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毒蛇叫什么名字?广东省内分布最广的毒蛇
1.白唇竹叶青是有鳞目蝰科竹叶青属爬行动物,俗名小青蛇、小绿蛇、绿牙蛇、白唇蕲蛇、青竹蛇。头呈三角形,顶部为青绿色,瞳孔垂直,呈红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白色纵线;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
2.眼镜王蛇,是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的一种蛇类。 体形粗长;有前沟牙,沟牙后有小牙。背部排列有平滑的鳞片,背部体色黑褐色,具有黄色的横斑,腹面灰褐色;幼蛇体背部黑色,有黄白色环纹,颜色较成体更为鲜亮。 眼镜王蛇因其颈部两边有眼镜状斑纹而得名。
3.圆斑蝰是蛇目蝰科蝰属爬行动物,又称金钱豹、百步金钱豹、金钱斑,黑斑蝰、链蛇等。 背面棕褐色,有3行较大的圆斑,圆斑中央色较浅;边缘为深褐色或紫褐色;背部底色为棕褐色,背部中央一行圆斑比较大,前后两个圆斑之间有1对近三角形的黑斑。头背面为起棱的小鳞片,背鳞27-33行,吻端钝圆,吻棱明显,吻鳞与鼻鳞之间的吻鼻鳞呈半圆形;鼻孔较大,瞳孔为直立椭圆形,在夜晚光线下,瞳孔可以变圆。
4.银环蛇为眼镜蛇科环蛇属中等偏大的前沟牙类毒蛇。头椭圆且略扁。脊鳞扩大呈六边形。背面黑色,自颈后至尾末有数十道白色横纹,通身白环宽度皆明显小于相邻黑环宽度。腹面污白色。幼体枕部有1对较大的白色色斑,随年龄增长逐渐褪去。栖息范围广泛,山区、丘陵、平原都能见其踪影。夜晚到水源地附近捕食鱼、蛙、蛇、蜥蜴、小型啮齿动物等。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中国以外分布于缅甸、越南、老挝。
5.白眉蝮是蛇目、蝰科、主要栖息在宽阔田野中的一种剧毒蛇类。全长约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6.舟山眼镜蛇为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中大型前沟牙类毒蛇。头椭圆形,与颈不易区分。受惊时常直立起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做攻击姿态。颈后有一宽大的白色饰纹,形态较为多变。体背面黄褐色、深褐色或黑色,具若干条白色横纹,少数个体无横纹或不明显。多于白昼活动,常见于农田、灌丛、溪边等地。捕食蛙类、蜥蜴、蛇类、鸟类、鱼类等。在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中国以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
7.原矛头蝮是蝰科原矛头蝮属的一种具有颊窝的中型管牙类毒蛇。头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被小鳞。身体较细长。头背棕褐色,具略呈倒“V”字形的暗褐色斑。唇缘色稍浅,自眼后至颈侧具1条暗褐色纵纹。头腹色白。体背面棕褐色或红褐色,正背具1行镶浅黄色边的粗大逗点状暗紫色斑,斑周缘色较深。体侧各具1行暗紫色斑块。栖息于山区、丘陵多草木之处。捕食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蛙类等。分布十分广泛,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南岭地区尤为常见。中国以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老挝。
8.金环蛇,是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爬行动物。头椭圆形,与颈部略可区分,体较粗壮,背脊棱起,尾末端钝圆;头部黑色或黑褐色,自额鳞后缘至颈部有一黄色形纹,上颌缘色浅;躯干及尾背腹面黑色,具均匀一致的黄色环纹,有的标本黄色环纹中央出现黑色点;无颊鳞,背鳞平滑,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肛鳞完整。 因有较宽的金黄色环纹,故名。
9.青环海蛇是蛇目眼镜蛇科海蛇属爬行动物。 体长,头大小适中,橄榄色或黄色,背深灰色,有青黑色环纹达腹部,腹黄色。前颞鳞一般2枚;在第2或第3枚下唇鳞后的鳞缘常嵌有一列小鳞;腹鳞小,但通身清晰且大小基本一致;体鳞覆瓦状排列,躯干最粗部的体鳞略呈圆形。
10.莽山原矛头蝮俗名莽山烙铁头,是蝰科蝮亚科原矛头蝮属的一种中大型头侧具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成体全长可达2米以上。头大,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吻端钝圆。头被小鳞,平滑无棱。头体背面具草绿色与橄榄绿色相杂形成的迷彩样花纹,尾后半段淡绿色或几近白色。背鳞25-25-17行,除中段最外行平滑外,其余均具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