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南昌九江赣江新区联席会议:南昌市赣江新区归来话发展

人气:221 ℃/2024-07-31 21:45:45

甩开膀子干事业 团结奋斗拼未来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八里湖新区党工委书记 刘武爱

一路走来,亲眼目睹了省会城市和赣江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直观感受到两地干群敢为、敢闯、敢首创的良好精神风貌,收获很多、感触很深,总体有三点体会。

一是细节处处显文化。南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手笔建设项目、大品牌宣传推介,一跃成为年轻人热捧的“网红城市”。特别是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2021年春节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约2000万人次,成为南昌“白天的景点、晚上的亮点、文旅网红打卡点”。

二是城市处处展封面。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管理的品质较高,街道路面干净整洁、城市管理智慧有序,特别是28公里的“一江两岸”夜景,集中体现了南昌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两岸建筑外观设计独特、现代时尚,打造的照明灯光秀兼具艺术性和整体性。

三是产业处处现活力。无论是南昌还是赣江新区,产业发展的势头都十分迅猛,特别是赣江新区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勇立潮头、敢闯敢试,充分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招商引资思路非常开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八里湖新区作为全市政治文化中心,我们将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甩开膀子干事业、团结奋斗拼未来,为全市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新区应有力量。

一是围绕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实干争先。聚焦全市“大战略、大决策、大部署”全面发力、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兴产业、增后劲,坚持在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上作示范、勇争先。聚焦制造业“9610”行动,继续做大做强九江服务型制造先行示范区、中央商务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总部楼宇、数字经济,着力构建“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聚集”产业空间新典范。坚定不移扬文化、展风采,坚持在打造区域文旅中心上当主力、打头阵。积极融入环庐山旅游圈,加快建设渔乐方舟等文旅龙头项目,围绕赛城湖绿道、九派之眼、庐山北海等景区景点构建精品旅游线路;持续做旺67号艺术街区、海韵沙滩、九方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和夜经济消费场景,年内实现八里湖保4A、赛城湖创4A的目标。坚定不移惠民生、暖民心,坚持在打造“一个美好家园”上办实事、求实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二是围绕打造“城市封面”“城市客厅”勇于创先。坚持做美环境,打造亮丽“城市封面”。精心打造高速互通、快速路周边、主要干道沿线、环湖岸线等城市重点地区、重要节点;较真碰硬抓好创文、卫生城市、海绵城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坚持做实内容,打造温馨“城市客厅”。精挑细选前沿产业项目、优质基础设施项目落户赛城湖新城;高标准推进中辉酒店、君澜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坚持弘扬伟大抗洪精神,传承发扬九江传统文化,提前谋划好2024年“庐山杯”马拉松、迎端午龙舟赛等赛事,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IP、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城市的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

抢抓机遇谋发展 扬优成势促赶超

浔阳区委书记 张 宁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之际,市委再次带领我们前往南昌市、赣江新区学习考察,三个季度、三次考察,充分彰显了市委对标一流、大抓发展的强烈信号。两天时间,紧锣密鼓地参观了十几个项目,令我深感触动,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传统重点产业转型成势。南昌市引导传统工业企业深耕细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全力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实现了从机械化到智能化、从只重降成本到重视附加值提升的飞跃,激发出新活力。如小蓝经开区落户的江铃汽车整车生产基地,2021年建设“5G+智慧工厂”,产能提升了80%。

二是高新科技产业引领趋势。考察看到的项目,大多属于电子信息、数字智能等高精尖产业,占地面积不大,经济效益明显。如南昌市高新区围绕头部企业“做文章”,引进全球智能硬件ODM龙头企业华勤电子项目,带动10余家整机生产企业和8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打造占地900亩的千亿产业基地,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

三是政策灵活运用凸显优势。南昌市抢抓省委“省会引领”战略机遇,在做大做强南昌都市圈中连续两年跨越千亿台阶;赣江新区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字号”平台,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政策,30余家省直单位通力配合,迈入千亿元国家级新区。省委把九江作为“省会引领”战略的重要支撑,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也为九江赶超进位提供了新机遇。

