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融安金桔出名在哪里:融安金桔,的前世今生

人气:341 ℃/2024-11-22 15:34:40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唐代诗人张九龄在诗中以丹橘自喻坚贞的品节,丹橘即金桔。

金桔,又称金橘,学名金柑,拉丁学名Fortunella margarita (Lour. ) Swingle,是一种常绿果树,属芸香科金柑属(Fortunella Swingle),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和南部省区。《本草纲目》果部记载,金桔具有“下气快膈,止渴解醒,辟臭,皮尤佳”。又因“金”为钱财意,“桔”谐音为吉,金桔也有吉祥招财的含意,因此金桔除了食用外,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也被作为盆栽观赏。

金桔(来源:网络)

一、金桔栽史:山果到贡品

中国的金桔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约公元三世纪)吴国丹阳太守沈莹所著的方物志《临海异物志》中就有金桔的记载:“鸡桔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有之。”公元三世纪,西汉刘向撰写的《列仙传》中也写道:“穆天子会王母于瑶池。食白桔、金桔。”西晋郭义恭撰《广志》(成书约在公元270年前后)载“有给客橙。自夏至冬,且花且实。”

唐宋时期,金桔已开始广泛栽培。北宋欧阳修撰《归田录》(1067年)写到:“金桔香清味美,置之遵俎间,光彩灼烁如金弹丸,诚珍果也。”可以看出,在宋朝就有金柑的栽培。南宋范成大撰《桂海虞衡志》志果篇载:“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出江浙者皮甘肉酸不逮矣。”同时,这一时期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关于柑桔的专著《桔录》(1178年)中,作者韩彦直对金桔也有记载:“其大者如钱,小者如龙目,色似金,肌理细莹,圆丹可玩。啖者不削去金衣,若用以渍蜜尤佳。”同时也介绍了山金桔“生山径间,比金柑更小,形色颇类。木高不及尺许,结实繁多,取者多至数升,肉瓣不可分,止一核,味不可食用,惟宜植于栏槛中,园丁种之以鬻于市,亦名山金柑。”元代林昉在其柑桔专著《柑子记》(1370年)中载:“丛丛洗手烧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众里遥抛金桔子,在前收得便承思。”

归田录(来源:网络)

明清时期,我国各地金桔栽培更广泛。据明李时珍撰《本草纲目》(1378年)卷三十果部载 “金桔……其树似桔,不甚高大,五月开白花结实,秋冬黄熟,大者仕寸,小者如指头,形长而皮坚,肌理细莹,生则深绿色,熟乃黄如金,其昧酸甘而芳香可爱。”明王象晋撰《群芳谱(1621年)中载 “金桔一名金柑。……生吴越江浙川广间”。清陈扶摇撰《花镜》 (1688 年)“金柑一名金桔。多产于江南太仓与浙江宁波。”从历史资得知,金桔已有1700余年的栽培历史,在山中被发现,唐宋后被广泛栽培。

二、“融安金桔”前世:系出名门

融安金桔,又称长安金桔、寿仙桔,因出产地而得名,属金弹类型,以果大,皮薄,少核,清香甜脆,油泡细密而闻名。

据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融县志》卷三的物产篇记载:“桔,有火焰、金、蜜、绣四种。按《本草纲目》,金桔为冠。”说明在清道光年间,融安金桔已成为融县(融安时属融县)的重要物产之一。

融县志(来源:网络)

“融安金桔”何时开始栽培的呢?据《融安县志》记载,“融安金桔”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长安镇拉敢村(今大将镇才妙村拉敢屯)的农民黄德坚从江西省吉安府龙泉县(今遂川县)引进种植。

江西遂川县为中国金桔的四大产地之一,其金桔栽培历史悠久。《本草纲目》(校点本)记载“江西金柑始出遂川”。“遂川金桔”以色泽金黄、果大皮薄味甜而著称,色、香、味、型俱佳,其鲜果色泽金黄,外型如椭圆或倒卵状椭圆,象鸽蛋。

另据《归田录》记载:“金桔产于江西,以远难致,都人初不识,明道景祐初,始与竹子全优至京师……都人初不甚贵。其后因温成皇后好食之,由是价重京师。”《桔录》也记载:“金桔出江西,北人不识,景祐中至汴都,因温成皇后嗜之,价遂贵重。”由此可知,江西的金桔发源于遂川县,在北宋仁宗明道景祐年间(1032—1038年)成为贡品,因深受宋仁宗的温成皇后(张皇后)喜爱,致使金桔价格不菲。

