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老婆 郁达夫为何痴迷貌丑******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身边有不少纨绔子弟,他们有的是对社会彻底失望,放纵自我;有的本身就是血气方刚,成天享乐,没有任何责任感……
青楼,就成了这些人常去的地方。
郁达夫也跟着他们寻花问柳,很是上瘾。
郁达夫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不觉得很羞耻,也不想遮遮掩掩,他也会和朋友说起自己的理由:
我是两性问题上的一个国粹保存主义者,最不忍见我国娇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国流氓去足践。我的在外国留学时代的游荡,也是本于这主义的一种报复的心思。
留学日本的郁达夫
后来郁达夫回到了国内,依旧每天和朋友逛青楼,只是心态和在日本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与其说是寻欢作乐,不如说是想要麻痹自己。
他宁愿在青楼里面赌钱,都不会提出要求找个姑娘作陪。
老鸨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贵客,就一直向郁达夫推荐一个叫作“如意”的姑娘。郁达夫对姑娘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老鸨一再推荐,他拗不过,直接说了这么一句:“你们这儿有没有年纪大,样貌丑,没有人爱的姑娘,不妨喊出来看一看。”
郁达夫这句话明显是想要搪塞老鸨的,但老鸨还真的给郁达夫找来一个这样的姑娘,这容颜在青楼中也真的找不到第二个。
这位姑娘叫海棠,额头很宽,头发稀疏,眼角下垂,下巴尖而长,郁达夫自己都说这位姑娘像“动物学上的原始猴类”。
海棠花美,但这位姑娘站在面前,着实不衬这个名字。
要不说才子是特立独行的,郁达夫并不嫌弃海棠,而是一眼就对这个姑娘产生了好感,当天晚上就睡在了海棠那里。
在那个年代里,青楼卖笑的姑娘家十有八九是被至亲的家人卖进来的,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心酸往事。
海棠对郁达夫十分坦诚,她说今年已经28岁了,青楼为了让她能接客,还谎报了年龄,说是23岁。
她还生过一个孩子,那时候她还年轻,相信会有真心对她的人能将她从青楼里面赎出来。
她和一名候补的小官员恋爱,生下孩子之后,这个小官就去外地就任了。
海棠为了这个男人付出了几年的青春,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因为年老色衰,也没有客人能看得上她。
在郁达夫之前,海棠已经几个月都没有接到“生意”了,她手上已经拿不出买一件新衣服的钱。
郁达夫虽然成日在青楼流连,但也仅仅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和姑娘们都是露水姻缘,没有打算真的动感情。
但在听了海棠的故事之后他同情心泛滥,不过郁达夫可不会为她赎身给她一个安定的下半生,他对女人的责任感是有限的,在能力和精力范围内他承诺海棠:明天我就给你去张贴广告,招一些有钱的老爷照顾你的生意。
海棠笑呵呵地点头,在青楼待久了,这种好听话她听得多了,以前还会傻乎乎去相信,现在就当是郁达夫讲了一个笑话,她还煞有其事和郁达夫道谢。
她也没有想到,郁达夫真的这么做了。
只要在周末,郁达夫没有什么事儿,都会约上自己的好友来海棠这里打牌。
郁达夫的这些朋友们也自然都见过海棠长什么模样,他们还会拿海棠的长相开玩笑。
郁达夫的朋友易左君在《我与郁达夫》之中提到过,他经常跟着郁达夫一起打牌,形容海棠“天生一副朱洪武的异相,嘴可容拳,下巴特长,上额不容三指。”
朱元璋的长相在民间传说之中是出了名的丑陋,一个女人相貌如此,易左君开玩笑“没有男人敢领教”。
海棠因为貌丑又穷又自卑,但可能正是这种卑微谨慎的样子让郁达夫格外怜悯。
一次,青楼发生了火灾,海棠的衣服和首饰全部都烧毁了,正在城外居住的郁达夫赶忙去看海棠,给予安慰,还给她捐了不少钱。
郁达夫一生之中和很多女人有过恋情,而且一个比一个漂亮,但为什么偏偏喜欢上这样一个丑姑娘呢?
