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明星走向正规:内娱男明星的下一步是变成
这几天,我和朋友一起看《披荆斩棘的哥哥》。
节目里的三十几个哥哥各具特色,但获得我和姐妹们一致偏爱的,还是其中最安静,最忧郁,最“失意”的那一位:
言承旭。
不只我们这么爱他。
节目开播以来,每天上网冲浪都能看见一大堆被言承旭“下蛊”的小姑娘。
有说他气质温柔的,有说他自带“脆弱感”的,还有人说,他像一只“被雨淋湿的小狗”……???
网友评价言承旭与其他哥哥之间的区别
“被雨淋湿的小狗”是评论区的高赞回答
“小狗”,女性的最高赞美
“被雨淋湿的小狗”这句被网友怒赞“姐妹说得太精准了!!!”的狗系形容词,出自 21 世纪日剧台词大师坂元裕二的高分著作《四重奏》:
「诱惑的第一步是舍弃人的形态,变形为大概三类:要么变成猫,要么变成虎,要么变成被雨淋湿的小狗。」
坂元大概也没想到,在遍地金句的《四重奏》里
这段女配的台词,竟走红于数年后的中国互联网
而比“被雨淋湿的小狗”更抽象,火得更早一点的热门形容词,是“脆弱感”。
这里的“脆弱”并不指向性格弱小,而是代指男性成长过程中少见的情绪细腻,心思敏感,与精神的忧愁。
不只是言承旭,“脆弱感”或成B站内娱男星混剪热词
用这个词形容男星的“中性”气质,源于奥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 17 岁时的一场采访:
「女性演员最好的特质,有时是一种疯狂。而对于男性,最重要的则是一种脆弱感——我能被伤害,我很敏感。」
事实证明,天才女演员的敏锐度果真非比寻常。
从那时到现在,好莱坞当红男星们一茬接一茬,“脆弱”却恒是他们爆红的诀窍。
从浸泡冰水的小李子,到甜茶的长镜头哭戏
好莱坞男星 icon 身上的“脆弱性”只增不减
随着内娱影视剧口味的变化,这支片段在数年后的微博再度引起了广泛讨论。
看过这段采访后,众人才忽然发现,前后几年爆红的内娱影视男主角,都恰巧应了朱迪·福斯特之口,自带一股令人心怜的“脆弱感”。
《琅琊榜》中胡歌饰演的梅长苏
集诸葛亮与林黛玉之特色为一身
霸道总裁挂、钢铁硬汉挂的男主角,在这个新时代里似乎已经走不通了。
一时间,“什么是男明星的脆弱感”,“有脆弱感的男人为什么迷人”,“娱乐圈哪些男明星自带脆弱感”等发问层出不穷。
如今,坂元裕二用一句精妙的“狗塑”发言,将这个有些抽象的形容词进一步具象化,成了兼脆弱敏感、忧愁礼貌、温柔奉献于一身的“被雨淋湿的小狗”。
不同于土掉牙的小奶狗、小狼狗,这句狗言狗语拥有超级具体且自带情绪的想象空间,更符合女孩心中那个不爹不油腻,细腻又坚韧的“狗勾男”形象。
毕竟,有哪个人类的魅力,比得上一只被雨水淋得通体湿漉漉,却还眨巴着眼睛一路扑向你的可爱小狗呢?
