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戏珠有什么特点?二龙戏珠,是戏的什么
“二龙戏珠”,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中国古代神话内容。
但是,这个神话内容,具体表达的是什么含意呢?
相信大家都是不甚了了。
这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珠子,这个珠子,到底是一颗什么样的珠子呢?
为什么两条龙,喜欢作对地玩着这颗珠子呢?
搜索这“二龙戏珠”的源头,应该是从西汉时代开始,她便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案,多用于建筑彩画,和高贵豪华的器皿装饰上,以及一些奢华的服饰上。
两条龙的形制,要视装饰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若是长条形的,两条龙便对称状地设在左右两边,呈行龙姿态。
若是正方形或圆形的,两条龙,则上下对角排列,上为降龙,下为升龙。
不管是何种排列,珠子均在中间,显示出活泼生动的气势。
清代名著《红楼梦》的第三回,就有这样的描写:“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但是,我们除了能够从这个装饰所出现的场合,感觉它是表达一种吉祥喜庆外,对于它为什么是表达吉祥喜庆,这个吉祥喜庆的原因、原理是什么,却是很难从哪个地方,找到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这“二龙戏珠”,代表着吉祥喜庆呢?
这“二龙戏珠”,究竟戏的是什么珠呢?
我们不妨把目光放远,看一看西汉以前,有没有与这“二龙戏珠”相类似的图案。
这是从殷墟出土的“亚长钺”。
把它处理干净,就出现了下面这样的图案。
这个“亚长钺”中间的图案,是不是跟“二龙戏珠”的图案,有些“异曲同工”呢?
两种图案都有两大一小的主体,都是两大主体相对,焦点,却在中间的那个小的主体上。
所不同的是,这“亚长钺”图案中的两个主角,像是两条龙,又不像是两条龙。
到底是什么?
说不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一定是殷墟商人所崇拜的一种神灵;它们和龙一样,属于一种图腾。
而这两个神灵与图腾,不是像“二龙戏珠”中的龙一样面对面的,反而是背对背的。
在它们背对背之间,有一个小东西,很像一条龙,位置和“二龙戏珠”中的珠子的位置,也是相反的,是在它们屁股的下面。
这很明显是具有和“二龙戏珠”相同的主题构思,却又在意念上,是完全跟“二龙戏珠”的主题构思反着来的。
而“二龙戏珠”中的珠子,在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形象——是一条“小龙”?
总而言之,这个图案让我们想起“二龙戏珠”,又让我们知道,它不是“二龙戏珠”。
到底是什么呢?
不知道。
我们继续在殷墟的出土物中寻找,又找到了“司母戊鼎”。
在“司母戊鼎”的鼎耳上,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仔细看看,这是不是两只老虎在争咬一个圆形的东西?
这是“二虎戏珠”啊。
可是,这二虎所戏的,不是一个珠子,而是一个人头。
这是两只老虎,在争吃一个人头吗?
然而,为什么在“司母戊鼎”上,会有两只老虎争吃一个人头的图案?
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不考虑图案的内涵的话,这个图案,和“二龙戏珠”的图案有些“异曲同工”唉。
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图案的内涵。
这两只老虎争吃一个人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样的图案,为什么会出现在“司母戊鼎”上呢?
我们继续在殷墟出土物中寻找,就又找到了妇好墓里的青铜钺。
这个青铜钺上,又是两只老虎在争吃一颗人头。
但是,我们细看这个图案的下面,还配的有文字呢。
这下面的文字,是不是对上面图案的抽象化呀?
它清楚地表明,上面的图案,原来不能当成“两只老虎争吃人头”来理解,而是要理解成一对父母,在护育它们的孩子。
这样一来,我们就又联想到了著名的“虎食人鹵”。
这个“虎食人鹵”初看起来,也很吓人。
这只老虎张着大嘴,像是一口就要咬碎这个人的人头啊。
但是,仔细一看,又觉得不对。
这个人的表情与神态,为什么不是那么惊恐,反而是像一个不更事的孩子,在紧紧地偎依着自己的母亲呢?
再一看,老虎的头上,怎么有一只鹿呢?
鹿,就是麒麟的原型啊。
麒麟送子,那是一种祥瑞啊。
这么一想,这只老虎,就不是老虎,而是一个母亲啊。
这老虎怀里的人,就不是它要吃的人,而是它要抚育的孩子啊。
那么,为什么这抚育孩子的母亲,又是一副老虎的形象呢?
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想到《山海经》里的西王母。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这个记载,就说明西王母所信奉的神灵,就是老虎,老虎就是西王母所在部族的图腾。
那么,西王母,又是谁的王母呢?
既然王母在西边的昆仑山,那这个王母的王子,相对就是在东边的中原咯。
而东边的中原,有哪一个王是从西边来的呢?
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想到伏羲氏的“羲”字。
这个“羲”字的结构为“羊 禾 丂 戈”。
这不就是说明,伏羲氏是“半农半牧、尚武好战”吗?
而这个特点,就说明伏羲氏是来自草原的游牧部族啊。
那么,既然是草原游牧部族,那就很可能与昆仑山的西王母有联系哦。
而考古发现证明,这确实是事实。
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一座距今6500年的“天盖墓”。
这个“天盖墓”的形制,表明墓主是一个“天子”级别的王。
在这个“天子”级别的王的墓葬中,不仅有“左龙右虎”,而且还有鹿、蜘蛛等等文化符号。
而在当时以及之前,龙、鹿、蜘蛛等文化符号,只在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才有见。
甚至在当时,连赵宝沟文化也没有老虎这种文化符号。
老虎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西水坡遗址中的绝无仅有的存在。
这就说明,西水坡遗址之“天盖墓”中的王,就是伏羲氏。
而伏羲氏身边的“左龙右虎”,说明伏羲氏与昆仑山的西王母,有紧密的联系。
“龙”是伏羲氏自己所信奉的图腾,“虎”就是其母——西王母所信奉的图腾。
这样来看,“虎食人鹵”和“两只老虎争吃人头”的造型之含意,就出来了:
这都是在描述西王母和伏羲氏的母子关系,说明伏羲氏作为王子,得到了其母亲西王母的保佑。
那么 ,由此,我们再来看“二龙戏珠”,里面的“龙”是代表什么?“珠”又是代表什么呢?
“龙”就是祖先伏羲氏,“珠”就是伏羲氏的子孙。
“二龙戏珠”,其实就是祖先在保佑子孙啊。
这样的寓意,是不是很吉祥喜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