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清平乐人物介绍及结局 推清平乐不是因为服化道

人气:153 ℃/2024-09-14 03:26:14

青石电影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清平乐》已经开播一周了,热度居高不下,每每有剧集更新,都会有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豆瓣评分也在有接近4万人打分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在8分档上:

4月还真是剧迷们的福利月,同时出了《清平乐》《我是余欢水》《龙岭迷窟》这三部口碑剧集,可以满足观众的不同喜好。

所谓正午出品,必属精品。《清平乐》作为正午阳光的剧,精良的服化道自然也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此前就有人把剧中服装拿出来和历史材料对比过,还原度高得惊人,妆发和簪花的还原度都达到了90%以上:

还有人截了街景图,比如这张图中的“急递铺”,就是宋代一种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有点官方邮局的意思:

急递铺旁边的“瓷”和“药”字,则体现出了宋代瓷器和药业的发达。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宋代的熟药所也是中国最早由政府开办的民间售药机构,同时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

宋代的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善,就和其发达的医疗制度分不开关系。

“急递铺”这张图只是《清平乐》中一个一闪而过的背景画面,剧集通过这些不着痕迹的细节,最大程度还原了宋代社会的风貌,确实值得称道。

不过海量细节已经被网友总结得很全面了,所以本文更想换个角度,来说说《清平乐》对国产剧走向的影响。

除了服化道,此次《清平乐》的热播,还掀起了另外一番讨论,那就是:大家发现了许多“原来”。

比如:

原来《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就是宋仁宗;

原来“仁宗盛治”也是一个值得一提的鼎盛时期;

原来宋朝那么开明,它甚至可能是最接近现代社会的一个朝代……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故事也经常被拍进各种宫斗剧中,来体现子凭母贵的陈腐思想,以及宫斗的残酷。

但在以前,许多人都不知道故事里的“太子”到底是谁,直到《清平乐》让大家记住了宋仁宗。

还有欧阳修、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这些名字,每一个单拎出来我们都熟知。

但若要论起彼此之间的关系,辈分和年龄差距,我们背100遍教科书,恐怕都还不如看一部《清平乐》来得实在。

剧中还有许多小细节,比如宋仁宗要废后,群臣反对,在殿门前敲门呐喊这段:

皇帝正在殿内心烦意乱呢,群臣被拒之门外,居然不跪着等,而是大声敲门抗议。

这种行为,按照我们以往对古装剧的了解,应当是非常失礼的,甚至要被责罚。

但《清平乐》却将这种反常展现出来,原因是:这才是真实的宋朝。

尤其宋仁宗以仁道治国,他不霸道专政,而是力图扮演的是一个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合作者角色。

三权相互制约,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的制度决定了朝堂风气,所以才会同时涌现出了欧阳修、晏殊、范仲淹、韩琦……这么多文人士大夫。

大家都敢直言进谏,尊礼却又自由大胆,所以敲殿门这一举措,在《清平乐》中是合理的。

剧中曹皇后的人设也是一大亮点,在进宫之前,曹皇后上过学,还离过婚。

这至少体现出了两件事:1、宋朝的教育制度发达;2、宋朝的女性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宋朝教育制度的发达在《清平乐》中有多处体现,比如范仲淹就是以任教的方式出场的,他是著名的改革派:

宋代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是面向全民开放的,后来还衍生出一种免费教育制度,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有学可上。

这就很像如今的义务教育了,可以极大地提高百姓的文化普及率。

而曹皇后上学的桥段,说明了在宋朝女孩上学也是被允许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太经典,导致我们以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都一个样,女孩足不出户、待字闺中才是天经地义。

但《清平乐》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样子,并不是千篇一律的。

除了医疗、教育、文化……我们还知道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宵禁的朝代,夜生活很发达。

《清平乐》对于宋朝繁华的夜市也有所体现:

就连皇上都会晚上出宫去听个评书:

还有仁宗给曹皇后看稻米的这段:

“一季双收”这种词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事实上宋朝的水稻技术也非常发达,当时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和复耕技术的推广,使得南方稻田的亩产最高时可达到唐朝的三倍。

民以食为天,饭饱思淫欲,宋朝成熟的水稻技术解决了百姓饥荒问题,所以民间也兴起了消费主义,爱逛吃、爱穿戴。

当然还有一个重大改变,就是人物的称呼,这个张开宙从《知否》时期就在做了。

在《清平乐》中,皇上不叫皇上,而是被群臣百姓们称为“官家”。

这点也是史书可考的,并不是编剧在故意搞特殊。比如民间评价仁宗的有一句话就是: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太后也不叫母后,而是叫“大娘娘”,乳母则是叫“小娘娘”:

这些称呼一开始会让人有些不习惯,但它恰恰向我们反映了一个真实的、不同于其他任何朝代的宋朝。

就像网友说的,终于有一部剧,让爱新觉罗家息影了,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也终于知道,中国古代的宫廷语言不再只是“奴才”和“小主”、“陛下”和“本宫”了。

其实这些才是《清平乐》给国产剧带来的最有意义的改变之一。

以正午阳光的剧来说,如果说前期《琅琊榜》带给我们的是关于精良的服化道的思考,那么《清平乐》无疑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带给我们关于真实历史细节的思考。

因为早期,不管是以人气取胜的《还珠格格》,还是以质量取胜的《雍正王朝》等剧,拍的几乎都是清朝。

所以导致国人观众对古代社会的理解,都停留在清朝那一套上,以为所有的帝王都叫皇上,所有的母后都叫额娘,所有的太监都自称奴才。

但仔细想想,这压根说不过去,中国历史几千年,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制度和社会风貌都在变,称呼又怎么可能不变。

而《清平乐》这样的剧,就是在告诉我们:是时候该改变了。推荐《清平乐》不仅仅是因为服化道,更是因为:国产古装剧不该只有清朝。

虽然电视剧不能像书本一样严谨,但它对年轻观众的影响力和引导力都远胜图书,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认识。

就像这次,随着《清平乐》的热播,网上也开始刮起一阵“宋朝热”,大家都开始科普起了宋朝制度、宋朝社会、宋朝人民等等。

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不是只有一个清朝,古装剧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我们不应该把它拍成千篇一律的宫斗剧。

青石电影编辑部|老王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搜索更多有关“清平乐人物介绍及结局 推清平乐不是因为服化道”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