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不要乱丢垃圾有什么好的建议?乱丢垃圾竟然会被剁手

人气:385 ℃/2024-06-30 01:16:59

(现代城市郊区的垃圾堆)

自垃圾分类以来,“你是什么垃圾”这一灵魂拷问已近乎逼疯了所有上海人。而垃圾分类并未停止它前进的步伐,2020年预计试行垃圾分类的的46个城市名单公布,广大市民直呼刺激。其实,自人类产生以来,人类与垃圾的故事也就开始了。中外历史上的人与垃圾发生过哪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垃圾之王”是如何发家致富的?与垃圾战斗还能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一起和文史君来看看历史上人类与垃圾的故事吧!

一、废物极度循环利用的古代社会

当人类社会处于采集渔猎的阶段时,人类对垃圾是无所谓处理方式的,这时的人类居无定所,所产生的垃圾一般是随产随扔。进入农业社会后,定居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不得不正视垃圾的处理问题,或是填埋或是焚烧,部分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如“厨余”垃圾、粪便等)用作农业肥料,大多简单粗暴的很。

原始社会

但严格来说,古代社会是很少有现代意义上的垃圾的。倘若以现在的垃圾分类而言,干垃圾和有害垃圾等近代化工业带来的垃圾基本上不存在,而在食物缺乏,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的古代也很难有湿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富余。唯一可以算作垃圾的大概也就只有“灰”和粪便等“秽污”之物了。

对于这两者的处理,乡村社会表示完全不成问题,毕竟乡村社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农家肥是不愁没法处理,甚至有点抢手的存在物。相反的,城市居民则要为此小小头疼一番了。

二、“清新美丽”的东方街道

中国古代社会很早就有与垃圾相关的律法。《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到:殷商律法规定,胆敢在道路上扔弃垃圾的人一律断手处置。《史记·李斯传》也有同样的记载:“故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这样严苛的律法看似不能理解,实则是统治者出于“以刑止刑”的法律思想而推行的。

(韩非子 历史图像)

如此的规定,一直被后世所沿袭。《唐律疏议》中记载,向墙外扔垃圾的“侵巷街”者,一律杖责六十,如果主管者对此视而不见,则与其同罪。但政府却不禁止,对于倾倒污水的行为。《大明律》和《大清律》也有相关记载:“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不过,这一情况到了北宋有所变化,史料记载,为了防止开封居民随意“弃灰”而导致河流堵塞,北宋专门设置了巡逻的官吏。

关于厕所,早在在商周时代,中国就有了厕所。到了春秋战国,对于城市中的厕所也是十分重视。《墨子》写到,城墙每五十步便设有一厕所。此外,对于公共厕所也有要求,必须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建立公厕。而对于民用厕所,则规定其墙高不得低于两米七,相同的,为了便于肥料收集,粪池也有深度要求。到了汉代,公厕已经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正是“都厕”的普及,才使得汉代的城市人文环境优化,更有效地解决了流行病的问题。

芒砀山汉代地宫中发现了坐便厕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人口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垃圾。唐代长安作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常住人口高达百万,人口众多的长安城每日产生的垃圾数目惊人。这些数量众多的垃圾为新兴的劳动行业提供了市场,职业的垃圾清理人诞生了。在《朝野佥载》有记载,长安的富户罗会,就以挑粪为生。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此中能者,还可以靠此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太平广记》记载,“河东人裴明礼”,由于个人业务能力出众,靠着卖出从民间收来的废品,“以此家产巨万”,可谓称得上是古代最强回收者了。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长安街道

到了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杭州也曾有过专业的垃圾处理者,且“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運而去。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每日支钱犒之。”称之为“倾脚头”。

三、“惊险刺激”的西方城市

与现代高楼林立的欧洲截然相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根本称不上有何“浪漫气息”可言的:坑坑洼洼的又狭窄泥泞的街道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由腐水、垃圾以及各种人类与非人类的粪便堆积成的烂泥。在这样的道路上,不仅人们来往过路寸步难行,还得时刻提防着“从天而降”的垃圾。尽管中世纪的城市居民会温馨地作出提示,例如大喊一声“小心水”,但被中伤的人仍不在少数。甚至,法国国王路易十一世也曾切实体验过一回这“人从街上过,祸从天上来”的悲惨遭遇。他在一次夜间散步时,就被一位大学生倒了个浑身污秽。

路易十一 《破碎的权利》剧照

尽管城市管理者一再强调不可从窗口往街道上倾倒垃圾,但民众除了这一方法之外并无选择的余地,加之法不责众,垃圾的处理问题也就不痛不痒的“被解决”了。可以说,长期以来,西方的大部分城市一直都是“腐朽”不堪的。出于实用性考虑,法国人甚至由此发明了能在积满了厚厚的污泥的道路上行走,而不至于弄脏衣摆的高跟鞋。此外,传闻中贵妇人的标配——宽沿大帽,也有出于预防突如其来的“空中袭击”的考量。

中世纪的欧洲城堡

街道上堆积的垃圾仅在下雨的时候的到“大自然”的清理——被冲进下水道,然而下水道也顶不住街道的上种种垃圾的摧残,经常性罢工。如此一来,中世纪的城市的卫生就更加不堪入目了。当然,即使排水系统偶尔能正常运作,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排水系统的末端基本上通往河流,而这些河流同时也是城市人口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这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被污染水源通常是流行病的“元凶”。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版画

菲利普•奥古斯塔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向垃圾“宣战”国王,他投资城市街道建设,为清理垃圾的工作者设置相关的职位。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国家多次颁布了严厉的法律禁止向街道和河道倾倒垃圾,但效果都不太理想。1506年后,皇家决定承担起这份责任,并在十六世纪中后期成功的培养了民众定期打扫门前卫生的习惯,所有垃圾均会在一定时间被垃圾车运走。至十八世纪后期,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为了让苦役犯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能有份工作糊口,垃圾运输与清理的工作渐渐落到了这些人的手中。

塞纳河畔

垃圾桶倒是在十七世纪末就有了,但它并未受到民众的青睐,多只被上层人士使用。直至十九世纪末,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卫生和垃圾才被真正的重视起来。关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显然更让人头疼。在1883年11月24日所颁布的一条禁令中要求有产者们准备三个垃圾箱(分别用于放置易腐、报纸和旧衣物,以及碎玻璃陶片等)放置在他们所居的公共区域内。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不少人的不满,决策没有得到彻底执行。而直到二战时,家用垃圾箱才得到广泛使用。

文史君说:

中国古代洁净的街道,离不开其背后严刑酷法的威慑,而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也使得中国古代的垃圾处理进行得井井有条。相比于古代中国,中世纪的欧洲缺乏政府权威的威慑,政府在垃圾管理方面步履维艰。但随着近代化工业的建立,生物知识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民众自发的关注到了个人健康与城市卫生间的密切联系。

垃圾的历史是伴随着人类而产生的,我们对垃圾的处理方式,是文明发展的一种表征。垃圾的历史也是我们探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那些被遗弃的物品,还是被遗忘的文明,都值得我们驻足,哪怕是向它们投以短暂的目光。

参考文献:

1.江蓝生:《台湾地区词(四则)音义考》,《历史语言学研究》2012年第5期

2.卡特琳•德•西尔吉著,刘跃进 魏红荣译:《人类与垃圾的历史》,百花艺文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作者:浩然文史·一笔丹青)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搜索更多有关“不要乱丢垃圾有什么好的建议?乱丢垃圾竟然会被剁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