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我家院子的田园 我家的老宅

人气:301 ℃/2023-12-16 22:19:09

老宅,顾名思义,很老的宅子,这里我说的宅子,不是你们眼中的深宅大院,如扬州著名的“汪氏小院”,明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很多进,院子很大,却叫“小院”,直接混淆视听,把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房子不当房子。也许汪氏很低调,把那么大的院子说成“小院”,又许是汪氏主人很有情调,许“小院春深”意。我说的老宅,其实就是生我养我至今清历在目的我家的老房子,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因其为我出生在此,又生活在此16年,致我铭记在心,永生难忘。

据父亲讲,老宅是他的爷爷所建,具体哪年?不得而知。我可是连爷爷奶奶面都没有见过的,就更不知道了。

老宅位于扬州市邗江县西湖公社高庄大队杨庄生产队最南首。西面是灰堆(垃圾堆)和小树林,北面是邻居家的院子,东面是本家(同宗亲戚)的屋子,南面是一个大池塘。

大致像这个样子,没有这个好

老宅三间一厢,其中一间半和一厢是我家的,另外一间半是堂房叔叔家的,一厢在房子的东面。故而房子的东面一间半也是我家的。房子面东,厢房面南。厢房与主屋连在一起呈直角,里面是直接相通的。

老宅示意图(上北)

主屋七架梁,厢房五架梁,进深不同。墙体是土方块所砌,再用稀泥覆盖。也许你要问:土方块是什么?扬州话叫“za”,也叫“土基”,其实就是秋收后的稻田,先用石磙反复碾压结实,再用专门的刀具依线切割成一方一方的有两块红砖那样大小的土块,起上后再细加工四面找平,放太阳下曝晒,待其水分蒸发,就可用砌墙了。架上木梁后,盖上芦莲,再浇上稀泥覆上麦秸,房子大体就造好了。窗户就是在土墙上掏一个洞,冬天用稻草塞住防止寒风吹进,夏天就敞开着透风。两边卧室顶有天窗,放置一块玻璃透光。在我的记忆里,屋内房顶和梁柱是漆黑的,老旧的那种黑。地面是纯天然的——黄泥土,经常扫地,地上就光滑滑的,越扫越光滑。下雨天,从大门打进雨水,就用碗向外舀,久而久之,进门的地方就低了很多,形成了一个“聚宝盆”。

老宅其实就是一所草房,上无片瓦,说的就是这种草房。草房有三怕:一怕风,风一刮,草会飞;二怕雨,易漏,下雨天,常常是外面大下,里面小下;三怕火,一不小心,火烧连营,救都难救。可也有大大的好处:冬暖夏凉;冬天屋檐下有长长粗粗的冰锥可玩;与小鸟为邻,能天天免费听鸟儿歌唱。

东屋内倚西山墙的一张木架床是爸爸妈妈睡的,木楞上铺有床板,床板上是稻草,冬厚夏薄。稻草晒得干干的,铺在床上,软软的,暖暖的,还很透气,很是舒服。就是小孩子夜里“来尿”也不怕,早上翻出来晒晒就行。那时候,要是早上看见有哪家在晒稻草,就知道这家的小孩子又尿床了,我们就一起羞他,嘻嘻!

床前下有木质踏板,床东面空档到东山墙是“马巷”。所谓“马巷”,就是放马桶的小巷,通常在巷口设置一面布帘。一张房桌也倚着西山墙,房桌有三个抽屉,中间大,两边小,正常放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杂物,桌上放着煤油灯、镜子、餐具之类的生活必用品。与“马巷”并齐的是一个五斗橱,橱上一个大木箱,里面装的是一家五口的衣物。其东连着一张竹凉床,是我大哥和二哥睡的。床前一米外的地方挖了一个大山芋窖,上面放着米缸和一些杂物。问我睡哪儿?呵呵!当然是与爸爸妈妈睡在一起喽!

哥哥们床的东面有一通道与厢房连在一起,出通道就是土灶,两口铁锅,中间一个汤罐。土灶外表是白石灰覆盖,照例上面用墨汁画着莲花与大鲢鱼,寓意:连年有余。土灶口常年堆着稻草、麦秸、枯树枝等柴火,一根铁火叉搁在锅膛里。灶台东就是大水缸了,水缸里的水就是西面大池塘里的,不经任何处理,目测很清澈,靠着池塘,用水就是很方便。水缸南面放着各式农具,满满当当的。厢房有一小门,门下方有一小洞,主要是方便小猫小狗的进出,当然也包括我,当我被锁在家里时,只要小肚子一吸从那个小洞就钻出来了。

堂屋内靠大门角落砌有一个鸡窝,家里的日常小支出主要就是靠几只鸡屁股。有一年在鸡窝里又养了两只白兔子,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剪兔毛补贴家用,如意算盘是一窝两用,白天放出鸡,晚上在一起。谁知道,兔子很顽皮,还没有一两个月,就从鸡窝里掏了一个大洞直通屋外,溜得无影无踪,害得我们还得和泥巴补洞。堂屋里有一张祖传的大桌子,倒也光滑结实。另有一张小桌子就惨不忍睹了,桌面洞洞凹凹的,还缺胳膊少腿的,得倚着大桌子才能摆平。两条大凳子和几张小爬爬放在大桌下面。

西屋内就不细写了,反正也是床连着灶,几件极简陋的必不可少的所谓家具,堂房叔叔初中毕业后就极少回来。年久失修,晴天屋内阳光充足,雨天房里滴滴答答。

老宅太老,父亲不得不在一个夏天大修一次,专门请了庄上的一名茅匠,翻掉屋顶,重新铺设麦秸,在我们弟兄三人的帮忙下,前后修了大概有半个多月,终于能够做到不漏光不漏雨了。我还特地把天窗上的玻璃拿到池塘里反复擦洗,直到光洁如新。可梁柱还是旧的,黑黑的。那时屋内没有通上电,晚上全靠煤油灯照明,焉有不黑之理?

