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喜欢,狡兔死走狗烹,古代帝王喜欢,狡兔死走狗烹
晋文公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其在位期间,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 公元前632年其率领军队于城濮大败楚军,之后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晋文公是一位明君,也是一位仁义的君王,当年一起跟其流亡吃土的大臣,在他即位国君之后都得到了封赏(除了被烧死在山上的介子推)。
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五人是晋文群臣中功劳最大的五位,同时也是他本人的好朋友,故而封赏最为丰厚,可是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国家也会因这五人灭亡。
先看第一位:赵衰
赵衰功劳很大,主要包括把沉湎于安乐窝的重耳灌醉拉走继续革命,设计让秦穆公支持重耳回晋国,战略性建议晋文公护尊王并护送周王回京等,这一系列的谋略基本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雏形。
其为人低调,回国后先任原大夫、后晋国扩军为三军,任上军主帅,晋文公晚年任命他为晋国最高执政大夫。他的一生除了帮助晋文公制定战略、举贤能外,还奠定了赵氏在晋国的地位,子孙在晋国政坛活跃长达200余年。直到公元前453年,赵烈侯赵籍与魏文侯、韩景侯合谋瓜分晋国自立为君。
再看第二位:狐偃
狐偃是晋文公的小舅舅,骊姬之乱时晋国混乱,是他劝重耳流亡外国,晋文公回国后受封上将军。其不仅具有政治家过人的胆识,还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大智大勇。晋文公三年楚胁迫陈蔡攻宋,宋求救于晋。
面对强敌,狐偃采取“调虎离山之计”,避其锋芒,攻伐楚国盟国曹、卫以救宋国,以智取胜。当楚军复攻宋国时,狐偃命令晋军以虎皮蒙马,马后拖着树枝,扬起尘土,制造逃跑假象,迷惑楚军,使楚军处处被动挨打。
后其子狐射姑与赵衰子赵盾因晋君即位人选而相互攻伐,害死晋文公的一个儿子。争权失败后逃亡北狄和潞国,最后死在潞国。
之后第三位:贾佗
贾氏是晋国公族,献公时有大夫贾华,顷公时有贾辛。贾佗见多识广而谦恭有礼,是公子重耳的股肱,重耳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他。返回晋国后,贾佗在晋灵公时期担任太师,子孙不显,与魏氏有染。
接着第四位:先轸
先轸一生主要是指挥了城濮之战和崤之战两次战役。城濮之战中,先轸帮助犹豫不决的文公下定争霸决心,并用他的谋略为此战铺平道路,指挥军队大败楚军,为晋文公建立霸权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文公去世后,先轸又率军与秦军进行了崤之战,伏击并全歼秦军,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其子晋襄公的霸业尽心尽力。
先轸死后,其子先且居继任中军将,成为晋国主帅。前596年,也即先轸死后不到三十年,先氏子孙先榖因惧罪而逃奔狄国,并且阴谋伐晋,最终被灭族。先氏家族从此退出了晋国政坛。
最后第五位:魏犨(chōu)
魏犨跟随重耳流亡他国十九年,晋文公念他多年出生入死,保卫自己的安全,册封其为晋国大夫。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爆发,魏犨在城濮之战中,堵截楚国败兵,重创楚军。同年,晋文公率军入侵曹国,俘虏了曹共公。魏犨和颠颉对晋文公约束他们感到不满,擅自进攻曾帮助过晋文公的僖负羁,并纵火烧掉他的家。
晋文公知道事件后很不高兴,打算处死两人。魏犨在紧急时刻表现出身体的强健,所以晋文公觉得他还可以继续打仗,才免去他的死罪,而颠颉则被杀。由于魏犨只是一介武夫,所以并没有得到晋文公的重用。直到他的孙子魏绛时,才得到晋悼公的重用,魏氏从此成为晋国六卿之一,为后来魏氏与韩氏、赵氏三家分晋打下基础。
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无疑是对晋文公忠心耿耿的贤臣,但他们的子孙对于国君却不在饱有那样的忠诚,相反因为先祖的荣耀可以快速的拉起一支自己的队伍。晋国成了他们党同伐异、争权夺利的战场,贾氏不显,狐氏、先氏率先被踢出了战场,赵氏、魏氏却笑到了最后。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历朝历代开国皇帝诛杀功臣,也许就是为了保护子孙的统治地位而防微杜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