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批发市场干活累不累:海鲜商贩忙碌的一天凌晨两三点开始工作
买菜时穿梭在集市间,从未注意过蹲坐在行道两边的商贩们,晒得黝黑的皮肤,和一张比实际年龄苍老出很多的脸。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和我们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
卖海鲜的赵师傅工作时间是从凌晨两三点开始,而这个时候恰恰是我们睡得最香的时候。离开温暖舒适的被窝,开始一天的工作。
夜生活是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十五年来,赵师傅的夜生活,就是奔波于家和水产批发市场之间。
“早点来人少能抢到好的,有一次起来晚了,好的都让人挑去了”。早市的货新鲜又便宜,所以下手要趁早。
入秋后的深夜天气转凉,穿着长袖外套也还是不禁打了个喷嚏。此时市场人声鼎沸,一片繁忙景象。
赵师傅以卖蛤蜊为主,通常进货都在固定的一家。他跳上集装箱,不用多说什么,开始一袋袋挑拣起来。
钱货两清,离开热闹的市场,踏上归途。此时时针刚刚指向凌晨三点,日与夜的交替之际,赵师傅点上一根烟,缓解一下困意。
三袋子蛤蜊,几十斤海虹,这是他今天的任务。卖海鲜蔬菜的都要掌握量,进多了卖不出去就会赔钱,进货少了也有相应的损失。
十五年来,每天夜里的路,只有树与月亮相伴。
回到家,把蛤蜊分倒在盆里,倒上海水,用我们土话说就是用水引一下,让蛤蜊把泥土吐出来。赵师傅捶了捶腰:“我们这个行业虽然门槛低,但是很辛苦的。你看我每天这么早就要起来批海鲜,尤其到了冬天,挺遭罪的。”
“现在才四点,还能补会儿觉,睡一两个钟头再起来洗蛤蜊。”走进屋内,赵师傅不好意思的说:“也没收拾,让你们见笑了。”桌上还放着他常吃的药片,由于血压高,再加上劳累,身体大不如前。
并没有休息多长时间,天已蒙蒙亮。蛤蜊已经引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清洗干净。
清洗中还要仔细筛选,赵师傅将破碎的、死的蛤蜊挑出。这也是一笔小小的损失。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寒冬,都阻挡不住他对工作的激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各种“红白”事情,才会停下帮忙外,其它时间都是在自己的摊位上“上班”。
“刚过中秋节,这几天生意不是很好”赵师傅把家什摆放好,这一亩三分地就是他除了家以外的第二根据地。
赵师傅说,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有诚信,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我这的老主户多一些,这是对我的信任。只要不下大雨大雪,天再冷我都要出摊儿,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信任。”
没客人的时候他就剥蛤蜊,现在很多人图个方便,直接买蛤蜊肉回家包包子、饺子,省去了很多麻烦。用匙子撬开蛤蜊,轻轻一挖,鲜嫩的肉就出来了。“10多年了,我天天和它打交道,熟能生巧嘛。”
祥和小区规划了便民服务点,沿街贩卖的赵师傅有了固定的摊儿。他肯吃苦,秤公道,人活道,很快在这里站稳脚跟。
“有时多称了块儿八毛的,其实就是四五个蛤蜊的事。但是你要是拿下去就不是那么个事儿了”赵师傅宁愿自己亏点,也不会缺斤少两。
经年累月的劳累,腰间盘突出的问题一直纠缠着他。绑着一条护腰带并不能使疼痛减轻多少。“老毛病了,习惯了。”他说。
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水。三九寒天,他的双手也一直是湿漉漉的。冰水加上寒风,他的双手常常冻得通红。那些老茧见证了这双手的主人在生活的路上历尽艰辛,和老伴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上学、买房、结婚生子。戴手套不方便,15年风霜练就这双“铁手”。而他的梦想,是靠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
一上午的时间赵师傅只是喝了口水,“平时我们都不吃早饭。”赵师傅说,他要一直忙到12时收摊儿,才能赶回家吃第一顿饭。对他们来说,每天吃早饭是一种奢望。
把蛤蜊全部换一遍水,加冰保鲜,漫长的一上午就这样度过,而他的蛤蜊也已经卖了一半。
离家远的商贩们找了就近的阴凉处席地而睡,不管干不干净,没有丢不丢人,只要能饱饱的睡上一觉便已知足。
大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刚刚有了自己的宝贝孩子,小儿子也踏上了工作岗位。赵师傅辛苦了大半辈子,生活虽然辛苦,但是稳定、踏实。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要脚踏实地,挣钱养家。
“我们小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靠自己的双手,保证家人衣食无忧。”他只希望安安稳稳做好现在的买卖,一步一个脚印,说起什么时候退休,赵师傅说还早,等小儿子也结了婚,就没啥心事了。
到了晚上,蛤蜊全部卖完,赵师傅也能“下班”了。卖海鲜这一行确实辛苦,每天起早贪黑,一年睡不了几个囫囵觉,夏天一身腥,冬天两手冰,老了还落得一身病。
忙活了一整天,他终于能回家吃口热乎饭。像这样披星戴月的一天又一天,从来没有过抱怨。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生活,小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快乐。有着热爱的工作,陪伴着最爱的人,如此便是安好。
转载声明
部分内容摘自“乳山通”,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