脆弱男人,“最好命”
有趣的是,我们现在回忆那些影史留名的男星与经典角色,大多也都是脆弱的,是“被雨淋湿的小狗”一样的。
比如,张国荣。
无论是《霸王别姬》里“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程蝶衣,《阿飞正传》无依无根、四处追寻归所的阿飞,还是《春光乍泄》里天真激烈、任性挥霍的何宝荣……
张国荣都赋予了角色一层极具演员个人特色的亲和,细腻与惹人怜爱。
一个张扬而脆弱的张国荣,
也衬出一个内敛而脆弱的梁朝伟
在他自身脆弱气质影响下,再花心的浪子也会为情所伤,再绝情的商人也放不下心底羁绊。人都成了人本身,每个角色总有心底最真实的伤痕。
他不让你彻底看清,却能让你从每一个眼神里读懂好与坏,真与假,执着与放弃,选择与离别。
与张国荣同一挂的,还有尊龙。
自幼以“弃儿”身份长大,被一名上海残疾妇女所抚养,从未见过亲生父母。
这样的出身经历,让尊龙的表演由内至外自带一股遥远的破碎感。似一块五彩琉璃,远观美艳不可方物,只一点外物的触碰,便要令他皱起眉头,竖起心墙。
陈坤与刘烨,同样是男性“脆弱感”的代言人。
《像雾像雨又像风》里,陈坤饰演的男主角戴一顶贝雷帽,忧郁也水灵灵脆生生的,是影视剧史上一枚温热的小太阳。
陈坤此后在《龙门飞甲》的“厂花”
也是延续了男明星“脆弱感”的实例
《蓝宇》里的刘烨更不必说,青涩,稚嫩,小心翼翼得似乎一碰就裂。
连经典评价都是“像小鹿一样忽闪的大眼睛”(这在当年已经无限接近“被雨淋湿的小狗”了)!
如此一个愿意将自己的脆弱全权展露给你看的男性,如何不惹人怜爱?
如果《蓝宇》是这个时代的电影作品
“被雨淋湿的小狗”榜第一顺位当属刘烨
“脆弱性”并非独属男性。
或者说,正因它在男性身上颇为少见,才更显珍贵,也更加受人喜爱。
日本昭和偶像中森明菜,“脆弱感”女星代言人
那么,男性中能够像他们这样自然外露情绪、展现弱点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少呢?
答案,在我们的性别偏见里。
男性,藏在《面具之内》
2015 年的美国纪录片《面具之内》,就层层剖析解答了“脆弱男人”为什么这么少。
这部纪录片站在男性的视角,详细讲述了“性别暴力”由小至大对男性造成的伤害——
在男孩的成长环境里,敏感,温柔,善解人意这些词都是属于女性的。而他们从一出生就被预设了“成为男人”这个目标。
为此,比起那些温和的特质,他们要做的必须是强壮坚硬,冷酷无情,拥有权力,以及“别像个女孩一样”。
每个男孩,都是被父母,被社会,被既定的性别文化一步步强制构建成了一个具有“男性气质”的人。
即,一个不能展露脆弱,不能外露情感,不能流泪的所谓“硬汉”。
纪录片中提到,自小参与运动竞技的男孩们,在跌倒时没有哭泣撒娇的资格。
如果他流泪,抱怨,在地上疼得打滚,他不仅不会受到关爱,还会被骂“没用”,“不许哭”,必须要“像个男子汉一样”。这句话就像魔咒,束缚着男孩们的一生。
我不能落泪,不能表达情绪吗?
我不能脆弱,不能寻求安慰吗?
我不能敏感,不能受到伤害吗?
不,你必须要像个男子汉一样。
于是,许多男性因此被迫丢弃了自己的共情能力,与女性远远地区隔开;
进而,一步步成为靠武力解决一切的,专横跋扈的,意图控制其余个体的存在。
许多悲剧,也由此而生。
遵从着这一套刻板性别文化的家庭,忘记了人类的本质——男孩和女孩本质上都是人类,TA们的相同之处,要远远多于不同之处。
我们天生有着自己的性格,而性格从不以性别为划分。“成为男子汉”却代表着必须掩藏自己的特点,塑造出一层虚假的“完美”。
这层面具之内,滋生的绝不是积极的产物。
它摧毁了脆弱,却催生出暴力。
它扼杀了温柔,却量产了压抑。
这一刻的我们,都忘了“强大”的本质不在于外表或肉体。
敢于表露自己的脆弱,才是一种完整的,内心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