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猪吃猪的现象?吃猪肉成了一门罪过这对猪而言
作为汉民,大家最常吃的一种肉类一定是猪肉。
不论各地饮食风俗为何,猪肉都是相当受欢迎的肉类。不过,在历史上曾有皇帝颁布过一道“禁猪令”,让吃猪成了一门罪过。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明正德十四年,武宗巡游过程中颁布了一道禁令,内容如下:
“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武宗自封爵公,当者,即本的意思)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并且,与武宗同时的一人名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也记其家藏有一件通报里有正德14年12月19日辰时牌面 。节录了一段禁猪令的原文:
“养豕之家,易卖宰杀,固系寻常,但当爵本命,既而又姓,虽然字异,实乃音同。 况兼食之随生疮疾。宜当禁革。如若故违,本犯并连当房家小发遣极边卫,永远充军。 ”
那么,为什么要禁止老百姓吃猪肉呢?
原因很简单,皇帝的属相是猪,而且,大明天子的国姓也是朱。除此之外,明武宗还觉得猪肉这种食物食之有害,容易让人罹患疾病。所以,朱厚照才颁布禁令,禁止老百姓养猪、杀猪、吃猪。但凡违反禁令者,最严重可判处流放之刑,全家人都要遭到牵连。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老子的话就是金科玉律,普天之下万民无不遵守。只是不让吃某种食物,对于老百姓来说倒没有什么影响,但这道禁令一经颁布,对猪而言无疑是噩梦。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幅恐怖的场面。
根据史料的记载,有不少养猪的老百姓将猪驱赶到河湖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偌大的中原所有的猪都销声匿迹了。不过,市场上的猪消失一空只是表面,背地里一些老百姓将家里的猪贱卖,一些平时吃不起猪肉的穷苦人便借此机会买来尝尝鲜。
对于这种情况,官府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老百姓吃了几千年的猪肉,因为荒唐皇帝的一道禁令就这样“一刀切”,未免有些太不近人情了。没过多久,朝中要员内阁首辅杨廷和上疏明武宗,对明武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子能收回禁令:
“谨题。
近日传闻直隶及山东等处镇巡等官钦奉圣旨,禁约地方人等,不许养豕及易卖宰杀,违者发极边卫分,远近流传,旬日之间,各处城市丶乡村居民畏避重罪,随将所养之豕尽行杀卖,减价贱售。甚至将小豕掘地埋弃者有之。人心惶骇,莫测其由……况小民畜养贸易,以此为生理之资,正宜教之孳息蕃育,是可禁乎?”
杨首辅给出的理由是相当充分的。
首先,猪是一种自先秦开始就已经流行于社会的肉类,上流社会亦以猪肉作为贡品进行祭祀,而民间百姓更是已经对吃猪肉这件事习以为常,所以“不可一日缺者”。早在东周时期,就已有先哲孟子云:“鸡豕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五十者可以食肉矣。”
而明武宗颁布禁猪令之后,受这道禁令影响的老百姓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明人食用的肉类品类本就不充足,猪肉被禁止食用后,老百姓的饮食品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生活幸福水平直线下降。
至于明武宗称吃猪肉可令人身体患病一语,杨廷和亦给出有力的反驳:
自古以来,就有“人至五十岁非食肉不饱”的说法,过了五十岁的老人,唯有吃肉才能维持身体所需(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正因如此,猪狗等牲畜都是民间的养生食品,非但不会让人身患疾病,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人之所以生疮疫,患病的原因是血气内伤与风湿外感,与是否吃猪肉没有直接关系。况且,有许多百姓以养猪、杀猪为业,一旦禁止猪肉流通,这些百姓将会失去生计。
而皇帝的属相,是十二干支生辰,这种说法纯属推算星命之说,不能将其糅合于实际。而“猪”这个字虽然与“朱”这个国姓音同,但这种情况无需避讳。至少,太祖朱元璋乃至后来的多位皇帝都不曾避讳猪字,所以本朝亦不应该开这个先例。鉴于种种考虑,杨廷和请奏明武宗废除禁令,让老百姓按部就班地吃猪肉。
虽说,杨首辅的一番陈词入情入理,但明武宗仍不以为然,坚持己见地施行禁猪令。而这道禁猪令最后之所以废止,还是因为在宗室祭奠期间,禁猪令让常例的祭祀无法进行。直到影响到宗室祭祀这样关乎皇帝本人的事,明武宗这才批复废止禁猪令。
就这样,一场持续了三个月的禁猪闹剧就此落幕了。
参考资料:
【《明史》、《武宗实录》、《戒庵老人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