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次大便算是消化好吗?一天上厕所解大便两三次正常吗
你见过一天上两三次厕所的人吗? 你见过吃什么拉什么的人吗?比如吃韭菜拉大便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韭菜叶片,吃玉米可以看到整粒的玉米?有时候口渴从超市买一瓶矿泉水一喝不到三五分钟肚子就隐隐的疼,然后就往厕所跑,而且很真能拉出大便。几乎每次大便都不成形,或者是大便的前部成形,后面就是稀溏。
这种人其实真的不少见,中医上辩证脾阳虚可能多,当然具体的还要根据全身其他体征进行辩证。西医上诊断肠胃功能紊乱,再具体点就是小肠激惹(功能亢进),结肠功能亢进。如果要做检查,可以做一个全消化道造影,很简单,就可以明确。
人正常情况下,从吃饭到形成大便排出体外大约24小时,从吃的第一口饭进到大肠的起始处(回盲部)大约3-6个小时,在进入到大肠之前食物就已经开始了它在消化道的旅程,先是口,食道,胃,小肠。口呢通过咀嚼动作进行食物的物理切割,口腔内的唾液含有消化酶进行辅助的化学消化,经过认真咀嚼,让食物在口腔内多一些时间,就可以给下面的胃,小肠等减轻负担,如果时间短,口腔内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不充分,就会给胃等增加负担,所以说吃饭要进行细嚼慢咽,是有道理的,古代医学大师孙思邈的养生法中就有提及。
食道是把经口粗加工后的食物运输到胃的通道,胃呢就是两边开口的食物袋子,这两边的开口处,各扎了一个皮筋,一个进口叫贲门,一个出口叫幽门,大家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贲门的“贲”取名“奔”的意思,就是食物到了这个口就奔腾而下,就像壶口瀑布一样,流速非常急,如果食物到了这通过不能这么快,那就说明有问题了,有时候是功能性的,比如一时性的痉挛,也可能是器质性的,比如贲门癌等等。
另一段的开口叫幽门,幽是幽深的意思,也就是比较远了。
这袋子就是胃腔,食物到了胃腔,通过胃壁的蠕动经食物再进一步揉的更碎,同时分泌胃液(胃酸,各种蛋白酶)和食物充分进行化学反应,变成食糜,过关达到标准,幽门就像海关一样,才会放行,出关进入小肠。胃的整个消化食物功能在中医里叫“腐熟”。中国古人用词简练,两个字就说透了我啰啰嗦嗦的整个过程。大家看“腐熟”这两个字,就是腐烂熟透的意思,是不是熟了的东西容易腐烂,腐烂了的东西会有酸臭味,特别难闻,大家再想一想,是不是有病后从胃内呕吐出来的食物是不是就是这种难闻的味道?所以中西医是相通的。
食物经过了胃就进入到小肠了,在小肠内待的时间比较长,大约3-6个小时。小肠之所以叫“小”,是因为它相对于大肠来说肠道偏小偏细,就和乡间小道与国道一样的区别。
小肠的起始段叫十二指肠,走行的外形像一个大“C”,在这个大“C”的弧形中间点有一个开关,叫“乏特氏壶腹”,这个开关的另一段就是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富含各种消化酶和胰岛素,可以对到了肠道的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然后形成可以吸收的营养。所以小肠的功能主要是吸收营养,营养吸收后剩下的部分就是食物残渣,伴随肠内的水分进入大肠。小肠的这个功能在中医上叫“分清泌浊”,清就是营养,浊就是食物残渣,大家看,中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如果食物在小肠内待的时间短,不给到营养吸收的时间,那么含有营养的部分也随着食物进入大肠,所以说小肠功能亢进的人,吸收不好,食物中的营养来不及吸收就排入大肠,因此拉出来的大便就是“吃什么拉什么”,尤其是粗纤维的菜叶子,整个的玉米粒,瓜果的子实,这在中医里面有个词叫“完谷不化”,也就是完整的五谷不能消化,转化。现在倒好,形容一个人非常固执,不听教化,改头换面叫“顽固不化”。
这种爱拉肚子的人一般用手去摸他的肚子,肚皮的温度都比较凉。这是外在的触感。对于肠道内环境也是有改变的,因为功能的问题,导致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在肠道内生存的居民,各种细菌的比例发生改变,适合生长的菌(有害菌)大量繁殖,不适合的菌(有益菌)开始凋落。
这个有益菌,有害菌主要是根据对人类健康有无伤害而言的。所以针对这种人可以用中药脾胃(中焦)补阳,或者艾灸来灸一灸相关的穴位,或者加用益生菌,益生元来补充扶持都可以有效果。西医一般认为肠道功能紊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造成,所以除了益生菌之外,还会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但一般作用不明显。对于腹泻,也就是拉肚子,一般会采取止泻,和补充因为腹泻引起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比如钠,钾,氯等离子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这些其实都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却不能从根本上纠正,所以好多慢性腹泻的病人治疗好了,过段时间又犯了!如果不能认识到为什么腹泻拉肚子,医生和病人就一直奔走在亡羊补牢的路上,就像消防员天天在救火。要想灭火,没火灾发生,就是预防火灾的发生,先让老百姓,育林员知道火灾发生的条件,切断条件,不给火灾发生的机会,消防员才不会那么累!
所以健康宣教是人民健康的第一关。对于这个也是,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腹泻拉肚子,读懂身体给我们发出这个信号的含义。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腹泻拉肚子,也就是为什么会造成肠道蠕动功能亢进?肠道蠕动功能亢进到底是人体需要它通过不断的蠕动来排出什么?一定是排出对身体有害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从哪来的?又对身体会造成哪些损害?连问几个为什么,答案就出来了!首先消化道的进口就是口,所以入口的食物就是最终答案,饮食不合理,不是结构问题,饮食时间规律问题,就是冷热温度问题,造成对肠道的刺激伤害,比如辛辣,比如寒凉,这里的寒凉不仅包括从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东西,还包括中医上性偏寒凉的水果蔬菜,可能这个吃的多了,所以也是饮食结构问题。因此又回到了以前我在其他文章里面说过的慢性病的真相:生活习惯决定体质,体质决定症状!要想彻底恢复,不让自己和医生都那么累,就得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同时用中医药来调理体质,症状难受的时候到医院找大夫先解决症状,医院就是救急的地方,就像消防队员扮演的角色,但纠正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调理体质才是切断火灾发生的基础和关键。三管齐下,缺一不可。
我们再返回来接着说大肠,西医医学术语叫结肠。结肠的功能就是容纳糟粕(食物中营养成分通过小肠吸收以后残留的物质),这些糟粕的运行需要大量的水分,就像船要运行需要在水面上。而这些水分99%都会被大肠所吸收,到了最后被排出体外的时候这些糟粕垃圾就变成了成形的的香蕉便,呈黄色,一长条一长条的。如果不是,说明你的肠道存在问题。溏便或者太硬的羊粪蛋样的大便都是不对的,对应的腹泻或者便秘症状。
正常人的大便频率,一天一次是最好的。这一点从中医上也有印证,每天早上5-7点是大肠经当令,7-9点是胃经当令。所以我们早饭时间7-9点都可以,城市上班早点吃饭时间多在7点多,农村以前一般吃饭时间8点多,都是对方规律的。每天起床大便解手正好是大肠经当令,一切都是合乎人体运行规律的。所以一天一次大便是最好的。如果不是,尽量调整,同时仔细观察我们的大便形状,颜色,都可以反应出我们身体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