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看失恋 为何会如此痛苦,心理学深度剖析三个失恋真相
引言:失恋的本质,是一种亲密关系的断裂和丧失。它勾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创伤,所以,我们很容易被它打败,深陷痛苦的沼泽。想从这片沼泽中走出来,我们需要接受丧失的哀悼,并认清失恋的真相。
正如托马斯·摩尔所说:对于一个人最好的治疗,就是拉近他与真实的距离。所谓成长,其实就是不断面见真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终将会找到真实的自己。
01 失恋的勇士
我的朋友A失恋了。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不管长短,都足以令一个人心痛,尤其是一个女人。她找到了我,神色黯淡,我坐在一旁,添香沏茶,静静的待着,我们都不说话——因为在痛苦面前,言语实在是如此苍白无力。
失恋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断裂,而失恋的痛苦,也来自于此。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感情里"凑合",明明体验不到多少幸福和愉悦,但却还下不了决心离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源于对这种撕裂状痛苦感受的无能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段感情已经无力经营,那么敢于选择离开的,都是勇士。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接近真实,永远是成本最低的成长——用一时的痛苦,换取长久的成长,怎么看都是值得的。
但是断裂之痛如此难捱,趋利避害、逃避痛苦又偏偏是人的本能,问题在于我们究竟该如何与痛苦相处?如何跨过那撕心裂肺的痛,到达成长的彼岸呢?
也许答案同样埋藏于"真相"之中。
02 失恋的幻象之一:"我"消失了
如果真的投入过感情,那么在感情结束的时候,是会心痛的。心痛不是形容词,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当一个人处于极度的悲伤时,心脏也会真实的绞痛。不得不感慨,人是如此构造精巧的生物,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远比头脑要真实可靠的多。正是这种生理上的痛,在用它的方式提示我们:消失了。
是的,它消失了。
它是谁?为什么它消失了,我们就会那么痛?
所有人都是生活在"关系"当中的动物,我们每个人都在关系中照见彼此,在关系中通过真实的触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关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不同的镜子那里照到自己的影子,拼凑出内心当中"我"的样子。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存在,仰仗于关系,没有关系,便没有存在。
所以,当一段关系消失的时候,"我"自己也仿佛跟着消失了。这当然不是真实的,只是我们会实实在的产生这样的感受——在失去时,我们常常说"感觉我的心空了一块",我们误以为心之所以空是因为对方消失了,但本质上,是自己的消失带来的痛苦。当自己消失的时候,意味着"我"不存在了,人会感觉恐惧,并因为恐惧而产生痛苦。
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不断的远离人的本能的能力,恐惧"存在感的消失"是人的本能,而成长之后的人,会知道这种恐惧,只是一种幻象——"我"一直都在,从未消失。
正如托马斯·摩尔所说:对于一个人最好的治疗,就是拉近他与真实的距离。当能面见真实的时候,我们对于"丧失"的恐惧就会削减很多,痛苦也会相应减少。
03 失恋的幻象之二:"我"受伤了
失恋之所以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因为关系的破裂而"受伤"了,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深藏潜意识中的被遗弃的孤独感——失恋的丧失,包含着无奈,它会直接勾连其我们早年的创伤,哪怕结束一段感情是我们主动的要求,这种丧失的痛苦也依然会存在。
丧失一段关系,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在这段关系中获得回应。在关系中,无回应之地即为绝境,而没有了关系,更加意味着丧失了回应。无回应是令人恐惧的,这种恐惧深入骨髓。
还是要回到依恋关系这个话题上。依恋关系构建于生命的早年,但是却会在生命中持续对我们施加着影响,只是我们很少能够意识到。事实上,依恋关系和安全感密不可分,依恋关系构建的越不充分,一个人的安全感越缺失,越需要从外界寻找,而这种寻找,几乎都会以失败告终。
我们和伴侣的关系,常常是无意识的重现自己和父母(准确的说应该是养育者)之间的关系。在安全的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的退行,回到曾经的自己,在伴侣身上寻找曾经的缺失。成长越不够,心智越不成熟的人,越会如此。但与此同时,碰撞也就随之而来。
当碰撞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受伤,这种受伤的感受,其根源,来自于早年的创伤,只是在当下,由对方扣动了来自曾经的"扳机"。当我们不知道这些的时候,就会感觉受伤,产生回避,攻击的态度,再把这些态度作用于伴侣,经过对方的吸收,被重新反馈回来。
一来一回,关系就开始发生变化。如果其中一方不足够坚固,无力承担充当对方情感"容器"的角色,或者两个人都很脆弱,都无力承担来自对方的情绪,那么分离就成了几乎必然的选择。
而分离,又意味着重新回到无人之地的绝境。
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在这个死循环中,人越发感觉到无力和痛苦。这种痛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创伤体验的绝望。
了解这个过程,同样有助于我们的疗愈。当潜意识被呈现,以意识的形态呈现在冰山之上时,痛苦的疗愈就已经完成了一半。
正如哲学三问中的"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一样,只有知道了自己的来路,才能通晓未来的方向。
04 失恋的幻象之三:"我"的恐惧和绝望无药可医
的确,这种恐惧和绝望并非真的无药可医。它依然是一个幻象。
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没有一个人是毫发无损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创伤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当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一个事实:当每一个人遇见对方,并和对方进入一段关系的时候,不仅仅是两个带伤的人抱团取暖,而更是两个带伤的人彼此碰撞,虽然我们都不是故意,但是都一定会在不经意中擦破对方未曾愈合的伤口。每个人都会因此而疼的龇牙咧嘴,攻击对方。
我们疼痛的真相,常常是因为过高的期待,我们太希望两个人抱团取暖,但却忽视了自己和对方同样伤痕累累的真实。
