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麦当劳小帽子现在哪里还有,麦当劳打工帽为啥突然火了

人气:225 ℃/2024-05-17 14:34:19

界面新闻记者 | 吴容

界面新闻编辑 | 马越

擅于制造顶流玩具的麦当劳,最近又有新爆款。

为了推广开心乐园套餐,它推出了一系列扮家家玩具,包括点餐麦克风、店员遮板帽、菜单收款机和肉饼烧烤机等,称买开心乐园餐能随机获得一款。其中带有麦克风的店员遮板帽——也被俗称“麦当劳打工帽”——吸引了大批“麦门信徒”晒单。

除了戴在自己头上自拍并开始撰写“麦当劳打工日记”,网友们也用小红帽把自家jellycat、哈基米(日语译为蜂蜜水,现在引申指代一切可爱小动物)等装扮了起来并称要送去麦当劳打工,还有人翻出了这顶打工帽是张曼玉在电影《甜蜜蜜》戴过,心满意足地get到了同款,甚至小红书上有网友称,为了得到这顶帽子打遍了深圳所有麦当劳到电话,最后被反诈中心盯上了打不出电话。

为何一顶打工帽能让不少网友如此投入,这背后大概是“麦门文学”的延续。

“麦门”的说法流传于2022年末,是“麦当劳忠实门徒”的简称,也带有模仿基督教“阿门”的意味,用来表示对麦当劳有信仰的涵义。

综合使用戏仿等修辞,画风荒诞,“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成为麦门文学最大的特征。而除了文案之外,还有表情包、AI绘画甚至歌曲的衍生创作。

除了这些以外,频繁上新的麦当劳玩具,也在收割一波又一波的“麦门信徒”。

毕竟,当你戴着“打工帽”,自拍一张放上互联网,本身就已经成为一种“麦门”身份象征,这种盖章或者说认证,某种程度表达了自己对“信徒”身份的认同。

抓住身份认同感,早已是不少品牌所常用的营销手段。

当品牌基于某种特定生活方式来设计产品、塑造品牌,那么就可以吸引向往或认可这一生活方式的消费群体,让他们对品牌产生身份认同——“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应该使用这个品牌”。而麦当劳也正是希望达到这样的目的和效果。

从更深层次而言,麦当劳打工帽的走红,其实也是“打工人”梗的又一次演绎。

“打工人”一词在2020年开始流行,多少与当下年轻人自嘲的心态有关———他们不再盲目相信“人人皆可走上人生巅峰”的心灵鸡汤,而是愈发关注行业内卷、996和007工作制等现实困境,因此自嘲比鸡汤成功学更容易引起大众共鸣。

2021年麦当劳就曾展开过借势营销,借助发起“打工人保底计划”,推出了一系列以支持返工为营销点的优惠套餐。在社交网络上,麦当劳还推出了把全家桶、外送箱当做拟人角色的动画视频,表现出一系列“打工人”上班可能遭遇的状况:哈欠连天、忘记密码、行动缓慢、容易饥饿……

“打工人”梗本来就具有很高的话题度,在营销过程中,品牌抓住它和自身产品的一些契合点进行放大,能够直击人们的情感诉求,消费者基于情绪的共鸣,又或者情绪被抚慰而得到一定舒缓。因为焦虑和沮丧的人,最需要的也许不是成功学鸡汤,而是聆听和认可。

即便这种情绪营销有点颓或丧,但如果变成更像是自嘲调侃的方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算是一种纾解。当这些内容和人们发生一定关联,在后续提供正向情感价值,便容易帮助品牌在消费者建立起友好的形象。

正如麦当劳中国社交媒体编辑部此前所表示那样:“近一年我们观察到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们,很爱在社交媒体上‘发疯’。但这其实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发泄,反而可能是年轻人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情绪分享和自我疏导。”

事实上,抓住能直击人们情感诉求的梗展开营销并不少见,如同“三点几饮茶”梗直击打工人们疲惫的心灵一样,“大润发杀鱼”梗给了处在心灰意冷、日常”丧“状态下的年轻人一个抒发情绪的机会,即便被戳中痛点也能一笑而过。

而牢牢抓住这些“粉丝时刻”,并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展现更有网感的一面,而不是没有感情的广告物料分发机器,麦当劳试图像肯特·沃泰姆《奥美数字营销指南》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在互联网时代平等的扮演一个讨人喜欢的参与者的角色。”

只是,快餐文化来得快去得也快,无论“麦门”还是“打工梗”都不会是这种情绪文化的起点,更不会是终点。毕竟流量时代下,消费者见过的世面越来越多,热梗生存的时间也在变短,而新梗永远在“补货”上架。这将持续考验麦当劳们的快速反应的能力。

搜索更多有关“麦当劳小帽子现在哪里还有,麦当劳打工帽为啥突然火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