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诺卡菌病的高发人群有哪些?诺卡氏菌病误区与正确的防治方法

人气:242 ℃/2023-12-17 19:47:30

宗旨只有一点,对症下药;千万莫要滥用、乱用药物

近几年,诺卡氏菌病席卷我国海淡水主养区的大宗养殖品种,势态逐年严峻,实在令人担忧。此病的流行与养殖大环境、养殖密度、投喂饵料、鱼种质量、滥用药物均有很大关系。

我国是全球养殖密度最高的国度,高密度的养殖带来了高产出,同时也会造成养殖鱼类长期的强应激,使抗病力下降,感染致病菌。沿海一带和珠三角、长三角等水产主养区,同时也是工业化较高,人口较密集的区域,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整个水环境的影响很大,水质的恶化会严重损害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为感染创造机会。饵料鱼投喂是病菌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若放养的苗种种质不够好,很容易因为各种外界刺激而感染疾病。

在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中,因为假冒伪劣药品的横行,以及药物的滥用、乱用让许多养殖鱼类致病菌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让传统药物无法达到预想的临床防治效果,导致养殖鱼类感染严重病害致死的情况频频出现,损失惨重,诺卡氏菌病正是其中之一,这必须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诺卡氏菌病是什么

鱼类诺卡氏菌病又称结节病,可在内脏各器官形成肉眼可见直径0.5-3mm的大量白色结节(肉芽肿),以******和肾脏最为显着,相当比例的鱼还可在体表皮下脂肪和肌肉形成脓疮,呈现大小不一的鼓起软包,划破有白色或淡红色脓液流出,有的鱼还在鳃上形成白色棉絮状结节。

诺卡氏菌病主要危害6个月-2龄鱼,可导致慢性死亡,或降低成鱼的商品价值,一个养殖季节死亡率约10-30%,淡水鱼和海水鱼都可以被感染,现在检测到的有卵形鲳鰺、青斑、鮸鱼、红鱼、美国红鱼、海鲈、尖吻鲈、泥鯭、加州鲈、生鱼、大黄鱼等;全年都可发病,在南方以水温22-28℃时流行为甚,目前危害严重的有淡水养殖的加州鲈和生鱼。

在诺卡氏菌感染的中后期,严重时一整批次加州鲈几乎都会死亡,可以说危害极大。发病的加州鲈体表点状溃烂,像是锚头鳋叮咬过一样;大肚子,剖开鱼腹,在鳃上、肝脏上、体腔等很多部位都有白色点状结节。

大量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

视频:发病的加州鲈

诺卡氏菌本是水体条件致病菌,但在鱼类遭受寄生虫侵染后更易患病,如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和单殖吸虫,可通过体表和鳃的伤口入侵,据研究显示还可以通过投喂含菌饲料而肠道感染。近年来该病日趋严重,应与养殖环境水质恶化和虫害猖獗有关。

诺卡氏菌病的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可以基本诊断该病。临床上,根据此病的流行特征,通过仔细观察体表、鳃丝、腹腔和内脏的发病症状可作出简单的判断。但除了诺卡氏菌感染,杀鱼巴斯德氏菌、恶臭假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等致病菌亦会导致感染鱼类腹腔或内脏器官出现白色结节的症状。

白色结节有可能是致病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对入侵病原菌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对其进行包裹后在内脏组织形成结节。白色结节的形成估计与致病菌感染的时间和菌液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原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所以,不能单凭患病鱼内脏出现的白色结节症状,断定为诺卡氏菌病。

因此严格来说,要通过细菌分离鉴定,确诊后再做药敏试验,如此才能对症用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用体表脓疱中脓液或内脏结节涂片,吉姆萨染色即可镜检到大量分支长杆状菌体。否则,单凭发病症状作出的判断,会有一定的误诊几率,若按照诺卡氏菌病来处理,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诺卡氏菌病的防治方案

1. 平时注意及时打捞死鱼、杂物,注重调节水质、底质,防止氨氮、亚硝酸盐过高及pH值的异常变化,对水体适当消毒,尽可能控制诺卡氏菌在养殖水体的繁衍数量,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此病。

