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世上最大的三种新生代动物:它们是世界上进化最完善

人气:474 ℃/2024-05-19 00:40:10

狼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从狼的进化史来看,它们是世界上发育最完善、最成功的大型肉食动物之一,它们具有超常的速度、耐力和能量,有着丰富的声音和肢体语言。

从生理结构来看,狼的外形与狼狗非常相似。嗅觉也同样非常发达。人们曾一度认为狼是一种性情残忍的动物,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它们为了生存和睦相处,为哺育后代相互合作,在群内社交和相互合作方面,它们的能力可能仅次于灵长类动物。

如果从种的概念划分,狼可以划分为灰狼、

灰狼

赤狼(美国红狼)、

赤狼(美国红狼)

郊狼(丛林狼)、

胡狼(亚非的豺)、

胡狼(亚非的豺)

红狼(亚洲豺狗),

以及比较接近狐狸的南极狼

南极狼

和南美狼(鬃狼)。

南美狼(鬃狼)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狼,多指分布于亚、欧和北美的灰狼。

狼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山区、平原、沙漠、冻原都有它们的身影。从生态平衡角度来看,狼起着抑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过快发展,维护生态系统整体平衡的作用。此外,狼的猎捕对象多是老、弱、病、残者,这有利于促进食草动物种群的健康和优化。因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狼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美国人大卫·米克是一位专门研究狼的动物学家,他曾经在加拿大的罗亦尔岛和美国阿拉斯加的灌木林中与狼群共同生活了近20年。根据他的观察,狼群是一个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社会组织。下面就是他眼中的狼群以及狼群中的等级制度。

头狼、乙狼和亥狼

在狼的家庭结构中,处于社会顶层的是雌、雄头狼(alpha wolf)。

雄性头狼相当于人类社会中的国王,因此被称为“狼王”。雌性头狼则相当于王后,被称为“狼后”。幼狼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它们从属于头狼,而介于成年狼与幼狼之间的未成年小狼则有着极严格的等级身份。

狼为了合作狩猎和保持稳定的生活而自发组成帮群。一个帮群通常由3~7只狼组成,成员一般包括雌雄头狼、幼狼、小狼和其他成年狼。狼群的一把手不一定是雄狼,雌狼同样可以担任帮群首领,因为狼不是根据性别,而是根据身体强壮程度和搏击能力进行等级排序的。除非猎物特别充足,否则头狼不允许其他狼交配。如果一个帮群里有多只雌狼,通常会带来麻烦,因为它们之间经常会打得不可开交,在相互攻击次数上远多于雄狼。

乙狼(beta wolf)位于2号位置。乙狼相当于帮群里的副班长,如果头狼死了,它就要接替头狼的位置,并与雌性头狼交配。当一只头狼生病或太老而无法有效领导帮群时,乙狼就可能向“他”或“她”发起挑战,以争夺领导权。

位于最底层的是亥狼(omega wolf)。亥狼是帮群里体质最弱的狼,很少得到别人的关心。亥狼经常遭到其他级别狼的攻击,尤其是在食物短缺时。如果经常受到欺负,一些亥狼就可能离家出走,成为独狼。除了常常被欺负外,亥狼有时还扮演类似小丑的角色,所起作用是缓解狼群中的紧张关系。

肢体语言

狼的身份地位在幼狼发展到小狼阶段后就已确立。小狼长到几个月大后就开始玩“打斗”游戏。两只小狼一碰面便会厮打在一起,胜者往往是身体更强壮者。胜利者用脚踩在失败者的身上,翘起尾巴,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而失败者则躺在地上,不停地摇动尾巴向胜利者乞怜。不出几个回合,小狼的身份地位就确定了。最强者位列1号,次强者位列2号,依次类推。次序一旦确定,一只狼在帮群中的地位便由此确定,终生不得更改。如果有谁企图造反,其他成员便会群起攻之,将其驱赶出狼群,成为元人理睬的独狼。严格的等级制度让整个狼群按部就班地工作,保持良好的秩序。

狼常常通过独特的肢体语言来显示自己在帮群里的地位。你只要观察一只狼的身体行为就可以识别其身份地位。头狼通常站得非常直,尾巴翘得老高,低级别的狼则无精打采地趴在地上。雄性头狼通常站着撒尿,同时将一条腿抬起来,亥狼则往往采用蹲姿撒尿。在低级别狼遇到高级别狼时,前者会耷拉下耳朵,将尾巴夹在两腿之间,或将喉部和腹股沟暴露给后者,以示谦卑。当低级别狼向高级别狼致意时,前者会走向前舔舔后者的口鼻部,就像仆人舔国王的权杖一样。