“融安金桔”于清乾隆年间由江西遂川县引进,因此其也继承了“遂川金桔”的贡品基因。目前,大将镇拉敢屯尚存19株200多年树龄的老金桔树,就是“融安金桔”历史的最好见证。

三、“融安金桔”今生:青出于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柳州园艺场专家宋本荣受邀到长安镇的金桔产地进行考察后,认为“长安金桔果实丰满肥大,风味独特甘美,前景可观”。20世纪40年代,融安的金桔种植范围由拉敢村逐渐扩展到才妙、东潭、雅仕、山尾、板榄、寻村一带。但此时金桔种植地区属于山区没有公路,运输困难,不仅生产金桔需花费大量人力,而且果实成熟后还需肩挑背扛,爬山涉水,送到长安镇上出售,加之当时金桔销售不畅、价格便宜。因此,融安金桔这一时期发展比较缓慢,根根《县统计提要》记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融安金桔产量193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融安金桔仅有桔林800亩,产量400吨。

融安金桔(来源:网络)

新中国成立后,融安的金桔产业得到了发展。1951年,融安金桔产量达到475吨。1952年,融安金桔种植面积1797亩,产量达528.85。1953年,随着融安县供销社与国营贸易公司开始对金桔进行采购,解决了产销矛盾,金桔产业在融安县开始逐渐发展。1954年,融安金桔产量上升至600吨。1959年,融安开始组织金桔出口,当年金桔出口量达到了3.75万吨。1964年,融安继续扩大金桔种植面积,在大将、板榄、大巷、雅瑶等乡镇建立金桔生产基地,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种植金桔,当年金桔种植面积达6815亩,产量上升到560吨。1966年,金桔产量开始下降,只有253.5吨。1972年,金桔产量再次上升,达到608.15吨。

改革开放后,融安将金桔生产作为山区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之一,融安的金桔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81年,科技人员在大将镇雅仕村四季冲曾庆喜果园中发现并选育成功了“滑皮金桔”,并于1984年进行推广,成为“融安金桔”的新品种。1985年,“融安金桔”在全国柑橘研讨会上品质被评为全国第一。1989年,融安金桔种植范围从原来的大将镇,扩展到了板榄、雅瑶、浮石等12个乡镇70多个村屯,此时金桔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31万亩,年产量达到了2640吨,成为了融安县的主要水果。

融安油皮金桔(来源:网络)

二十世纪末期,“融安金桔”曾三次获得“广西优质水果"一等奖,并在全国新技术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成为国家接待外宾的水果之一。

2007年11月,大将镇合理村屯屋背坡果园中再次发现了由滑皮金桔自然芽变形成的新品种——脆蜜金桔,“融安金桔”又增加了一新品种。此后,还陆续发现了富圆金桔、15-1、15—2等新品种。至此,“融安金桔”经历油皮金桔—滑皮金桔—脆蜜金桔三个发展阶段,拥有了甜中带酸的油皮金桔,甜脆可口的滑皮金桔,薄脆清甜的脆蜜金桔等三个品种。

2011年12月6日,“融安金桔”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截止2019年,融安金桔种植面积达到16.7万亩,年产量14万吨,产值14亿元。

融安滑皮金桔(来源:网络)

四、“融安金桔”逸闻轶事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李宗仁先生在北京宴请司徒雷登时,拿出了“融安金桔”等广西特产飨客。生长于中国的司徒雷登,虽然被称为“中国通”,但还是第一次吃到这样鲜美的广西水果。他一边嚼着一颗香味四溢的“融安金桔”,一边称赞道:“上 帝也没法吃到这样好的水果!”

融安脆蜜金桔(来源:网络)

“融安金桔”继承了宋代贡品——“遂川金桔”的优良基因,加之融安地处岭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两者相融,使“融安金桔”青出于蓝,得以登庙堂,成为国家重大活动和迎宾的果品之一。


【参考文献】

《金柑栽培史考》

《融安金柑》

《广西融安金柑栽培历史、品种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融安县志》

《融安文史资料》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抄袭必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搜索更多有关“融安金桔出名在哪里:融安金桔,的前世今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