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独自照顾脑瘫女儿15年:最美的坚持她照顾脑瘫儿15年

人气:140 ℃/2024-06-11 12:16:54

廖洁容和小昊在康复室。

在沙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安静的康复理疗室内有一对母子,在妈妈耐心的节拍声中,男孩将双脚固定在康复器材上,重复地拉伸腰肢。

这名男孩叫小昊(化名),而耐心帮助他康复的则是他的母亲廖洁容。15年前,刚刚出生的小昊被诊断为小儿脑性瘫痪,属肢体重度残疾二级。他不仅无法正常与人沟通,而且一度被视作“植物人”,面临生命危险。幸亏母亲廖洁容没有放弃,如今小昊的状况慢慢有了好转。2015年,天河区授予了廖洁容“天河好人”的称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侯翔宇

守护15年:“他是我的儿子,我无怨无悔”

在天河区左竹园社区,顺着一条曲折狭窄的小巷走到尽头,一幢老旧的三层民房便是廖洁容一家人的住处。房子是小昊奶奶的祖屋,廖洁容居住在三层。社工志愿者告诉记者,平日里很少能见到两母子,廖洁容一大早就要带着孩子做康复理疗,而且还要陪护他上学,而父亲莫国强是公交车司机,同样早出晚归,用三千多元的工资撑起家庭。

“不少人觉得我选了最难走的一条路。”廖洁容对记者说。为给儿子治疗,她放弃了经营起来的小生意,15年,5000多天,她不分日夜照顾小昊的日常生活。小昊双手无法抓物,双脚不能行走,随之而来的还有吞咽、交流困难。洗澡、穿衣、上厕所这些普通事,对儿子而言都是挑战。

比起生理困难更困难的可能是心理。每当外出理疗,廖洁容一度无法克服他人异样的眼光。“感觉路人的眼神都扎人。”廖洁容说道。“时间一久,还有好心人的理解,我感觉没什么好怕的。他是我的儿子,我无怨无悔。”如今经常有社工或是志愿者前来探望,母子俩的生活也有些许改善。

相比于一般小儿脑性瘫痪患者来说,小昊的恢复情况已经算顺利。

坚持锻炼:可以与人沟通 玩微信比妈妈还“溜”

现在小昊已成长为一个1.6米左右的小伙子,虽然他的腿部力量还不足以支撑他站立行走,不过他的精神状态很好。“哥哥好,我叫小昊。”他用一个友善的露齿笑欢迎陌生人,同时他还能用较慢语速与人沟通。在长期坚持康复理疗下,小昊的肢体避免僵化,他能灵活地用手指操纵手机屏幕,微信玩得比妈妈还流利。“我会和微信好友聊天,还会发朋友圈和点赞。”他笑着说。

廖洁容每天为儿子按摩、教他说话,母子俩每天都要去做康复治疗。借助器械,他们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上下阶梯训练、膝关节屈伸等动作。为防止脚部走形,他需要穿戴特制的矫形鞋。

小昊需要练习的站立体前屈动作是“重头戏”:将膝盖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双手向下尽力伸展到脚尖,一套动作需完成一百个。而上下阶梯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一开始上、下台阶,廖洁容需要从后方分别扶住小昊的髋部和肩,如今小昊已能独立上下台阶。

有时候小昊也会偷懒,沙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疗室的医生和廖洁容都会严肃地提醒他。“孩子精神状态没有因为患病而消沉,真的很欣慰。”理疗室的医生说道。

小昊通过努力考上职高 最爱看报纸新闻

在卧室墙面上,记者看到了九张大大的奖状:“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进步奖”“三好学生”……目前小昊考上了一家特殊教育职高,主修文员专业。“直到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原来有这样的志向。”廖洁容说道,“我想让他在学校多待几年,比只在家康复更好。”

“一般小孩教一遍就会了,但他要学上10遍、20遍,甚至更多。”读书上课的日子廖洁容也需全程陪伴,课间她需要帮小昊转教室,放学后母子俩便立马“转战”康复室。小昊在学习上付出了比常人更多努力,在学校里他最喜欢的科目是语文,不过语文也最令他头疼:由于肢体不便,800字作文他需写上3个小时。

学习之余,小昊喜欢从报纸上读新闻。这也是廖洁容帮助他养成的习惯。“阅读能够帮助他思考,锻炼脑部也是康复的一部分。”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文员,小昊不仅练习如何用电脑打字,幻灯片和表格他也能完整地制作出来。

每天邻里街坊都能看见,廖洁容骑着自行车,后面坐着小昊。也许在廖洁容自己看来,这么多年对小昊的照顾已成习惯,但是在旁人看来,这已经是最美的坚持。

搜索更多有关“独自照顾脑瘫女儿15年:最美的坚持她照顾脑瘫儿15年”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