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初学者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你上了18年的学也不知道的常见知识

人气:323 ℃/2023-10-01 15:21:53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正文共:8199字,8张图,预计阅读时间23分钟。

别动

保持姿势

兄弟们冷静点

别整天看美女了

你再看她100遍

她依旧不是你的

不如你看我100遍

这么多知识就是你的了

老铁你们说是吧

以后常来看这个号

把内容整的

杠杠滴

(以下是深度阅读内容)

2013年8曰19日,国务院国发〔2013〕23号文件公布了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内容规范了:一级字表(常用汉字)3500个,二级字表(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3000个,三级字表(一二级字表的补充)1605个,共收录汉字:8105个。

01

五服·六亲·九族

祖宗十八代

中国是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熟人好办事,“熟人多吃四两盐”。熟人组成不外亲朋、乡党、同学、同事、战友之类。其中的“亲”,是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团体,也是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类。而“亲”也是有远近疏密的,大致可分宗亲、姻亲与朋亲三类。

即使是“宗亲”也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比如“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都是代指特定亲属的。

五服 是宗族结构中区分内外最重要的分界线,是否出五服成为判定亲疏的重要标志。从己身算起,向上至高祖父母为上五服,向下至玄孙夫妇为下五服。

人们常说,某某和某某是没出“五服”的兄弟,通俗的说法,两人是“近门儿的”。现今人们常说的五服,指的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及自身的五代人。

五服又指的是五种丧服。在中国古代社会,以丧服来表示亲属之间血缘关系亲近以及尊卑关系。晚辈为已逝长辈所着丧服的样式,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具体指的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传这种丧服服丧三年,用于臣、子、妻、妾为君、父、夫服丧。齐衰则是缝边的生麻布做成。大功和小功则是用熟麻布做成,只是做工不同,缌麻是细的熟麻布做成。服丧时间依次减少,有一年,九月、五月、三月。

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出五服的意思是: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同时还有上述亲属的旁亲,都是有服亲,叫内亲。母亲一系叫外亲,服制只有一世,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多数家规规定,“未出五服”,不准结婚。

六亲 人们常把不通人情,连亲属都不照顾的人称为“六亲不认”。那么,这里的“六亲”指的是哪“六”亲呢?

六亲历来说法不清,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现代人则把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归为六亲:父亲为一亲(涵括父亲方的亲戚如祖父母、叔伯、姑娘);母亲为二亲(涵括母亲方的亲戚如外祖父母、舅、姨);兄弟为三亲(涵括嫂子、弟媳);姐妹为四亲(涵括姐夫、妹夫);夫妻为五亲(涵括公婆或岳父岳母);子女为六亲(涵括媳妇、女婿)。

当今“六亲”,实际上是血亲和姻亲的泛指,不只是指六种亲属。

九族 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从秦始皇开始就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

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他的学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祖宗十八代 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上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un)孙,晜(读kun)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晜(kūn)、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02

五花八门·三姑六婆

“五花八门” 出自清·张潮《虞初新志》:“群峰乱峙,四布罗引,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五花八门”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事物繁多,变化莫测。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明末清初的一本短篇小说《虞初新志》,该小说里的内容多是故事会一类,主人公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用笔记的形式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这其实就是成语“五花八门”最早的雏形,而其中的“五花”指的是五行阵,五行分为金、木、水、火、土,在道家或者易经国学文化中,多有被提及,五行文化融合到阵法当中,可以生成很多种变化。其中的五行还指五种颜色,分别是白、青、黑、红、黄,这五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也能演化世间所有颜色。

而其中的八门,一开始指的是八卦阵,相传最早的八卦阵是由诸葛亮发明,其中八卦分为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卦可以相互组合成64卦,敌人进入到八卦阵中,通常都会陷入到千变万化的阵法当中,一时难以解脱。

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花八门也被人们更加的具象化了。由于古代对从事的行业有一个排序,分别是士农工商,而其中的“商”则被认为是社会最低等,五花八门说的就是这些商人,多含有贬义的成分。那么后人所归纳总结的“五花”和“八门”又指的是什么呢?