生育霸权

狼严格的等级秩序还充分体现在狼进食的次序上。头狼有优先选择权,先吃肉还是先吃下水全由它说了算;亥狼只有等到其他级别的狼填饱肚子后才能捡拾剩余之物。

狼的等级制度还表现在生育权上。在狼家族中,只有狼王和狼后才有交配权,而其余成员则没有交配权。这种不平等制度使得狼家族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中,许多成年狼难以忍受失去交配权带来的煎熬铤而走险,要么向头狼发起挑战,争夺头领地位,要么离家出走,到外面去寻找伴侣以组成新的家庭。狼的这种生育霸权看似不近情理,但却可以有效地控制家庭成员的数量,防止“狼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食物短缺。

生育权之争不仅存在于雄狼之间,在雌狼之间也同样非常激烈。狼后无时无刻不在监视其他成年雌狼的一举一动,如果哪只雌狼胆敢越雷池半步,与雄狼发生关系,就会遭到狼后的凶猛攻击,轻则被咬得遍体鳞伤,重则丧命。

就像严厉的部队纪律会使一些新兵选择逃跑一样,狼群严厉的组织秩序和不平等的等级制度也会迫使一些个体选择离家出走。但是,独狼在脱离狼群后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可能远比呆在帮群里更为险恶。

独狼

离家出走的狼被生物专家称为“流浪狼”或“独狼”。当一只狼离开自己出生的帮群后,它就成了独狼。大多数情况下,离家出走多发生于1到2岁之间。造成一只狼离家出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遭到了其他狼的攻击。比如,一只级别低下的亥狼,或者一只无法继续领导帮群的生病头狼,它可能会遭到狼群中其他成员的挑衅,从而被迫离开自己的帮群。尤其在食物短缺时,病弱的狼由于受到其他狼的欺负常常填不饱肚子,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帮群。除了受欺负外,不满头狼的生育霸权也是造成一些狼离家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证明,离家出走的独狼在狼群中所占比例不到15%。

离家出走的独狼,雌雄都有,但相比于雌狼,雄狼出走的概率更大一些。狼天生就是社会性动物,依赖于帮群,离开群体就意味着离开了其他成员的保护。因此,独狼将完全享受不到帮群带来的好处。由于狼有很强的领地意识,独狼在进入别人的领地时必须十分小心谨慎。独狼为了填饱肚子,有时可能要走上数百千米才能找到食物。独狼有时会游走于两个狼群的边界附近,仔细检查其他狼留下的气味标记,在确定没有危险后才敢进入。独狼为了隐蔽自己的行踪很少嚎叫,因为一旦闹出动静就可能将自己的隐藏位置暴露给敌对狼,从而招致危险。不过,因迷路而脱离帮群的狼则会大声嚎叫,以告诉同伴它所在的位置。

离家出走并不意味着孤独一生。如果一只独狼足够年轻、强壮,在经过反复探查和权衡利弊得失后,它可能会孤注一掷地进入别人的领地,向这个帮群 的老弱头狼发起挑战,以图接管这个帮群。正常情况下,只有雌雄头狼才有交配权,但在交配季节到来时,一只下等狼可能会嗅闻到来自其他帮群的独狼发出的性气味信号,从而偷偷地与外来狼交配。在这种情况下,独狼可以起到优化一个种群基因的作用。比如,来自芬兰的独狼穿越边界来到瑞典,与瑞典狼交配。起到了振兴瑞典狼群的作用。瑞典狼群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是近亲交配,因此它们的种群数量一直呈不断下降趋势。通过交配,芬兰狼与瑞典狼的基因混交在一起,使得瑞典狼的基因更加多样化,从而优化了瑞典狼的种群基因。

当然,过着居无定所生活的独狼也有时来运转的时候,那就是其他狼群突遭变故,或因人类猎杀,或因传染病而导致族群灭绝。在这种情况下,独狼便会趁机占领遭难狼群的领地,成为那里的新主人。如果此时它能遇到一两只幸存雌狼,便可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雄性独狼有时会偷偷地“诱拐”别的狼群里的雌狼,被拐跑的雌狼多是因为没有交配机会而选择“私奔”的。如果它们在流浪过程中能幸运地找到一块无狼地带,它们便会在那里生儿育女,形成一个新狼群。不过,即使独狼找到了配偶,其生存概率也仍然很低,因为得不到帮群的支持,其生存环境十分险恶。那么,一只狼离开群体是否就意味着它从此踏上了不归之路呢?那也未必,因为当一只独狼在外面实在生活不下去时,它也可能回到自己的帮群。

合作狩猎

狼的等级制度虽然有其残酷的一面,但却可以强化狼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而这种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捕猎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狼在捕猎时常常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围捕猎物。比如在追捕野兔时,一只狼在野兔的后面紧追不舍,另一只狼则抄近路,从前面截击野兔。如果截击不成功,执行截击任务的狼就会继续追赶野兔。它们就这样接力赛跑,轮流追击,直追得野兔筋疲力尽,束手就擒为止。

