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面最可怕的异兽:汉文帝霸陵发现上古异兽
“千古奇书《山海经》,其实是华夏文明给世人研究上古历史谜团的钥匙”。
这两天,“汉文帝霸陵殉葬坑现大熊猫骨骼”登上了热搜,不少网友都在调侃:“原来就算是汉朝皇帝也喜欢大熊猫呀”。其实,这次殉葬坑的发现对于动物学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居然同时发现了貘(mò)和大熊猫的骨骼,这也就证明了过去很多人认为“貘就是大熊猫的另一个名称”这种说法的错误,两者应该是不同的物种。
在《说文解字》中记载:“貘似熊,黄黑色,出蜀中。”其实,貘在古人眼中的形象可就诡异得多了。当然了,这里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有种说法是《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了“貘”,但其实《西山经》的原文只有这四个字,“兽多猛豹。”到了清朝时期,当时的学者郝懿行在其所著《山海经笺疏》中认为“猛豹即貘豹”,并补充写道“貘豹、猛豹声近而转。”因此,“貘”并非《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也没有关于吃梦的说法,而是后人给扩大解释了。
实际上,“貘”具有吃梦的能力应该是一种延伸解释。在唐朝及其更早的时候,倒是有这样的传说,认为用貘的毛皮做为坐垫或寝具(比如枕头)可以避免疾病和厄运,还可以在家里面张贴绘制貘的画或直接在屏风、屏障上绘制,希望可以避免邪气入侵。
唐朝时期,当时的日本仰慕唐朝文化,派出了数量颇多的遣唐使,他们在学习唐朝先进制度的同时也把这种民俗信仰给带回了日本。后来,经过日本的本土化传播,逐渐从“避免邪气入侵”演变成了“避免噩梦”,又经过中日文化的再度交流,又变成了“吃掉噩梦”。
虽然《山海经》里面没有关于貘的记载,但里面记载的诸多异兽其实在现实中是确实可以找到原型的,也让很多人相信《山海经》很可能是上古人类的百科全书。这里就不鹦鹉这类常见的例子,举几个相对罕见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山海经》里的各种异兽其实都能找到现实原型
比如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了一个叫做“泰器之山”的地方,这个地方生活着一种文鳐(yáo)鱼的异兽。这异兽外观酷似鲤鱼,但却长着鸟的翅膀,飞行速度极快。大概是因为觅食的需要,这异兽一天天搞远洋旅游,经常从西海游到东海。
在过去,很多人都以为这不过是《山海经》的作者将鱼和鸟的形象给嫁接了起来,形成了文鳐鱼。直到后来近代科学考察发现,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海洋里还真有这样的动物,也就是飞鱼。
比如在《山海经·东次四经》记载,在一个叫做钦山的地方生活着异兽当康,他长得像猪,却长着很长的獠牙。在神话里还被认为是瑞兽,因为在丰收的年份里它会一边跳着舞、一边唱歌出现在世人面前。其实,它的原型很可能非洲的疣猪。
比如在《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有一个叫做杻阳山的地方,这里生活着一种叫作鹿蜀的瑞兽。它的长着白色的头,形状像马,身上有像老虎的斑纹,尾巴又是红色的。传说中,如果将它的毛发披在身上,可以让子孙昌盛,福瑞无穷。
其实,它的原型是生活在刚果东部的高海拔地区的霍加狓(pí),全球仅有三万多只,直到1901年才被近现代世界所首次发现。
类似的神兽其实还有很多,这是不是说明了华夏古代人的出行距离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远得多?
二、其实别说异兽了,就连刑天的神话形象或许都有原型。
刑天大家想必很熟悉,是上古大神之一,神话中的刑天一手拿着一柄巨斧,一手举着盾牌,堪称是战神。后来在炎黄之间的战斗中,被斩去头颅,但居然没有死亡,反而直接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继续与黄帝的军队作战。
按理说,这样的神话本该是虚假的,但实际上却有两种原型,一种是远古时期以及古代时期的类似于“傩”一样的祭祀仪式,这里不多说。另一种原型比较罕有人知道,这里分享下:
在公元前7世纪年到公元3世纪的非洲东北部,这里生活着一个叫做Blemmyes的部落,这个部落虽然人数不多,但作战能力不错,和当时地中海的强国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都打过仗。这个部落的体型较为奇特,肩膀比较高而脖子较短,加上他的服饰比较奇特,因此看上去和刑天的形象颇为相似。部落的形象大概是这样:
总之,对于《山海经》,我们其实不能一概将它当做是完全虚构的,如果我们能从神话、民俗角度解读,或许我们就能发现它是开启远古秘密的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