起电影角色。
他在观众心中更代表一种“腔调”。
丹尼尔·克雷格呢?
007系列制片人当初力排众议,选择他作为007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当他出现在银幕上,你无法去看别人。
丹尼尔带给007的,是沉浸感。
即,腔调之下,对那个真实的“人”的凝视。
所以。
比起历代邦德:
肖恩·康纳利的性感英武,乔治·拉赞贝的憨直柔情,罗杰·摩尔的幽默多情,提摩西·道尔顿的沧桑冷酷,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儒雅倜傥。
丹尼尔的邦德,似乎更难以概括,冷暖无常。
一方面,是毫不遮掩的野性。
从《皇家赌场》开始,《007》愈发强调动作以及基调上的写实。
摒弃花拳绣腿,强调实战感。
克雷格的西装下,鼓起的肌肉涌动着澎湃的力量。
他杀人不眨眼,同时又保持着绅士般的华贵体面。
俨然一个教科书式的西装暴徒。
故事基调上,也更写实,科幻元素占比降低,不再出现隐形汽车之类稍显卡通化的道具。
《天幕杀机》里,Q直接在片中对此调侃了一番。
其次是人性。
是克雷格让我们意识到,原来即使是像詹姆斯·邦德这样的“超级英雄”,也会老去,也会不断失败,不断受伤。
身体衰朽得连基础的体能测试都通不过。
克雷格之前的邦德上天入地头发都不带乱的,可现在天天灰头土脸、鼻青脸肿。
《皇家赌场》里,甚至还被剥光了严刑拷打。
矛盾,最终生出邦德内心挥之不去的犹疑。
还是细节。
五部曲中塑造得最成功的邦女郎,薇斯帕的最后一场戏。
水底,蓝色。
她背叛了邦德,出于愧疚选择自沉于威尼斯的海底。
丹尼尔版邦德也第一次为爱情感到绝望无力。
随薇斯帕沉没的,是邦德的心。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邦德都像一具行尸走肉般活着。
直到他遇到玛德琳(蕾雅·赛杜 饰)。
后者是这部《007:无暇赴死》戏份最多的邦女郎。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
(成年)玛德琳在电影里出场第一个镜头,海面,蓝色。
她从海中浮出水面。
为什么如此设计?
隐喻邦德那颗沉入海底的心终于浮上来了,他总算可以再爱上另外一个人了。
可再想深一层:
他的爱,是指向眼前这个浮起来的人,还是心里那个期望她浮起来的人?
可能连他自己都分不清。
正因为这些模糊又丰富的刻画,让丹尼尔版007的血肉得以充沛,并最终让系列逆袭。
不过没完。
纵观整个007系列,“他”的魅力可不止这一两种颜色。
03
灰
《007》当然有直男爽片的一面,邦德是西方语境对完美男人的投射。
英俊、优雅、多金、多情……
而系列经过多年的创作,007也逐渐变成囊括更多元素的符号。
从原著最初带着反战意味的遐想,到后期电影强调的国家民族政治宣传,再到一步步去政治化,进入更大的市场,俘获更多层面的观众。
那么不变的是什么?
反思。
所以无论007的扮演者是谁,故事搬到哪些城市,他始终是一个游走于战火与混乱中的人。
经历大国间的博弈,恶霸对这个世界的宣泄,冒着随时成为弃卒的风险,完成一个又一个非人的任务,且不过问回报。
许多中国观众会把邦德比喻成一个西装革履的侠客。
的确有相似之处。
比如他不信任政府,疏远权力。
尽管为政府做事,却经常调侃自己的动机,是“可怜的爱国心”。
但Sir觉得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侠的基础,是道义。
邦德,却从来没有讲道义的资格。
有没有发现:
丹尼尔参演五部电影,公认最佳的《皇家赌场》与《天幕杀机》,主海报都是什么色调?
黑白灰。
这夹在黑白之间的灰色是什么?
