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好文推荐君子贤而能容罢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出自战国末期荀子的《荀子·非相》,这句话意思是:君子贤能而能容纳软弱无能的人,聪明的人能容纳愚笨的人,才学渊博的人能容纳才学疏浅的人,道德纯粹的人能容纳品行不纯的人。
赏析
这句话里罢:疲沓,软弱无能。知:同“智”。粹:纯,不杂,引申为纯正美好的。杂:混杂,不纯。这句话意思是与人交往,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长处。对他人的短处,应该持宽容态度。如果因为别人某一方面不如自己,就不跟他交往,那么永远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山西安泽人,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后圣”。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也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荀子》一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着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作为各篇内容的概括。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6篇,疑为门人弟子所记。《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能容纳别人的人是完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人无完人,各有各的长处,亦各有各的短处,只有宽容地对待别人的缺点,才能虚心学习到别人的优点,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对待别人的缺点,不能容纳而只是指责的话,那么他永远也学不到别人的优点。永远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所以儒家所提倡的容纳,是一种美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关注珠山检察,开启法治旅程
珠山区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