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怎么在运输途中不会死?为什么鱼鹰不会离开主人
主人带领鱼鹰准备捕鱼
鱼鹰就是鸬鹚,鱼鹰不会离开主人的原因:
1、主人从鱼鹰幼年开始饲养,两者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1)选好良种。主人选择身强和能捕大鱼的鱼鹰,作为种鱼鹰。让它们成对生活,每天喂食一次,吃得饱饱的。
(2)繁殖后代。冬天,鱼鹰繁殖后代。种鱼鹰经过交配后一周,就开始下蛋。鱼鹰蛋与鸭蛋颜色和大小相似。一只鸬鹚一次下蛋数在4到15个。主人要收集好这些鱼鹰蛋。
(3)母鸡代孵。鱼鹰不善孵蛋,由母鸡代孵。母鸡要吃高能量食物,保证母鸡体温。约一个月时间,小鱼鹰就出壳了。此时它全身无羽,怕冷,要加强保暖。可用灯光或空调保暖,温度在38℃左右,主人要日夜看守。大约2周左右,小鱼鹰长满绒羽,此时,可以适当降低温度;这时,尾羽和飞羽开始长出。
(4)小鱼鹰出生3小时后方可喂食。第一次喂食要喂小泥鳅的头,因为小泥鳅头有骨头可以将喉管撑大,便于下次进食。头几天只能喂细小剁碎的泥鳅,每天喂食4次左右,每次喂食一条。喂食时,主人将其嘴掰开,进行人工喂食。过几天,喂食量可增加,次数可减少。一周后,小鱼鹰开始长毛,一个月后,小鱼鹰就可吃小鱼了。一个月的小鱼鹰食量约半斤,二个月的鱼鹰约一斤。80天左右可下水;三个月后,羽毛长齐,可练习捕鱼。
(5)饲养鱼鹰的房舍要宽敞、舒适和安全,地面宜为水泥地,方便冲洗。还应有水池和饮水池,给鱼鹰游泳和饮水。冬季时,鱼鹰在房舍过冬,用空调保暖。鱼鹰喜静,尽量不去人为打扰。
(6)人工饲养鱼鹰的食物。主要有鱼、虾、肉或田螺等。捕鱼前,每天晚上喂食一次,约一斤,白天不喂,这样可让它多捕鱼。
2、鱼鹰长期与主人生活,适应被饲养的生活和环境。
野生鱼鹰常在水域活动和栖息,经常低飞掠过水面,飞行力强,凭此能力可以容易迁徙过冬。它们在靠水的岩崖或沼泽地的矮树上筑巢和育雏。育雏时,雌雄鱼鹰轮流孵蛋约一个月。小鱼鹰出生后,由父母喂养。二个月后,小鱼鹰就可离巢。
人工饲养的鱼鹰,不用筑巢,有固定免费的房舍;育雏也被主人代替。筑巢和育雏其经历、经验和能力都已淡化和弱化;不用经常飞行也不用迁徙,其飞行能力和迁徙能力大不如从前;这里也有友好的主人和同伴。在此可以安居乐业,饮食无忧。由于长期生活在人工环境中,已适应主人为其安排的生活和环境。若放回自然,将不易生存。
3、人工饲养的待遇优于野外生存。
(1)繁殖时,野外鱼鹰飞到临水的岩崖和沼泽地的矮树上筑巢。巢是用树枝、干草或海藻等筑成,比较辛苦。人工饲养的鱼鹰则由主人安排房舍,安全又舒适。
(2)野外鱼鹰喂食时,鱼鹰张大嘴巴,小鱼鹰将嘴伸到咽部,从食管里取食半消化的食物。喂水时,鱼鹰将取回的淡水从嘴中射入小鱼鹰嘴里。人工饲养的鱼鹰,这些都由主人来完成,无须自己操心。
(3)鱼鹰不用每天辛苦捕鱼来养育后代和自己。
人工饲养的鱼鹰捕鱼时,鱼鹰虽然只能吃到小鱼,大鱼归主人,但在捕鱼无收获时,主人也会喂食给自己,饮食无忧。养育后代的事由主人一手操办,无需操心。
(4)野生鱼鹰的天敌。主要有老鹰、狗獾、狐狸、狼、荒漠猫等。每天,野生鱼鹰都要时刻提防这些天敌。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后代,都是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似乎永无宁日。人工饲养的鱼鹰则由主人和房舍担任警卫,可以高枕无忧。
(5)鱼鹰是候鸟,比较怕冷。每年冬季,都要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过冬。人工饲养的鱼鹰,避免了迁徙来回奔波之苦,尽享主人带来的安逸。
4、当好员工,不用当老板劳神费心,听从主人训练和命令即可。
鱼鹰捕到大鱼
主人用网兜捞起鱼鹰和大鱼
(1)捕鱼训练。让小鱼鹰和老鱼鹰一同到水域中学习和练习捕鱼。捕鱼前,主人先用草茎做成圈环或金属环,套在鱼鹰颈部,系上活结,再用二尺左右的绳子(绳子头部有个圆环)拴在鱼鹰脚上。当主人发现鱼群时,主人吹一声长哨(下水的信号),鱼鹰被主人的的长竹竿(前头有钩)赶下水或跳入水中。鱼鹰捕到大鱼后会浮出水面,由于带着圈环,无法吞咽。主人用网兜捞起鱼鹰和大鱼,或用长竹竿钩住鸬鹚脚上的绳子,将鱼鹰拉上船取下大鱼,接着将其赶入水里继续捕鱼。如此训练1个月后,鱼鹰就会养成习惯,听从主人,学会捕鱼。
(2)训练时间。训练鱼鹰捕鱼一般在小鱼鹰2个月后,选择每天上午空腹时进行。每天可安排3次,每次捕鱼约1小时,再立于船上休息1小时。
鱼鹰合作捕鱼
(3)团队合作。捕鱼时,渔船上的鱼鹰少则四五只,多则十几只。通常鱼鹰每个每次捕鱼最重是10斤;如果超过10斤的大鱼,则需要多只鱼鹰共同合作。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鳍,有的叼鱼尾,相互配合,方能成功。
(4)奖励措施。雄性鱼鹰捕鱼能力强于雌性鱼鹰。鱼鹰捕到大鱼被取下后,主人要及时投喂小鱼作为奖励,提高鱼鹰继续捕鱼的积极性。经过大约5个月训练,多数鱼鹰能熟练掌握捕鱼的技巧和本领。
鱼鹰是容易被驯化的,时间久了就离不开主人。鱼鹰凭借高超的捕鱼技能,深受渔民的喜爱和青睐,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