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价格>正文

鲟鱼多少钱一公斤鱼子酱:从鱼苗到鱼子酱一条鲟鱼

人气:362 ℃/2025-04-26 06:14:33

文 | 三旬后的理想

编辑 |三旬后的理想

全球性养殖的珍贵食材鲟鱼,被誉为欧美发达国家的名贵消费食材,其鱼子酱更是备受推崇。

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鲟鱼产业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产业技术和生产体系日趋成熟,从单一商品鱼养殖转向全产业链模式的发展。

如今,鲟鱼产业链已经形成,涵盖了鲟鱼苗种繁育、饲料加工、商品鱼生产、鱼子酱加工、鲟肉制品加工、鲟鱼副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以及鱼子酱美食文化推广等领域。

我国鲟鱼产业全球地位突出,在转型升级的多年来,我国鲟鱼产业一直在全球鲟鱼养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自2003年起,鲟鱼养殖量不断增长,从当年的1.09万吨迅速攀升至2016年的8.98万吨,贡献了全球鲟鱼养殖总量的85%以上。

我国鲟鱼子酱的国际贸易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市场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商品鱼品质和养殖效益的下降使得鲟鱼子酱制品市场的培育速度缓慢。

鲟鱼产业在我国市场的地位与其产业规模不符,发展中出现了矛盾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鲟鱼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鲟鱼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制约因素逐渐浮出水面,包括鲟鱼种质资源利用不合理、产业规模化技术瓶颈、国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以及国内市场消费水平低下等。

面对这些挑战,我认为只有通过规范行业运转模式、加强鲟鱼科技创新、实施配额制度以及完善相关行政法规等多手段的综合推进,才能够确保我国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中国鲟鱼养殖产业发展背景 ·】——»

全球范围内,鲟形目鱼类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种类。

经过分类研究我们发现,全球现存的鲟形目鱼类可分为2个科6个属,共计约27个种类。

其中,白鲟科包含2个属2个种类,而鲟科则包含4个属25个种类。

在中国境内的自然分布中,也发现了多种鲟鱼种类,它们包括施氏鲟、达乌尔鳇、中华鲟、达氏鲟、长江白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以及裸腹鲟。

这些珍稀的鲟鱼种类不仅展示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也凸显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主要鲟类养殖品种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对自然鲟类和引进鲟类进行驯化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国养殖规模中主要的品种包括施氏鲟、西伯利亚鲟以及两者的杂交品种,这些品种约占鲟鱼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

俄罗斯鲟、欧洲鳇以及俄罗斯杂交鲟等品种也在我国养殖业中有一定的产量。这些多样的鲟鱼品种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丰富了我国鲟鱼养殖的品种组合。

养殖产量和分布

随着鲟鱼人工繁殖和苗种驯养技术的攻克,中国的鱼类养殖地逐渐扩大。从最初的黑龙江、辽宁、北京等冷水性水域,逐步向南方地区发展。

至今,除了西藏自治区,几乎每个省份都涉足了解鱼养殖业。根据2013年的《中国渔业年鉴》数据,2012年我国鱼类产量达到55184吨,主要集中在山东、湖北、四川、河北、云南和浙江等省份。

观察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情况,产量最高的省市一直是山东、湖北、广东、四川和北京,这五个省市平均贡献了全国解鱼总产量的51.06%。

而在2003年至2012年期间,山东、湖北、四川、河北和云南这五个省份的产量增幅最大。

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中国鱼类养殖业在不同地区的扩展情况以及各省份在解鱼产量中的主要贡献。

鲟鱼加工与贸易

我国鱼籽酱加工业主要采用鲟鱼品种进行生产,包括施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以及达乌尔鳇和两种杂交品种,共计6种。

自从2006年我国首次出口鲟鱼籽酱以来,已有约十家企业获得了鱼籽酱的生产许可证。其中规模最大的3家企业分布在浙江、湖北和云南三个省份。

2012年,我国的鱼籽酱年产量达到30吨,总价值达到1500万欧元。

95%的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出口价格因鱼种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的出口贸易国包括新加坡、法国、德国、瑞士和阿联酋等国家。

我国在鱼籽酱加工业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并且出口市场表现出了良好的销售前景。

«——【· 中国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

鱼苗池选择

鱼苗池常见的形状包括圆形和八角形,这些形状的设计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和发育。

在鱼苗池的设计中,最好配备气泵和控温装置,这样可以提供良好的氧气供应和稳定的温度环境,有利于鱼苗的健康成长。

如果鱼苗池建设在室外,应该设置遮阳棚,有效防止阳光直射鱼苗池。这种设计可以避免阳光暴晒对鱼苗造成的伤害,保障鱼苗的生长状况。

水温与水量控制

在鲟苗的培育过程中,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水温的控制,需要将水温控制在18-21摄氏度的范围内,并避免水温的剧烈变化。

此时,鱼苗对水体中的溶氧有较高的需求,因此水的供应量应该充足。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鱼苗饲养至进入主动营养阶段之前,它们对水流的适应能力较弱,几乎不能克服较强的水流。

鲟苗培育池内的水流速度不应超过0.1米/秒,培育池内的水交换量需要根据鱼苗的放养密度和水温进行适当调节,以保持合适的水位在35-40厘米之间。

这些要点和水质控制措施对于鲟苗的良好生长至关重要。

鱼苗培育管理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观察到仔鱼长度达到2.1-2.3厘米时,可以认为卵黄已经基本消失,并且肛门周围开始出现色素排泄,这标志着进入了开口期。