五花

金菊花:卖茶的女子;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棘花:玩杂耍的艺人;

土牛花:挑夫;

木棉花: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

八门

所谓“八门”,是指在市场摆地摊,靠口巧舌来挣钱吃饭的生意人,即:巾、皮、彩、挂、评、团、调、聊。

一门“巾”(一说金)—“金点”是江湖艺人管相面算卦的总称。有哑金、啃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等。

二门“皮” —“皮”行是卖药的总称。这行又叫“挑汉儿的”。按所卖药的不同,分别称为:挑招汉、挑顿子汉、挑炉啃、挑罕子、挑柴吊汉、挑将汉、挑粒粒、挑熏子汉的等等。

三门“彩” —是彩立子。凡是变戏法的,皆称为“彩立子”,变洋戏法的叫“色唐立子”。

四门“挂” —在市场、庙会练把式卖艺的,江湖人调侃儿叫他们为“挂子行”。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

五门“评” —说评书的。唱大鼓书的叫“使长家伙的”,说评书的叫“使短家伙的”。

六门“团” —说相声的。江湖人管说相声的调侃儿叫“团春”的。

七门“调” —搭篷扎纸的。扎纸,又称纸扎、糊纸、彩糊,融汇剪纸、绘画、草编、竹扎、裱糊为一体。家里办丧时购置烧给死者。清末也一说为买******毒品的。

八门“聊”(一说柳,一说荣)——高台唱戏的人。

“三姑六婆”指的是旧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可用来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也可代称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在现代汉语中,三姑六婆一般泛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那么,所谓“三姑六婆”到底是指哪些群体呢?

据典陶宗仪《辍耕录》有载:“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三姑

1.尼姑 尼姑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七众中的出家五众之一,《大智度论》卷十云:“佛弟子七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居家,余五众是出家……”)。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

尼姑这一称谓不甚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根据梵文,尼即女音,本来,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每以未嫁的处女称为姑,故将佛教的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尼姑,并没有侮辱的意思。

2.道姑 即女道士。姑,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道姑,有蔑称之意,正统道教的称呼为坤道(在道教典籍中,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则相应地称为坤道。黄冠专指男道士时,女道士则相应地称为女冠)。

3.卦姑 卦姑是指专门给人卜卦或算命的女性,属宗教人士,以占卜、算命、扶乩等为业。

六婆

1.牙婆 又称牙嫂,牙媪,旧时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女性(牙,本来专用于称呼古代集市贸易中以介绍买卖为业的经纪人)。

牙婆是以贩卖胭脂、花粉等妇人用品维生的,但又居中介绍买卖,负责中介大户人家选买宠妾、歌童、舞女等,既有专为府宅官方奔波,也有为富豪私家拉拢,常为人买卖人口。

2.媒婆 是指旧时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女性。在古代,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合法性是不被认可的。故而,媒婆乃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职业角色,从业者以中老年妇女为主。

3.师婆 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女性。巫在我国起源很早,有男巫和女巫之分:男曰眺,女为巫。其中女巫称为师婆、巫婆(师婆尚有一个叫法,为师娘)。

4.虔婆 指开设秦楼楚院、媒介色情交易的女性,亦指不正派的老婆子,犹言贼婆娘,多含贬义。虔婆即是中国古代妓院的鸨母,由于“虔”字在古代有强行索取之意,而鸨母大多勒逼******接客,从她们身上强行榨取钱财,所以人家便送了鸨母一个“虔婆”的称号。

5.药婆 旧时民间指以治病为业的女性。坯逆翘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药婆还有其他两层含义,一是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的女性,最常使用的是“虫蛊”;二是在乡下或偏远地区专门卖药的女性,即运用一些土法子和中草药给人看病,类似于如今的赤脚医生。

6.稳婆 是旧时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女性。因历史时期和南北地域及民族文化的不同,其有“隐婆”、“产婆”、“收生婆”、“接生婆”及“老娘婆”等多种称呼(永安本地方言称小孩为“妹”,故谓稳婆为“妹妈”或“抾妹婆”)。旧时宫廷或官府检验女身的女役,也称为稳婆。

03

家谱 族谱

宗谱 支谱的区别

从历史上谱牒用名看,宗谱、族谱、家谱、支谱应是有一定区别的。

家谱 古释:“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家,谓一门之内。”所谓家谱,狭义地讲应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谱。汉以前,见之于正史载录的谱牒类书多以“世家”为名,且属王侯大夫及有社会重大影响的人物才具有。