我们终生只有一个父母,就是曾经的原生家庭。如果非要再加上一个父母,那这个人,也只能是我们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以恰当的方式重新养育自己的精神胚胎来养育自己,做自己的父母,疗愈曾经的创伤。
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寄希望对方成为我们的父母,更不可能成为我们希望的理想父母,弥补自己曾经的缺失。
打破这个幻象,同样可以让我们减轻很多痛苦。它会帮助我们从"受害者"走向"我负责"。
而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一段关系,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它背后支撑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和人格。
如果把每个人的一生比作一条路,那么在路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将其解释为"成长不够"。所以,唯有成长,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的道路。
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分离不理解为丧失,而理解为:它在提醒我们,还需要成长。
05 失恋的本质:成长与丧失,从来密不可分
情绪低落,消沉,兴趣下降,活动减少,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或行为....这些抑郁性的心境,是很多失恋者常见的心境状态。即使用工作或移情的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逃避这种痛苦的感受,但这种真实的痛苦却也从未真正的消失过。
100多年,弗洛伊德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发现了哀伤与抑郁的差异,前者是正常的情绪低落,而后者是病理性的。事实上,凡是能够充分哀伤的人,都不会抑郁。
很多人长久的不能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允许自己真正的哀伤。也可以将其推而广之:当我们越想逃离真实的痛苦,就越会被痛苦裹挟,那些进入潜意识的痛苦,会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侵蚀着我们的内心,操控着我们的命运。
哀伤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哀伤中,饱含着我们对于丧失的无力掌控感,而丧失,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对自我的否定——我们曾经以为拥有、掌握的东西,最终消失殆尽。
但所有的成长都是在哀悼丧失,正如所有的仪式都是葬礼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文明的仪式行为,都是为了以哀伤应对丧失。比如婚礼,是对"单身"丧失的仪式,也是"单身"的葬礼;成人礼,是对"儿童"丧失的仪式,是"儿童"的葬礼;产假,是对"女孩"丧失的仪式,是对"女孩"的葬礼。每一步成长都步步惊心,但与此同时,也在步步成长。
成长和丧失,从来都密不可分。没有丧失,就没有成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丧失,自然,也包括失恋。
06 失恋痛,成长也痛,痛也不痛
失恋痛,成长也痛。
但痛也不痛。
面对真实,可以最大程度的帮我们化解痛苦。或者这样说:化解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遇见真实。
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受害者",我们没有被对方伤害,对方让我们产生了被伤害的感觉,那是因为ta本身也成长不够,伤痕累累,伤害我们,是ta自保的本能,同时,我们也没有被真正的伤害,因为更多时候,那种伤害的感觉,是勾起了过去的创伤。
伤害只有一种,就是当你将自己置身于受害者的地位时,才会被别人伤害。
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从未被"遗弃",分离和相聚,都是人生的常态。人生用分离的方式,告诉我们自己的成长的还不够,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当时当下,我们和伴侣的匹配度不高,但也仅此而已。
我们曾经弱小,被父母抛弃可能会关乎性命,但如今我们已经成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抛弃我们。只要自己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做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的精神胚胎,就没有"被抛弃"这个概念。
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从未"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生命,从"看见"自己开始,这个自己,是一个人的内在生命:生命力、能量、核心、本质。丧失了一种关系的回应,并非真的绝境,只是我们因为恐惧,夸大了这种绝境的黑暗。事实上,"我"一直都在,一直在等待着有一天被自己看见。
成长路上的分离,也许是成长需要付出的成本。我们之所以频频回头,无法从痛苦中解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真实的世界:我们不愿意"认输",承认自己在这段关系中还不够成熟;我们不愿意为自己负责,希望别人解救我们于痛苦之中;同时,我们也不愿意往前走,相比较前方的未知,沉浸在熟悉的痛苦中或许让我们感觉更安全。
在我和A相处的几个小时中,我们沉默不语。我知道,她需要时间和自己的痛苦待在一起,静静地品尝这其中的滋味,她能呆的越久,意味着这个仪式完成的越充分。当哀悼丧失的仪式结束,她自然会有新的能量重新开始。我在一旁陪着她,完成这个仪式。
也许认清人生的真相,我们都会好过一些。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天蝎女,感性与理性并存,厌恶伪、毒鸡汤,热衷深度剖析,专注个人成长。享受直面真实的“痛”与“乐”。热爱心理学,望以个人微小之力为火种,燃心理学之大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欢迎打赏,欢迎关注....
推荐
- 1狗狗死前最想和主人说的几句话:狗狗临死前的自述,我给你写了一封道歉信380
- 2小猫咪一直在家需要打疫苗吗?养猫家庭亲自解答小猫咪犯了错448
- 3不太掉毛不太爱记仇的猫有哪些?深中,猫妈照顾30余只校猫6年210
- 4猫咪的性格比较坏适合再养一只吗?养了这5种猫咪每天都想113
- 5流浪猫把宠物猫吓到站立:两个巧合让铲屎官认定流浪猫是已故贵宾犬转世466
- 6夏季怎么能让猫咪多喝水?生活小妙招让猫咪爱上喝水236
- 7养鱼养到最后养什么鱼?记得你养鱼多久了吗养得最久的鱼280
- 8鞋底怎样磨损才是正常 磨损的样子可能是疾病信号119
- 9养一条狗都比人有良心 养个狗而已哪来那么矫情297
- 10猫舌头上有倒刺有什么好处?猫舌头上的倒刺的作用你想象不到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