下一步,浔阳区将把本次考察的成果吸收好、运用好,主动融入省、市工作大局,重点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聚合资源优势,划清发展赛道。巩固现有产业基础,加快传统产业升级,紧盯科技含量高、亩产效益强的“风口”产业,加快云创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为招引头部企业落户提供平台。落实全市制造业“9610”行动,加强石化下游“高精尖新”产业谋划,服务千亿石化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探索“电竞+”经济新模式,打造新场景、满足新需求。持续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发挥中心城区比较优势,助力九江招贤引智、留住人才,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

二是坚持新老融合,打造消费热点。突出九江历史文化传承、挖掘、植入,积极申报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为全市打造区域文旅中心、消费中心贡献力量。前期,我们联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持续擦亮“浔阳喜市”消费品牌,以品牌效应******促销,取得了良好效果。加快推进大中路历史文化景区一期改造项目,着力在塑造品牌、吸******量、带动消费上下功夫,以探文化、品美食、赏美景为落脚点,加强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打造网红打卡地,引入本地非遗、老字号、名小吃等特色商业及米其林餐饮、中免免税店等高端业态,开展线上线下直播带货、促销会展等系列活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街区消费更亲民、发展可持续。

三是优化点滴服务,做强为民文章。进一步做好做优做强“寻书”品牌,在现有2处“城市书房”,6处“阅读驿站”的基础上,精心打造“792城市书吧”,同时每年利用闲置街区楼宇、老旧历史建筑,新建城市书房、阅读驿站2个,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全力以赴拼经济 心无旁骛促发展

永修县委书记 秦 岭

这次跟随市党政代表团赴南昌市、赣江新区两地学习考察,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传统产业固本拓新。以江铃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是南昌市的传统主导产业,通过技术赋能、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实现了传统皮卡、轻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去年江铃汽车实现产值300亿元。二是新兴产业引头成链。南昌经开区原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但近年来通过引进欣旺达、华创、科达利等头部企业,大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现有40多家上下游的动力电池主导产业集群。三是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赣江新区通过创新研发引领、高端产业集聚,打造了国家中药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的提速发展。同时,南昌市也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了欣旺达、华创等一批重点企业,开辟储能产业新赛道。四是文旅产业生机勃勃。通过发掘特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营销文旅消费品牌,南昌市打造了万寿宫、滕王阁、“一江两岸”灯光秀等一批“顶流”“网红”景点景区,并在各类网络平台中走红出圈。

下步,永修县将紧紧围绕市委“三个区域中心、一个美好家园”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加压奋进,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护好工业基本盘,促增长。保存量。紧盯营收保持正增长的规上企业,鼓励支持企业扩产扩能,放大效益。本月底,投资8亿元的立邦二期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扩增量。持续做好升规入统工作,在已完成工业月度升规10家的基础上,力争全年完成工业升规30家以上。挖潜量。全力支持康佳新材料、真龙电子、众和化工等原大型企业复工复产,着力推动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三旺通信新产线投用,全面激发企业产能变现。

二是筑牢项目支撑点,稳投资。出台《永修县项目攻坚方案》,大力实施项目招引、开工、投产、投用、快建、增产、复产、保规、稳投资、扩消费十大攻坚行动。在项目招引上,充分发挥36个组团和2个招商小分队作用,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6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在项目建设上,抢抓下半年施工黄金期,紧抓不放、快马加鞭,推动项目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三量齐增”,全面掀起项目建设高潮。在企业帮扶上,全力做好企业保规、复产工作,严格督促优化升级企业履约,确保全年新增税收2亿元以上。

三是扩大产业优势面,拼发展。在农业方面,全面推动小龙虾产业全链条发展,不断做大小龙虾休闲餐饮、销售加工和预制菜,让“永修龙虾”迈向全国。同时,全面深化与京东集团、盒马鲜生等公司合作,力争京东农场和盒马村在永修落地。在服务业方面,按照“短途短期,开拓南昌都市圈市场”的思路,做活全域旅游。全力办好鄱阳湖观鸟季、汽车越野争霸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开展候鸟游、康养游、研学游,把更多的人流和现金流引入永修。