一段对话。
发生在《天幕杀机》的心理测试。
心理医生要求他,对自己说出的词语,给出第一反应。
这是对特工心理承受能力的测试:
- 枪- 射击
- 特工 - 内奸
- 女人- 内奸
能看出来,他前几个词都答得滴水不漏。
保持了特工的冷硬本色。
直到最后一个词出口——“天幕”。
邦德直接拒绝回答,起身离坐。
天幕对邦德来说具体意味着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忠诚、冷血的特工,并非无坚不摧,他的内心仍然死死保留着一块柔软之地,一种不忍。
这也是为什么:
邦德能在数次穿越黑与白,善与恶的世道时,始终保持自己独一份的人性灰度。
不热烈,也不冷眼。
正如他面对新长官的质疑:
为什么你不干脆装死,提前退休呢?
他犹豫了一下。
如此回答:
要我还是不要我,由你决定。
这答案其实还有下半句:
我回不回来,是我的决定,也是我仅能做的不多的决定之一。
原来。
这份不偏不倚的灰色,来自对自我的忠诚,以及忠诚之后,在混沌中不断挣扎与调整的结果。
最后,还是回到今天的主角。
丹尼尔的007道路,也曾经历这样的自我挣扎。
2005年,当他从几千位候选人演员中脱颖而出时,“上任”第一天就被骂惨。
新闻发布会上,克雷格乘坐快艇亮相,仅仅因为穿着救生衣被批“荒谬”。
人们对这位寡言的“金发邦德”接受不能。
甚至连他自己都怀疑自己能否演好邦德。
但能怎么办?
一边演,一边调整。
《皇家赌场》潜心训练,一炮而红;《量子危机》经历好莱坞编剧大罢工,他挺身增加动作戏,不用替身;《天幕杀机》与导演制片人调整台词;再到《幽灵党》拖着一只断腿拍完几乎全部动作场面,杀青后才完成手术。
甚至,《幽灵党》后他一度崩溃,放话宁可“割腕”也不再演007。
如今呢?
15年007生涯结束,离别是什么心情?
专访里,他没有说什么大话。
感谢该感谢的人,屏蔽莫须有的噪音和吹捧,轻松转身。
那个晚上,我在片场拍完了我的最后一场戏,马上就要跟大家说再见,然后回家了。这时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围过来跟我道别。这些围着我的人,正是我每天来这里工作的原因、动力、支撑,想到马上就要离开他们了,我也不由得有些伤感。
丹尼尔·克雷格
离别于他来说:
不是悲情,也没有外界传言的冷酷。
而是平静。
他知道,他的007系列已然拼尽全力。
而他的演员生涯,不会就此结束。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这句话快被用成了烂俗鸡汤,但Sir仍然想在这里再提一次。
毕竟。
我们擅长对过去伤感,对未来憧憬。
却常常忽略挣扎于当下的意义。
Sir想分享克雷格拍摄《007:无暇赴死》期间的最后一个镜头。
巷子里,这头是无尽幽暗,那头是光明。
克雷格在界限上与敌人纠缠,然后跑出巷子,消失不见。
没有回头。
他倾尽全力跑出了这条巷子,在这里留下过某一部分的“自己”。
现在。
是时候全力奔向下一条巷子。
下一个“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C梦
推荐
- 1龙猫为什么不建议养?龙猫爱干净但是又怕水205
- 2猫咪看到主人生前留下的视频流泪 猫咪看见去世主人的视频284
- 3属蛇的人命好还是属猴的命好 属猴精明...十二生肖智商排行榜113
- 4泰迪冲出去遇到阿拉斯加原视频 泰迪在大街上求爱阿拉斯加281
- 5养龟是透明好还是白色好:水体越透明养出来的龟就越好388
- 6小时候的博美和银狐犬怎么区分?掌握以下要点分辨博美犬和银狐犬425
- 7鱼缸水浑浊怎么办有什么好方法?鱼缸水浑浊的原因和解决方案320
- 8狗为什么总往主人的拖鞋里面尿尿?狗狗帮忙搬板凳又拿牛奶扔垃圾的123
- 9猫传腹早期治得好吗?喜讯猫传腹治愈率上升啦404
- 10狗狗应该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就说狗狗是孩子最好的玩伴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