如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等。至汉,以“世本”为书目,专门记录姓氏、世系、居、作。如世本十五篇。至隋,属谱牒的籍名多样,如:家传、家纪、家记、家史、世系、家牒、谱记等。按正史《隋书》载,首先出现在正史载录中有“家谱”冠名一书的为杨氏家谱状并墓记”。隋之后,在《新唐书》中,以“家谱”冠名的才真正开始多起来,如“谢氏家谱”……等。

按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双书艺文志是秦。汉以前著述的总录,隋书经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总录。”那么“家谱”一名的取用应在汉至南北朝时期。

作为家谱,本应为一直系之本家谱。但后来,绝大多数是凡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牒统称为家谱。

族谱 古释:“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联属,其旁支别属。”所谓直系与旁系是相对而言,均可上溯为同祖。他们是“共相联属”的,这个“属”,就是这个宗下特定的族众。族众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于族,族之于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迁徙等形成一个族体,族体之下的基本单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谱”名的谱牒应是某宗下的一个新开辟的族体。

族谱不是一个完全的宗族谱系,它只记述了这个宗族部分后裔。例:某支迁某地形成一个族体,它的谱系则是族谱。从整体意义上,它构不成一个完整的宗族体系,所以族谱既不同于宗谱也区别于家谱。

宗谱 宗,本义为祖庙。《说文》释:“尊祖庙也。”汉贾谊曰:“流派所出为宗。”又《礼丧服小记》释:“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后裔划分为不同类型。

按“宗”的含义,其实还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至于宗谱则应是同祖之完全谱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一支均不为宗谱。宗谱必须包含所有的分支,其中的一些分支可能就会包含一些族谱。

支谱 顾名思义,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了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这下的一个独特分支。

形成或成为“支谱”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择业、迁徙等原因,游离在原宗地所发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谱”,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属某宗之下的一个分支。支谱仍属于族谱范畴。总之,同宗不同族;同族不同支,同支不同家。

04

家祠·祖祠

宗祠·公祠的区别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祠堂”一名最早出现于汉代,也叫家庙、宗祠。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帝王与士大夫才有资格建家庙祭祖,民间不得立祠。自南宋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制,及明嘉靖年间“推恩令”之后,祠堂才逐渐走向民间,成为各姓族人敬祖议事、教育族人、弘扬社会价值观的场所。

一般的祠堂有:家庙(家祠)、祖祠、宗祠、大宗祠、宗祠、公祠等,它们之间却有着不一样的涵义。

“宗祠”和“祖祠”(或“公祠”)都是祠堂,其区分在于所奉祀的是否是一世祖(始祖或始迁祖)。宗祠是一世祖祠。祖祠或公祠,是一世祖的子孙的祠堂,各房派的祠堂,这是古代祠堂名称的一个规矩。当今命名祠堂,有的沿用这个规制,有的不一定遵守。

宗祠是族人祭祀先祖的地方。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这种建立宗祠祭祀祖先的风气在清朝康、雍、乾三朝达到了顶峰,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祭祀由专门的家庙制度转变成庶人祭祖的宗祠制度。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朝廷才允许民间联宗立丰司,具有明显的宗法家族特征,普遍称作祠堂,专门用于同姓家族祭祖之用。

举例说明,潮阳姚氏具有在“潮阳县”地域(今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的祠堂之多(20有余),堪称中国姚氏第一,始祖村古埕有6个,邻近的和丰村(俗称浦东姚村)也有6个。因为潮阳县城棉城有姚氏大宗祠保元堂(也是潮阳姚氏宗祠理事会、潮汕海内外姚氏宗亲理事会的驻地),是始祖祠,因此,潮阳其他姚氏祠堂无一敢称“宗祠”,都是“祖祠”。

“家庙”也是祠堂,只是此祠堂必定出过大官,才敢称“家庙”。家祠是家人祭祀近代祖先的场所,一般不出五服。例如,在福建漳州市龙海市紫泥镇锦田村(韶溪派姚姓村),有4个(还是3个?)祠堂,其中有一“姚氏家庙”,因该祠出过[清]广东福建水师提督姚堂,悬挂了“提督军门”匾。我尚不知多大的官才可称“家庙”、要不要经朝廷敕誥或批准。

而“宗庙”(或“太庙”)是皇家的“祠堂”(“祖庙”)。北京长安街天安门东侧曾有“劳动人民文化宫”,正是明清二代皇家的宗庙。“家庙”是臣民的祠堂,“宗庙”是皇家的“祠堂”,不可混用。

