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猫藏小猫要找回来吗?留猫记
(图文无关) (新华社/卫星社/图)
家里有一只猫,是那种最普通的狸猫,黄色的,身上缀着虎斑,一绺一绺的纹路,乍看起来,并无格外的迷人之处。
说留猫,这并不是爱猫人士的行话。可是我觉得这么说更贴切,因为这猫来到我家的方式有点特别:它不是我们领来的,也不是别人赠送的,更像是自己找上门来、我们把它留下来的。
我们所居住的是一个很大的小区,院子里花丛树墙不少,是猫儿藏身的好地方。天长日久,竟成了流浪猫的庇护所,院子里还有一位热心的猫女郎定时定点投喂猫粮。
我说的这只黄猫,就是这众多流浪猫中的一员,但看起来又有一点与众不同。它不像其它猫那样结伴活动,一副形单影只的样子。它还胆怯,别的猫争食猫粮时,它会默默地蹲守一旁,静静观望,战场归于平静时,才会慢悠悠地走过去,心不在焉地吃上几口。
我们与这猫的交集最初没有超出路遇之谊。开始时是妻子注意到它,觉得它干净,性情淡定,于是买了点猫粮,偶尔投喂几次。慢慢地,它对我们失去了戒心,有时看见我们走过,竟会远远地朝我们奔来,多数时候,我们身上并无猫粮,所以它也就失望而归。
这样的关系维持了很长时间,我们漫不经心,猫儿热切期盼,中间的错位很快滑过一年。好在,对于这只猫来说,我们只是它众多口粮的来源之一,我们的出现只是一种食物来临的征候。
回头想来,这猫儿或许早有了心机。春天暖洋洋的一个中午,我与妻子出门办事。出了楼门,见这猫儿远远地飞奔过来,好像把我们当成了主人。对于它的出现和超乎以往的热情,我们没有心理准备,买来的猫粮还躺在家里的柜子上呢!妻子想上楼取猫粮,却又担心这一去一回,猫儿又没了踪影。就在这时,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这猫儿就近蹿上一处干净的水泥平台,在上面打起滚儿,对着我们俩翻着肚皮。我至今无法判断,它是在享受那片被太阳晒得暖意十足的水泥台,还是向我们示好撒娇。一个无法逆转的事实是,自那以后,妻子每次出门,包里都不忘带上一小盒猫粮。
这种心里有猫的日子没过多久,妻子便小心翼翼地向我试探将这猫儿收养。在我看来,这是危险的想法。我虽不是鲁迅那样的仇猫派,但对猫却没有特别的喜爱。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照例都是养着猫的。记忆中,那些猫会莫名其妙地消失,然后长辈们就会再养一只。养猫,在那时的农村,是增加生产要素的行为吧。对一只猫的评价,首要是是否“逼鼠”(捕捉和吓阻老鼠的本领),其次是是否“嘴普”(不挑食)。至于一只猫是否好看,谁又会在意呢?当时,家里的猫总是被不停地呵斥,要么是因为挑食,要么是因为围着人的腿绕来绕去而挡道,要么就是因为偷嘴。
这样的记忆,让我在养猫这件事情上格外保守。我反复告诫妻子养猫的后果,外出远行不再自由、每天清理粪便、健康问题、最后的结局,如此等等。这样的劝解在很长一段时间似乎打消了妻子的念头,我以为这事大致如此了。
时间很快来到秋天,院子里的树叶开始变黄,流浪猫难熬的季节就在眼前。虽然小区地下车库照例将成为这些动物越冬的选择,但那里的风险显而易见,每年冬天都有不少流浪猫殒命车轮之下,无法看到来年的春暖花开。
一个秋风冷疾的傍晚,妻子比往常提前下班回家。这猫儿似事先预谋一般,亦步亦趋地跟着上了楼梯,大摇大摆地抵达电梯门口。妻子惊异迟疑之间,它却突然如闪电般逃离,原来楼梯的另一面又走来了一个它可能并不熟悉的人。
这意外的事件令妻子整晚心有戚戚。更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傍晚,下班回来的妻子又遇到了几乎相同的一幕。这不能不让我也跟着动容,感慨不已。好吧,我对妻子说,看来这猫是看上咱家了,那就让它来吧。
妻子当晚就向热心的猫女郎通报了这一决定,对方大喜过望,仔细介绍了这猫儿的生活习性,并透露这猫儿系本楼住户弃养。包在我身上吧,我帮你们安排,猫女郎最后答应道。仅过了一日,猫女郎就发来消息,说猫儿已捉好放在家门口!留猫的最后过程如此干净利落,恰如一道白光闪过,但我总感觉,这猫却谋划了大半年,我们落入了圈套。
这件事已经整整过去两年了。我们至今仍不知道这猫儿到底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今年几岁。不过,我们发现,它确实长着一双绿色的眼睛。
衡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