四是依托新区大平台,增动能。作为新区一个板块,永修将按照省委加快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和市委支持新区发展的工作要求,全面做好融入融洽融合文章。全面推进互联互通。积极融入南昌都市圈,拥抱新区、向南发展,深度对接新区规划,打通断头路、畅通外循环,推进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全面用好政策红利。用活用好新区政策洼地、金字招牌,全力推动永修高质量发展。

做好四篇融合文章 贡献更多共青力量

共青城市委书记 卢治轩

这次学习考察,充分彰显了九江市委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坚定决心。两天的学习考察,收获良多、倍感压力,谈三点体会:

一是谋划“大手笔”。南昌市打造“一枢纽四中心”,赣江新区打造全省改革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强大新引擎,都是大手笔。

二是聚焦“大项目”。南昌去年落地总投资130亿元的华勤千亿产业基地等项目149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赣江新区去年引进投资100亿元的华创新材等项目210个,总投资1360多亿元。

三是瞄准“大产业”。南昌聚焦“4+4+X”产业体系,去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800多亿元。赣江新区聚力发展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6大优势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

下一步,共青城市将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工作要求,重点做好四篇融合文章。

做好数实融合的文章。一方面,加快数字产业化,做实腾讯云上跨境生态园“共青模式”,全年外贸出口5亿元以上,加快建设科大讯飞AI科创基地,全年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10家以上,新引进数字经济项目20个以上,力争核心产业营收突破120亿元。另一方面,加快产业数字化,赋能汉可、荣事达、江中食疗、微驰自动化等项目,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突破。

做好产城融合的文章。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实施重大城建项目72个,重点推进昌九发展大道改线工程,五四大道、京港高铁共青城东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决战“三城一区”,助力区域航运中心建设。按照“9610”行动要求,以项目为抓手,确保完成“招引亿元工业项目50个以上、优强项目5个以上、签约资金500亿元以上”的年度招商目标,“新谋划项目300个、推进重大项目200个、签约项目100个”的项目建设攻坚年目标,壮大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推动大汉翔龙、空中未来、临空通讯等项目加快发展,进驻企业10家以上,加快成为全国一流的百亿级产业园;持续推进基金小镇向更高层级转型升级,建设项目路演中心,引导基金投资更多九江优质项目。

做好校地融合的文章。推动校地同频共振,为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提供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全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确保南昌工业工程学校、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秋季开学,新增大学生1万人以上。充分发挥17所院校的显著优势,深化人才发展集团改革,建立院校人才信息库和企业人才需求库,引导人才扎根九江。常态化举办全国青年企业家发展峰会和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人才搭平台、建舞台。

做好城乡融合的文章。加快九派青山智慧渔业产业园、星河生物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云笈科技现代数字农渔产业示范园建设,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50万元集体经济强村8个,100万元集体经济优势村1个;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和美乡村。

我们将以本次考察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激励干部担当实干,再鼓干劲、再创佳绩,为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更多共青力量。

用好学习考察成果 攀高比强创先争优

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 娄 琦

本次学习考察,收获颇丰,南昌市、赣江新区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干巧干成效好,令人钦佩,深受启发。将认真学习两地在加快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切实用好并深化此次学习考察成果,凝心聚力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

领略先进制造业的魅力。置身“英雄城”,切身感受到了南昌市发展建设的新气象、新理念、新思路,一张张产业新名片将省会城市的龙头高高昂起。发展“蝶变”的背后,是解放思想后的前瞻思考和理性抉择,无论是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不断做大做强现代化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还是积极打造人才高地,服务创新发展,发挥省会城市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都令人印象深刻。

感受向新而行的澎湃力量。一批“硬科技”“根技术”“新制造”项目加速聚集,智启未来、前景可期,赣江新区这方发展热土循新出发、向新而行,澎湃着蓬勃崛起的力量。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需要向强的学、向高的攀、跟快的赛,将学习借鉴新区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凝聚发展的强大动力。

