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轮家庭背景揭秘,林依轮打飞的来扎场子
林依轮(右)为黄予(中)的展览扎场子
今天下午,在成都当代美术馆的一场当代艺术展似乎在双流机场就开始了:众多艺术圈人士打着飞的、冒着大雨来这里,参加这场号称“艺术成都”的80后派对,起码一两百位国内外重要美术馆、画廊负责人、收藏家和商界人士、艺术家到场,连歌手林依伦也专程飞到成都看展。
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2007——2016)之火爆,从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的朋友圈就可看出端倪,到处都在晒他们降落双流机场奔向展场的画面,圈外人也在这段时间口口相传这个展览,话风往往是:哦哟,这个80后哪里有那么多钱买这些东西哦,富二代哇?展览现场,早已凭众多高质量的当代艺术收藏而在艺术圈名声斐然的林依伦,接受了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的专访,谈到了自己的收藏理念和藏品故事。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2日,地点是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天府软件园C1东楼的成都当代美术馆,免费对公众开放。明天下午,一场中国青年收藏家高峰论坛也将在当代美术馆举行。
汇集66位艺术家百余件作品
展览方是这么表述的:1981年出生于四川自贡的黄予是中国近年涌现出的最具实力和专业度的新一代藏家之一,他的艺术品收藏从古代佛造像、瓷器等开始,逐渐转向了当代绘画、雕塑、装置与影像,在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工作经历深化了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系统与价值的认知。作为佛教信仰者,同时作为艺术收藏的受益者,黄予为家乡自贡的寺庙捐赠佛像,并且为当年的母校创建“助学基金”,他的另一个梦想是在成都创立美术馆和艺术博览会,持续推动当代艺术在西南地区的生态建构。
本次展览汇集了66位重要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作品涵盖多重媒介和形态,可以视为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与指南。尤其在观念绘画方面体现出出色的体系性,艺术家的名单包括了从余友涵、李山到谢南星、段建宇及更年轻的探索者们。展览邀请本土最重要的策展人之一、2011年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得主朱朱担任策展。
朱朱在接受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这样评述:作为后金融危机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收藏家之一,黄予的第一件当代藏品是向京的《寂静中心》,时间是2007年。整体说来,他的收藏并非代表着今天最为激进的指向,而是一种设法与之共振但又有所保留的立场。
艺术专业人士郭小力认为,跟大多数的中国收藏家一样,黄予并没有系统的美术史训练,当然他也不是偶然进入收藏的领域,他甚至跟老派的收藏家很像,先是进入文玩古董界,开始对古典艺术发生兴趣,因为母亲是佛教信仰者的缘故,又对喜爱的佛像造像进入研究。2007年的时候,他进入到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收藏体系做助理的工作,民生现代美术馆作为当时一个激进的收藏组织,如洪流般卷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历史。而黄予也开始了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接触,他迅速做出判断,换掉大部分古董精品,而是虔诚地把一切代表时代性的重要符号请进了自己的家门。他收藏的绘画艺术家名单里,我们看到几乎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中坚力量的形象都在其中。
黄予收藏源于早年的泡泡糖
来看看这个80后的收藏自述:有时候在一些场合里,我会经常很幸福的感到,在别人眼里,收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收藏艺术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可是当我安静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其实收藏是一种病,收藏所导致的是,你想拥有所有好东西。这是一种很要命的强迫症。我的收藏强迫症的初始,竟然是源于早年的泡泡糖。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流行一种泡泡糖,名字叫比巴卜。每一盒泡泡糖有一百个,里面都带有一个附送的比巴卜小乐手。总共有16个比巴卜乐手,而每一盒所附送的小乐手都有可能重复,为了集齐16个不同形象的比巴卜乐手,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买了五十几盒泡泡糖,也就是五千多个泡泡糖,我那时候见人就送泡泡糖。这是我最早的收藏经历。当时我就发现了自己收集的爱好,我对喜爱的东西有强烈的拥有渴望。
当年健身为了拥有八块完美的腹肌,我甚至把自己练成了2004年的中国健身先生。我是学金融的,所以到2003年,我很自然就进入了自己家里的企业,加入了艺术品拍卖的系统里,首先是开始了对古典艺术的研究。2004年开始收藏瓷器杂项,尤其是对明清时期的官窑颇为喜爱,也很想将每个时代的官窑瓷器都能收藏一件,包括当时对于文玩等都非常有兴趣。2006年的时候,我开始对佛像研究和收藏有了极大的兴趣,当然这也源于我的母亲,她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仰者。我从小受她影响,对佛教很热爱。我也能清楚记得自己当时对收藏佛像是一种很虔诚的心态。直到2007年,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那就是我开始了当代艺术的研究涉猎并且收藏。那个时候为了能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我将收藏过的100余件古董精品通过拍卖渠道销售了一大部分,只是为了自己能更好的收藏当代艺术作品。但是佛像我没有销售,到今天我都依然保存,因为我会一直保留对佛像艺术的敬畏之心。但是除此之外,我从2007年至今,我的热情和信心全部放在了当代艺术的研究收藏中,而且会一直继续下去。
选择成都举办我的个人收藏展有个重要的原因,我是四川自贡人,回到家乡开启这个展览,我就是要给成都的艺术行业及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一点正能量。
林依伦捧场展览大谈收藏经
老牌歌手林依伦在唱歌之外,做美食,玩收藏,都做得风生水起。今天在展览现场,林依伦受访时一开始就回避了自己的收藏量级和规模,“收藏了多少我可不能说”。他透露自己当时进入收藏这个圈子的时候,很多条件都还不具备,就是单纯的喜欢,挂在家里哪哪儿都是,赏心悦目。第一件入手的当代艺术作品是方力钧的纸本水彩,后来接连收藏了老方的好几件作品。在他看来,当代艺术的收藏不能抱着一味投资的心态,“喜欢,然后想着合适的渠道去收藏它。”
在展览现场,他颇为熟悉地为身边的朋友介绍向京的雕塑或者徐渠、徐累的绘画作品,嘴里时不时蹦出一些专业术语。看得出来,和中国众多当代艺术家的良好私交和不错的经济基础,让他逐渐成为艺术圈不可忽视的一个专业级藏家。他去年买了好几件作品,比如张恩利的。他还知道今天下午在展场那件巨大的城堡雕塑作品就是用宠物狗的狗咬胶制作的,估价上千万。他和成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周春芽是多年好友,“春芽的一幅很棒很重要的绿狗作品就挂在我家里,很喜欢。”
坊间传闻曾当过厨师的他当年靠着一道卤肥肠收买了很多艺术家的胃,进而跻身艺术收藏圈,他的回应是:“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艺术家的不尊重。当年我喜欢他们的作品,也是到处想办法求来的。现在比较好了,可以通过拍卖、画廊或者艺术家的工作室买到喜欢的作品,而且我们当时也不可能像黄予这样有系统有脉络线索地收藏。”除了当代艺术,古玩他也涉猎,“藏家圈子给我这种收藏归类为'杂项',有文化含量,又能陶冶生活,挺好的一件事情。”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谢礼恒 编辑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