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的原因,朝花夕拾今天我想说一说狗
写在前面:
先说点题外话,打小喜欢看书写东西,人到中年亦是如此。
看了点书,也学了很多写作方法,但是今天我想抛开那些方法写写鲁迅的书。
现在看鲁迅的少了,因为我们这一代背诵了他老人家太多的文章,以至于终于可以放下书本了,不用背诵和默写有些窃喜,谁还想读这些东西呢。
包括我,也没高明到哪里去,亦是如此。
这本《朝花夕拾》是怎么到我手里的呢?
买文具用品,店家回馈顾客:赠送给我邮家里来了。打开的第一反应:干嘛?让我找回初中生的感觉?……
凭着初高中时,对此文的记忆,这是一篇讽刺风文章,通过猫的“一副媚态”把生活中的“正人君子”骂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好了,闲言碎语不再说,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篇文章:
开文第一句话: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
鲁迅先生真的是仇猫的吗?毕竟放在碰到一个时代仇视小动物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比如说前两天美国前总统总觉得流浪狗在我们中国过的不好,认为中国人太残忍,认为我们“仇狗”,他非要花500万美元来中国救流浪狗,嗯,真是个“好人”啊!毕竟他们自己国家人的生命都岌岌可危啊,但是他还没忘记中国的流浪狗,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真是个“正人君子啊”
害!跑题了。再说回来。
讲完,“正人君子”们是从哪里作证鲁迅是仇猫的,找到这些证据,得出结论。
没错,你们大家快来看看啊这个人他仇猫,一个仇猫的人,一个没爱心如此恶毒的人,他写出来的东西有什么可信的呢。
就这样,他们推翻了鲁迅的所有观点就差一劳永逸了,哈。
其实人禽之辩,本不必这样严。
鲁迅被人诬认,他坦然接受。
并光明正大的告诉我们和他们,没错,老子就是仇猫你能怎么滴呢。
当然了,大文豪肯定不能像我这样讲话,具体怎么措辞,看完我的稿子感兴趣的话建议你去看原文,可以带孩子一起看看。
“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
是啊,不制人于死地又不会给你生路,就这么让你在崩溃边缘来回试探。着实令人心悸,但是没办法这种人也许生活里真的存在,当然我知道你我身边没有,因为我们足够幸运。
至于“媚态”的人,这怎么讲呢,像猫一样,没有骨头软软糯糯,骨子里有这种天分的是也是大有人在的吧,当然我知道你我身边没有,因为我们足够幸运。哈。
接下来,鲁迅先生讲了猫和老虎的故事,就是老虎是猫的徒弟那个故事,你肯定听过这则小故事,此处不赘述。
说完猫,讲“鼠”。鲁迅先生是最喜欢老鼠的,但是他特别喜欢的是“小鼠”。
这段老鼠的故事可以说是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讲先生的童年趣事了,甚是可爱。
祖母是最讨厌鼠子们的,因为箱子柜子全是他们咬坏的,还偷吃东西。
但是,这跟鲁迅喜欢的“小鼠”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在他眼里这些小老鼠最可爱了。
特别是墙上贴的花纸上的小老鼠们,红衣绿裤,更是惹人怜爱。
机缘巧合,他更是养了一只小老鼠。就像你我小时候养过一只小鸡、小鸭或者小兔子一样,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般。
但是养了大约一两个月吧,小老鼠死掉了,听长妈妈(对,就是她送给了鲁迅最最喜欢的山海经)说是被猫吃掉了。
那叫一个悲愤交加,愣是想去找猫寻仇啊,也是这时候可能就跟猫结仇了吧。
但是偶然得知:小老鼠是因为它想顺着长妈妈的腿爬上去,被她一叫给踩死了。
虽然知道了真相,但是和猫的感情最终也是很难融合了。
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
这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散文,近百年历史了吧,但是好像让我们依然能看到当代的一些东西。
当然这是个新时代,空气比建国前都要香甜了很多。
但是鲁迅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这阵的热播剧《小舍得》,我当然不是在推荐各位看电视剧,但是,艺术高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
还记得里面帅气的钟老师吗?正当职业就是一家学校的任课老师,但是他好像不太想把所有知识都消灭在课堂上,因为这样以来,他就要不被重视了,最重要的是无法在课下的辅导班里被需要了。
他是要教会你所有知识的啊,但是不是在课堂上,课堂上大纲让教什么他就教什么,大纲没提到的,即便他知道这些也许重要,但是他有权利不讲,这你我都怪不得他,因为大纲上没有啊。
但是,你来辅导班交钱吧,我教给你的孩子该怎么解决这些难题。
不说这些,这时候会不会在想《狗•猫•鼠》为什么我没怎么提狗呢,这篇文章里狗的部分做了弱化处理,是因为狗不重要吗?
不是的,恰好相反,它最重要。因为狗生来是仇猫的,“正人君子”证明了鲁迅先生也是仇猫的,所以他们扬言要打“落水狗”。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群人觉得鲁迅先生就是那只“落水狗”,这种诬告实在不敢苟同。
也就不过多谈论这部分了,有兴趣建议还是要看看原文,有孩子的话就带小孩子一起看。
写在最后:
1926年的散文,到今天2021年,历尽沧桑近百年,现在读起来都是受益匪浅的,你说它值不值得读呢,值不值得让后辈们再读一遍呢?
如果说小孩子还是不喜欢读鲁迅,建议你把我的闲言碎语发给他看,说不定会管那么一丁点的用呢。
那一丁点的用就算我没白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