2. 对诺卡氏菌病的预防应以增强鱼类体质和防范寄生虫侵害为主,密切注意鱼群动态,应对体弱游边的鱼进行解剖检查,若有诺卡氏菌病症状要及时用药。

3. 该菌主要侵染鱼类的吞噬细胞,且可在细胞内持久生存,治疗起来比较棘手,不管是弱毒疫苗还是灭活疫苗效果都较有限。用药至少需10天以上,且经常效果不佳。目前,诺卡氏菌常用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卡那霉素、菌必治等。

4. 三黄粉、EZO、黄芪多糖、肉桂醛、维生素C等中药及中药提取物、营养保健免疫增强剂等也常和以上敏感抗菌药一起使用,起辅助防治作用。

5. 氟哌酸、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等常用抗菌素对诺卡氏菌基本无效。

6. 在此病流行的季节,若鱼类患病症状明显,或已经实验室确诊的,可按步骤处理。若症状不明显,则需要先做细菌分离鉴定,才有利于及时治疗。

7. 宗旨只有一点,对症下药;千万莫要滥用、乱用药物。

科学合理地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有多个好处

1. 用药次数少,减少了环境变化和药物对鱼体的刺激,有效降低鱼病的发生率;

2. 药物选用得宜,能够及时、准确地治疗疾病,避免浪费药物和耽误治疗;

3. 用药量精准,既不浪费药物,也不对水环境造成大破坏,从而影响鱼的品质。

4. 不过,在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时,不少养殖户的一些做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却是进入了误区。

误区一:认为定期使用抗菌药以及频繁使用大量消毒剂能够预防疾病

定期使用抗菌药物,会造成鱼体肠道内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加强,一旦耐药性菌在鱼体免疫力降低时进入血液和其它内脏器官,此时使用抗菌药物将很难杀死这些致病菌。在鱼没有发病时,频繁使用大量消毒剂,会杀死水体中的有益菌群,破坏水体环境。环境改变通常会造成鱼体应激,使其免疫力下降,更易患病;而且药物本身也会对鱼体产生刺激作用。

误区二:不重视对病原的诊断,一旦鱼体发病,就乱用药物

一旦发现鱼类出现死亡,有些养殖者往往不做病原诊断和药敏试验,仅凭个人经验随意用药;这些做法通常会导致用药无效,治疗失败,既耽误治疗,又浪费药物;有些不是细菌病,却使用了相关的药物;有些是细菌病,致病菌已对两种以上的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不得不使用敏感抗菌药。还有些是重大疾病,目前使用的药物根本无法治疗,只能建议隔离、消毒和加长增氧时间,来降低了养殖户的损失。

误区三:不了解病原的耐药性,乱用、并加大剂量使用药物

给病鱼治疗前,不针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不了解病原的敏感药物和敏感浓度,就贸然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比如,正常使用氟苯尼考治疗鱼类细菌病,每千克鱼用10毫克就管用,若用到20毫克,将有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风险;诺卡氏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而其他几种同样能够引起白色结节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抗菌药的敏感性不一样,这些因素都会对治疗造成影响。

还有一些养殖者在治疗鱼病时频繁更换药物种类,即今天用了一种药不见效,后天就改用另外一种,过两天若还不见效,就再度更换药物。在治疗疾病时,任何药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体现其作用。过于频繁地更换药物,可能造成药物拮抗,让治疗效果更差,不但耽误治疗时机,还造成药物浪费。

误区四:贪图便宜,不重视药物质量

由于各类新品种鱼药不断被投放到市场上,加上一些非药品的掺和,使得鱼药市场鱼龙混杂,品质优劣并存,价格高低不一。一些养殖户通常为了降低成本而倾向选择价格便宜的药品,但忽略了其质量。

建议养殖户选择消毒剂和抗菌药时要慎重,在购买时,务必要选用正规大品牌产品,确保药品的含量和疗效,不能贪图便宜便利。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规范用药,不能马虎了事,这样才能保证防治效果。(本文转自【一路凯哥、养鱼】。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搜索更多有关“诺卡菌病的高发人群有哪些?诺卡氏菌病误区与正确的防治方法”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