家具太少,父亲母亲多次商量后,决定请前庄的杨木匠打造一批,说是一批,其实就是做了一张木头床和两张秧凳。新做木头床是因为我们渐渐长大了,得分开睡。秧凳,你们懂的,忙时农具,闲时家具。另外就是将小桌子啊门啊什么的修修补补。所有木材都是自家砍的自家的槐树,拼拼凑凑。原材料没有花钱,主要支出就是匠人工资,可对我家来说和修房子一样,也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

老宅的外墙除了写有毛主席语录的地方不能用,其它地方正常都要充分利用。柴火缺乏怎么办?好办,晒牛屎。想办法先到外面千方百计找牛屎,运回后与稻草屑和在一起,用脚踩的方法充分搅拌,再用手团成一个个比排球略小的圆球状,往墙上使劲一砸,就粘在墙上了,再用草把把牛屎球按扁,像摊烧饼一样摊平,这样,牛屎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许多个日晒后,这些牛屎饼就变得干干的脆脆的,轻轻一拨,放进锅膛里,火势很好,很耐烧,是当时农村很主要很普遍的燃料。前面干了的牛屎就先从墙上剥离搬进屋保存,后续的又上墙,周而复始,墙面不闲。贴着牛屎的墙面还得钉上钉子,拉上绳子,不然衣服在哪晾晒呢?

那时家里已经有了两样电器:一是电筒,二是有线广播。

电筒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般是两节一号电池的,两节“雄鸡”一入,推上开关,瞬间一根光柱刺向天际,光随手动,指哪亮哪,一切牛鬼蛇神无所遁形,手持电筒,顿时感觉威风凛凛,似天下尽在掌握,同年代的小伙伴这样的感觉有没有?有没有?

可惜那时的碳性电池不争气,时间不长,就肿胀流液,取都难取,就是取出了,也是软不拉几的,用劲一捏,一个大凹塘,却又捏不回头。有点生活小常识的大家伙们都知道,其实,这样的旧电池放在阳光下晒晒干还能用,就是光柱没有那么威武了。到了实在不能用了,就剥开,外面的纸和黑黑的碳可以当燃料,圆柱状碳芯可以墙上桌上纸上到处画,正极是铜的,可以累积起来卖钱,作为负极的电池屁股是马可铁的,可以做游戏道具,互相砸,谁把谁的砸翻过来就归谁,累积多了也可以卖。可以说,废电池,不能撂,浑身都是宝,呵呵!

有线广播那时是百分百入户的,不管你家是穷是富,必须安装,这是政治任务。高层的政策、指令都可以通过有线广播直达家家户户,每天早上六点半的新闻集锦更是所有人的收听重点,是千家万户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窗口。可就是质量不那么过关,经常坏,直接影响到信息汲取,于是我妈妈不多久就成了修广播高手,只要不响,她那神奇的手一到就声响再起,我至今都不知道我妈的维修秘诀。

到了1982年,我家又添置了一件家电:“百花”牌收音机,看,这名字就让人心生无限向往,所以我们的精神生活又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收音机是我和我大哥两个人去国庆路上一个门朝东的电器专卖店挑的,21元,是我家当时最值钱的一个家当。

和这个外型一模一样的另外一种收音机贵一些,要30多元,一来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也不想多花那么多钱,太奢侈了,反正都是一样的听;二来是那种可以交直流两用,可以装四节一号电池供电,也可插入插座用交流电供电,可我家连电都没有通,更别说插座了。新收音机一到了我家,就忙碌开来,这个时间段,大哥要听这,那个时间段二哥要听那,我就不管了,听他们听的。有时候他们的时间有交叉,起了争执,就划拳解决。

白天听,晚上听,夜里放在床头听,反正人可以闲,收音机不能闲,一直听到主持人说“晚安”、“再见”。经常半夜里收音机在发出嘶嘶音,听的人早在主持人道“晚安”前就到了“苏州”了,白白浪费了电量。所有人喜欢的节目就是中午12点半的“广播书场”,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挺进苏北”、王少堂“武松打虎”,一个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断,至今都耳熟能详。

屋前空地是乱砖铺设的,还算相对平整干净,夏天,搁一小桌,全家人围桌而坐,先吃饭,后纳凉,谈谈说说,倒也其乐融融。

老宅发生过一次火灾,屋面都是草盖的,想不失火都难,庄上所有人家都有过火灾,而且都是在年前忙年蒸时发生的。年蒸时用火时间久,火势大,加之天气干燥,草屋顶一沾火星就着,一失火,就冒浓烟,老远就能看见,所以都能救得及时,损失不大。我家就靠着池塘,救起来就更加方便了,难怪现在人们还是个个都想依水而居,所有商品房都大打“水”牌,依水的就卖得贵一些,一来有所谓“上水”的说法,二来可能是图救火方便,呵呵!

我家这边的一间半屋和一间厢房,包括部分家具,原则上也不全是我爸爸家的,从法律上来讲应该还有一半是我叔叔的,只是他早就远走他乡了,用不到,也不要了。

屋南的池塘和西面的小树林,一直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天堂。

寒门低小燕栖梁,风雨频侵志未伤。

1987年春天,我家在我两个哥哥和我爸妈的努力下,终于另外择址新造了四间瓦房,我们弟兄三人先行搬入,爸妈也在两年后搬入,老宅遭遇过多次梁上君子的眷顾后(其实他那么辛苦那么锲而不舍可也每次都很失望),彻底废弃了,留下的是我所有童年的回忆!

搜索更多有关“我家院子的田园 我家的老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