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烂鳃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有哪些?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易爆发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在养殖水体内,受水环境等外界条件影响,鱼类细菌性疾病常常容易爆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柱状黄杆菌(国内曾称之为鱼害黏球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患病草鱼鳃丝腐烂
【病原】该菌菌体细长,两端钝圆,粗细基本一致。菌体长短很不一致,大多长2-24 µm,最长的可达37 µm以上,宽0.8 µm。较短的菌体通常较直,较长的菌体稍弯曲,有时弯成圆形、半圆形、V形或Y形。无鞭毛,通常作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
患病草鱼鳃盖腐蚀,形成“开天窗”病变
【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罗非鱼等,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盛,流行水温15-30℃。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发黑,发病初期,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糜烂,鳃丝肿胀。随着病程的发展,鳃盖内表皮腐烂加剧,甚至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末端严重腐烂,呈“扫把样”,上附有较多污泥和杂物碎。鳃严重贫血呈白色,或鳃丝红白相间的“花瓣鳃”现象。
患病草鱼鳃丝末端腐烂,并有污泥和杂物附着
【病理变化】镜下可见初期鳃小片严重充血,随后鳃小片细胞变性、坏死,大量鳃小片坏死、脱落。严重的鳃小片几乎全部脱落,鳃丝末端也坏死、断裂,最后只剩下部分鳃丝软骨。
【诊断】根据流行情况、临诊症状,如鳃丝严重腐烂或“开天窗”等即可作出初步诊断。镜检鳃丝,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可进一步诊断。确诊需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或借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免疫学方法进行。
患病鲟鳃盖腐蚀,形成“开天窗”病变
【防治】该病的防治应坚持“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注意预防,一旦鳃丝出现严重腐烂,治愈难度很大。预防:应做到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用漂******或高锰酸钾浸泡消毒,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20g,浸泡10-20分钟;或一次量为每升水使用食盐20-40g,浸泡5-10分钟。在发病季节,每15天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5-20g;或三氯异氰脲酸粉,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g,全池泼洒,每15天一次。治疗:发病时,可用氟哌酸,一次量为每千克鱼体重10-30mg,拌饲投喂,连喂3-5天;或磺胺-2,6-二甲嘧啶,一次量为每千克鱼体重100-200mg;或甲砜霉素,一次量为每千克鱼体重30-50mg。每天2-3次,连喂5-7天。(汪开毓)
更多水产养殖病害知识,欢迎关注“鱼病研究僧”,一个在读的水产养殖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