“宗祠”、“祖祠”(或“公祠”)、“家庙”具有不同的涵义,但都是“祠堂”。

公祠:指过去由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而修建的房屋。我国现有的公祠很多,如苏公祠、张公祠、韩公祠等。宗祠为同宗族人所共同拥有的建筑物;而公祠是公共建筑物。例如:韩文公祠是潮州地区重要的文化坐标,为宋代潮州通判陈佐尧创建,元祐五年知州王涤重修,并托苏轼写下了传世名篇《潮州韩文公庙碑》。

淳熙十六年,知州丁允元将韩祠迁自东山,至今历八百年无他徙(曾楚楠《韩愈在潮州》)。韩文公祠历代有多次修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光绪十三年,至今韩祠的主体建筑,便是保持了当时的规模和布局。

总而言之,“宗祠”和“祖祠”(或“公祠”)都是祠堂,其区分在于所奉祀的是否是一世祖(始祖或始迁祖)。“家庙”也是祠堂,只是此祠堂必定出过大官,才敢称“家庙”。“宗庙”(或“太庙”)是皇家的“祠堂”(“祖庙”)。

05

认识却不知道

含义的字词

在有些文章、家谱、楹联、碑文、牌匾、古籍、善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平时生活中很少见到的词汇,认得字,却看不懂也不明白这些词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那些常用词语的意思,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该怎么写称呼。

始祖:指得姓始祖,也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

始迁祖:指的是某个地方最初迁徙过来的祖先。

祖宗:对始祖及先代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谱牒:记述氏族或家族世系的书。

家乘:春秋时期晋国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宋黄庭坚有《宜州乙酉家乘》是日记性质,后人撰写家族之始史,袭用《家乘》知名,内容广泛且详尽,如黄帝诰命、圣旨、家族名臣给黄帝的奏疏,家族贤达传记、墓志、可考、著作名录等皆可写。

考:一指“老”;二指“父亲”。后只称亡父为考。

妣:一指祖母或祖母辈以上的女性祖先;二指母亲。“父为考,母为妣”,后来至用指亡母。

谥号、谥: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的始祖在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用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后来泛指家族的辈分。

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古时常用于表字或对人的敬称。

嗣子、嗣孙:无子者以同辈兄弟之子过继为后人,称“嗣子” 。过继孙辈的,称“嗣孙”。

乏嗣:缺乏继承人。

止:一般指已婚无后代(儿子),就去世的人。

早卒:早年去世。

流寓:寄居他乡。

适辽:至辽宁,泛指到我国东北地区。

嫡、庶:“嫡”与“庶”相对,嫡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指妾,又称副室、偏房。

冢子:即嫡长子,古代指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

守节: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在丈夫死后,立志不嫁,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契:古代把合同、总账、案卷、具结都称作契,后单称买卖的文卷为契。

契约:双方或多方同意订立的条款、文书。

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亡丁:在宗谱中记叙为死去的男子。

红丁:在宗谱中记叙为目前在世活着的男子。

旺丁:又名望丁、在宗谱中记叙为还没有出生的男子。

配·娶·继配·侧室·聘

配:即原配,即现在法律上的“妻子”。

娶: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

继配:亦称继娶,指原配死亡或离异,重新娶妻,属于正妻。

侧室:即妾、偏室、二房、偏房

聘:指男子定亲对象,未完婚。

以上这些,在古代有严格界定,地位大不相同,现在实行一夫一妻制,上面的称呼多存在于老书家谱中,现代新书中很多已不存在。

适·字·未字·待字·嫁

适:指该女子已出嫁结婚。

字:指该女子已定亲,但尚未出嫁。

未字:指该女子尚未定亲。

待字:指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未举行定亲仪式。

嫁:已出嫁结婚的女子。

以上是以前女儿可以入家谱、古籍的几种方式,但现代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因此有些宗族会将女儿作为继承人录入族谱中。

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出赘:指本姓男子出去为女婿。

入赘:指外姓男子进来为女婿。

招赘:指本姓女子招女婿。

孀赘:指丈夫死后女子招男人。

殇·夭·卒·年·享·寿

殇:7岁及其以前身亡。

夭:8岁至15岁未成年身亡。

年:50岁以下去世。

享:51岁至59岁去世。

寿:60岁及以上去世。

关注我了解更多

精彩有趣的知识

——— END ———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及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搜索更多有关“初学者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你上了18年的学也不知道的常见知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