冬天来临,鹿、野羊等大型食草动物就成了狼的主食,这时整个家庭会倾巢而出,它们排成一列纵队搜寻猎物。一旦发现猎物,比如鹿群,它们立即散开,成年狼率先冲进鹿群。在狼群的冲击下,鹿群惊慌失措,队形散乱。狼则注意观察哪些是老弱病残者,然后选中最弱的一只,一哄而上将其团团围住。堵在鹿的前面的狼发动佯攻,躲在后面的狼则趁机咬住鹿的尾巴,使其动弹不得,其他的狼也各司其职,有的咬住鹿的嘴巴,有的咬住鹿的腿,直弄得鹿筋疲力竭倒在地上,成为狼的口中食。

狼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一个狼群的领地可能有数千平方千米之广,有时会与其他狼群的领地犬牙交错,从而为领土纷争埋下隐患。那么狼如何知道自己的领地范围呢?答案很简单:跟着鼻子走。狼的嗅觉灵敏度是家犬的10倍,是人类的100倍。狼的鼻子里含有2亿个嗅神经细胞,能检测出极微弱的气味信息的来源方向和气味的留存时间。

狼通过在地面目标物如树桩、石头等物体上撒尿留下自己的气味记号,以此警告入侵狼不要跨过边界,同时也起到引路坐标的作用,帮助狼确定行进方位。此外,排便还可释放荷尔蒙激素,留下视觉领地标记信号。狼有时会对着树干摩擦身体某个部位,这同样是为了留下自己的气味信号。

狼的进化史

众所周知,今天世界上的所有哺乳动物都源于同一个祖先。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随着恐龙的突然灭绝,腾出大量生态空间急需填补,这为哺乳动物的繁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随着新生代的开始,哺乳动物的进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迹象。在大约5000万年的新生代始新世时期,现代食肉动物的共同祖先——小古猫出现了。

小古猫

这种动物虽然被称为“猫”,却是所有猫科、犬科、熊科、鼬科、鬣狗科、麝猫科和鳍脚科(海豹海狮一类)动物共同的祖先。小古猫身体修长,四肢较短,生有五指。在大约4800万年前,从小古猫中分化出猫亚目和犬亚目两类,其中猫亚目是现代猫科动物的祖先,而犬亚目最终进化成现代犬科动物。

犬科动物起源于大约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其代表性动物是黄昏犬。

黄昏犬

黄昏犬的体形比小古猫大,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狐狸。从外形看,它们更接近于今天的犬科动物,身体修长,长有长长的尾巴,脚上长有趾垫,口鼻部较短,善于奔跑,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犬科动物共有三个分支:今犬亚科、古犬亚科和恐犬亚科。黄昏犬所代表的是古犬亚科。

古犬亚科是犬科中最古老的一个分支,曾经盛极一时。大约在20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古犬亚科动物开始走向灭绝,只有Nothacyon和Leptocyon两类幸存下来,并最终进化成恐犬亚科和今犬亚科。恐犬亚科和古犬亚科都起源于北美洲,但恐犬亚科的体形要比古犬亚科大得多,介于狗和鬣狗之间,下颌骨发达,长着一张吓人的大嘴,由Nothocyon中的汤氏属进化而来。尽管汤氏属在外观上与今犬亚科动物非常接近,但今犬亚科动物并非由唐氏属进化而来的。在大约1000万年前,恐犬亚科逐渐走向衰弱,体形较小的古犬亚科动物Leptocyon得到了发展空间,逐渐进化成今犬亚科,进而进化成遍布全球的现代犬科动物。

犬科动物通过白令海峡大陆桥从北美大陆来到欧亚大陆。犬科动物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们的牙齿发生了适应性进化。与其祖先相比,犬科动物的牙齿结构更加坚固、耐磨,既能剪切动物皮革,又可研磨动物骨骼,因而能获得更多的能量。在大约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犬属动物出现于亚洲,此时的狼与我们通常所指的狼——灰狼有很大的不同。此后,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出现了几种狼,其中一些最终进化成了红狼和郊狼。

大约40万年前,出现了一种个头很大的狼一恐狼。

恐狼

恐狼的体形大于现代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恐狼和现代狼并存于世,直到8000年前才灭绝。恐狼的身体构造和现代狼存在很大差别,身体更健壮、结实,四肢细而短(看上去有点像鬣狗),下颚发达,能咬碎骨头。恐狼一直生活在北美洲,科学家曾在洛杉矶的一片沼泽地中发现了3600具恐狼骨骸,比其他动物多得多,这充分说明恐狼是一种机会主义者,潜伏在沼泽地旁,伺机捕杀前来饮水的动物。

现代意义上的狼——灰狼出现的时间略早于恐狼,发源于欧亚大陆,后经白令海峡扩散至美洲大陆。在美洲大陆,灰狼与恐狼共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8000年前恐狼灭绝。科学家推测,二者可能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空间内,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与恐狼相比,灰狼的适应能力更强,且在智商、灵活性和捕猎能力等方面都要强于恐狼,因而灰狼在美洲大陆上站稳了脚跟,而恐狼则最终走向了灭绝。

搜索更多有关“世上最大的三种新生代动物:它们是世界上进化最完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