开口期的鱼苗体质相对较弱,对外界环境的突变和恶化非常敏感。

食物的供给不足或不适口也会导致大量鱼苗的死亡,在这个阶段需要格外注意鱼苗的养护和饲养条件,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鱼苗的饲养(饵料的投喂)

配合饲料的投喂方式通常在鱼苗培育规模较大或者缺乏活饵供应时使用。

在采用配合饲料投喂方式时,要选择合适的饲料颗粒大小,一般建议颗粒大小要严格适应鱼苗的口径,通常为鱼苗口径的3/5左右。

在改变颗粒饲料的粒径时,需要逐渐从小到大进行调整。

初始阶段,每天投喂次数约为10-12次,随后根据鱼苗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进行调整,逐渐减少至每天投喂5-7次。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配合饲料投喂方式培育鱼苗的成活率一般较低,因此最好不要过多依赖该方法。在实际养殖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放养在水池内的一日龄仔鱼,在经过7-13天后开始过渡到混合营养阶段,此阶段持续3-5天,然后再过渡到主动营养阶段。

初始阶段,使用剁碎的水蚯蚓和少量的浮游动物(如轮虫)作为饵料,亦可采用适口性较高的水蚤进行投喂。

经过4-5天后,再改用投喂水蚯蚓,采用这种投喂方式可以补充鱼苗因单一活饵料摄食而导致营养不完整的问题,促进鱼苗的快速生长和较高的存活率。

初期饲喂仔鱼时要注意避免过饱食,采用小批量的饵料进行投喂。要确保水池内水体中的氧气状况适宜。

活饵的投喂次数应根据鱼苗的生长逐渐适当减少,最好在水池水位较低时进行投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鱼苗容易寻找食物。

当鱼苗的重量达到70-80毫克时,可以直接投喂完整的水蚯蚓。在最初的几天里,投喂最小的水蚤时,要注意不要将藻类、尤其是丝藻类以及其他杂物一起投入水池内,需使用2-3毫米的筛网过滤捞到的水蚤。

然后将每个水池所需的水蚤放入桶中,为了避免水蚤的死亡,桶内和水池内的水温应保持一致。

为了培育优良的鱼苗,提供适量且质量良好的饵料至关重要。

饲喂水蚤可以促进鱼苗的器官系统正常发育,而饲喂水蚯蚓则可以迅速促进其生长,除了考虑鱼苗的生长速度外,还需要计算单位体重所需的饵料量,也称为饵料系数。

水蚯蚓的饵料系数为2,而水蚤的饵料系数为6。还需要注意不同阶段各类饵料生物的比例,并非固定不变。

在缺乏某类生物饵料时,不得不使用其他替代性的饵料,若需用三倍的水蚤替代单位重量的水蚯蚓,需要增加10%的饵料量以弥补潜在的损耗。

在饲喂过程中,必须准确了解摄食鱼苗的数量和它们的重量,可通过从总鱼苗数量中减去死亡鱼苗的数量来计算。

定期进行称重十分重要,通常每5天称重一次,从不同的水池和区段中选取50-100尾鱼苗进行称重,以用于监测和评估其生长状况。

«——【· 中国鲟鱼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市场推广主体缺位尧 消费文化未形成

鲜活鲟鱼市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鲜活鲟鱼以散货形式销售,没有包装和品牌标识,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

市场目前处于自由成长状态,消费主要集中在酒店和餐饮行业,渠道相对单一,并未真正走入家庭消费。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我国消费者对于鲟鱼的消费习惯尚未形成,很多消费者对于鲟鱼缺乏了解,更不具备鉴别各种来源鲜活鲟鱼品质差异的能力。

从参与鲜活鲟鱼市场的经营主体来看,生产者和流通商缺乏扩大宣传和开拓市场的动力,也没有开发出独特的鲟鱼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

市场推广主体的缺失导致鲜活鲟鱼市场的发展处于自由成长状态,市场出现失序的现象,这很容易使鲟鱼养殖生产进入价格下降、降低成本、疾病增多、使用药物增多、品质下降、价格进一步下降、扩大产能、增加产量的恶性循环。

市场调节功能失灵,也使得鲟鱼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一直处于小众状态,无法迅速形成市场规模,严重阻碍了鲟鱼产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这些问题和困境,鲟鱼产业需要寻找解决方案,以促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鲟鱼子酱等加工企业市场意识不强投入不足

在我国,没有普遍的传统鲟鱼和鲟鱼制品消费文化,这导致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鲟鱼及其制品的了解有限。

尤其是对于高端优质产品,如鱼子酱,消费者缺乏认知程度更为严重,这妨碍了与生产供应量相适应的消费市场的快速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鲟鱼加工企业大多数是由养殖企业转型而来,普遍存在着发展资金缺乏和市场意识不足的特点。

它们缺乏开展品牌营销和品牌创建的能力,也没有意识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开拓市场的必要性。

这些问题对于鲟鱼产业的市场发展和消费文化形成构成了阻碍,需要寻找解决方案来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 结语 ·】——»

面对鲟鱼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推动鲟鱼产业的转型升级。

鲟鱼产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推广体系,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培养消费者对于鲟鱼及其产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鲟鱼加工企业应增强市场意识,投入更多资金,开拓新的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还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研发出更多高品质的鲟鱼制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鲟鱼养殖标准,保障鲟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于鲟鱼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鲟鱼产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

通过共同努力,相信我国的鲟鱼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搜索更多有关“鲟鱼多少钱一公斤鱼子酱:从鱼苗到鱼子酱一条鲟鱼”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