就学习考察归来下步怎么干,有以下三点体会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吸纳重点项目落户。工业强市战略要更加坚定,部门和县区要更加有发展情怀,让家乡子弟放心放手在九江发展。服务企业、项目更加精准有效,要为项目落户、企业发展壮大想办法,不设路障,多设路标。大力培养、选拔一批工业干部,注重在园区、项目建设一线、制造业攻坚战场锻炼干部。

二是风口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南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已形成规模。今后在推进制造业“9610”行动中,我们要有抢抓风口的意识,树立资源、场景、要素统筹,为研究院、创新中心、实验室等生态配套的风口产业引进培育理念和思路,并坚持推进。锁定风口产业方向,如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无人机等下游产业链拉动力强的终端产品等风口产业。科技创新要升级,加快合作引进西安交大技术转移中心、华中科技大集成电路学院创新中心、梅雪松教授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落地石化盈科工业互联网平台、碳中和平台、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加快推动设立20余家现代产业学院;加快建设全省纺织产业大脑、石化产业大脑和一批化工中试基地。

三是人气兴旺的思考。九江人的回归。出台政策鼓励“名师工作室”“名医诊所”等九江籍人才的回归落户;打造“浔i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扶持推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乡村振兴产业大发展,承载在外务工人员回归。沿江区域人气聚集。出台政策,主动打破医疗、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高端现代服务业行政壁垒,大力提升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供给,不断增强对周边的人气、资源等吸聚能力。全力打造“一季一节、一节一周”,春季桃花源国际名茶名泉周、夏季庐山爱情电影周、秋季渊明持蟹赏菊周、冬季鄱湖国际观鸟周。

对标提升拓思路 坚定信心创佳绩

市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 罗智敏

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党政代表团到南昌市、赣江新区学习,我们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议。南昌市、赣江新区在城市建设、产城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文旅商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深受触动启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增强了信心、提升了干劲,结合自身的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是要下足“绣花”功夫。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次学习考察,深切感受到了南昌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在城市规划上下足“绣花”功夫,不断优化城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把九江国土空间规划展示馆承接好、设计好、规划好、建设好、运营好,为市民、客商提供一个对九江历史、文化、人物、地理格局全新的九江印象。

二是要增强系统观念。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特别是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方面,积极探索水资源、森林、湿地、农用地等各门类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全面扩大试点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在这条新赛道、新路径上,我们将按照市委全会部署,扛起试点责任,和各县(市、区)一道,加强实践探索,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将改革红利扩展到全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九江经验”。

三要提供优质服务。这次到南昌小蓝开发区、赣江新区科技园,我们看了一批先进制造企业,充分感受了工业的发展活力。企业迸发着蓬勃生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营商环境政策连贯性、服务贴切性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市自然资源局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把该打通的数据彻底打通,该减的事项彻底减下来,该降的费用彻底降到底,以服务“真心”换取企业和群众的“舒心”,全力打造办事不用求人的机关。

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聚焦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区域文旅中心、区域航运中心“三个区域中心”,分别成立三个攻坚领导小组,坚持发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实现从蓝图到项目、从项目到实施的有效路径。

二是加大招大引强。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招引一批影响九江、影响长远的项目。坚持全市一盘棋,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对重大头部项目,市县两级要同频共振,共同研判、共同服务。

三是深化城区治堵。通过开展城市体检,我们发现了城市运行的许多“堵点”问题。要学习南昌“胡子工程”攻坚行动做法,从短期、中期、远期梳理一批中心城区治堵方案的项目,带着责任、带着情怀,一任接着一任干,从根源上解决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南昌市、赣江新区经验做法,为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不断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杨青 孔颖 朱曦薇 汪良红 吕安琳 整理)

:九江发布

编辑:简中添 复审:夏莹审签:柯亭依

出品:九江日报社(九江新闻网)

搜索更多有关“南昌九江赣江新区联席会议:南昌市赣江新区归来话发展”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