这还是要从郁达夫婚恋观的形成说起。
郁达夫的成名小说集《沉沦》曾经风靡一时,他写作很大胆,文中饱受性压抑痛苦的青年,其原型正是郁达夫自己。
郁达夫四岁丧父,两个哥哥很早就离家求职,家中每天和他打交道的就是祖母、母亲还有婢女。
郁达夫是家中唯一一个男性,这对他的童年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祖母和母亲每天在吃斋念佛,要不就是在操持着家务,很少抽出时间去和他谈心,给予他家庭的爱。
实际上,郁达夫童年得到最多的关心来自于婢女翠花,翠花年长十几岁,不能代替母亲的角色,他在这种放纵的环境下长大,心高气傲。
按照他文章之中的描述,他在13岁还在富阳高等小学堂念书的时候,性意识已经开始萌动,他和邻家少女“赵家少女”有过一段初恋,“就好像水一样的春愁”。后来赵家的少女订婚了,郁达夫还在深深懊悔着自己错失了良机。
其实郁达夫当时爱恋的对象不仅仅是赵家姑娘一个,他还和其他两位姑娘有过类似的恋情。
这些姑娘都有几个相似的特点,可以看出当时郁达夫喜欢的女子是有点新派色彩,相貌姣好的女子,这以后成了郁达夫择偶的重要标准。
此时的郁达夫颇有点自恋情结,赵家女子明明已经出嫁了,郁达夫还在述说着自己的相思之苦,又是悲叹又是惆怅。
在25年之后,郁达夫已经经历了两次婚姻,孩子也有了好几个了,人到中年的他依旧忘不了赵家少女。
这种自恋情结注定让他以后的婚恋充满着悲剧。
他可以在这些女性身上寻求到欲望上的满足,也能迅速丢弃她们以自我本身代替,也正是因为这种自恋情结,让他有了一种忧郁的诗人气质。
郁达夫去日本留学期间,也曾经和几位美貌女子产生恋情。
当时日本民风深受西方影响,两性观念非常开放,大街上随处可见日本女性半裸的照片,这对生在传统、保守人家的青年学子来说都是非常刺激的。
当时中国的青年留学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种开放的思想和习惯,当时专门为中国学生提供住宿的家庭往往是贫苦的日本家庭开办的,这家人如果有女儿,是丝毫不介意和留学生厮混的。
日本女人们引起了郁达夫的瞎想,也让他陷入了异常的混乱之中。
藤隆子被郁达夫亲昵地称作“隆儿”,因为郁达夫每天去学校都要从她家门前经过,所以对她产生了别样的情愫,还曾经为藤隆子写过4首诗。
另一位田梅野,一家名古屋旅馆的女招待,就是这样一名地位低下,一辈子平凡的女人,因为郁达夫一首诗“玉儿看病胭脂淡,瘦损东风一夜花,钟定月沉人不语,两行清泪落琵琶”被人们记住了。
但无论是和哪个日本女人恋爱,最后都是失败告终。当时日本人根本瞧不起中国人,这些女人虽然多情,但绝对不可能将自己的下半生托付给一个中国男人,甚至不愿去做长久的恋人。
那时候的郁达夫才20岁不到,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之中尤其重要的阶段,完成了他的成人仪式,也形成了和别人不同的人生观、婚恋观。
郁达夫不断追求,也接连遭受失败,他本来多愁善感,容易忧郁,在感情上不断受挫,也常常为此喝得醉醺醺的,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干脆就跑到青楼去寻乐子、找刺激。
他如此评价自己:“索性沉到底罢!不入地狱,哪见佛性,人生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
郁达夫和这些青年学子来到这片土地都不仅仅是为了“镀金”而已,他们是怀着一种家国使命感的,对家庭,他们要带回荣誉和财富,对国家,他们要找到富强之路。
怀揣着这样远大志向的他们,却在这里备受歧视。
郁达夫并不是什么自卑的人,他刚刚到日本的时候,生活很有规律,对自己的未来也是充满着信心的。
但和日本女人的接触让他的心态失去了平衡,甚至失去了男人的自信和自尊。
这是一个男尊女卑极其严重的国家,而这些社会地位底下的日本女人竟然会因为种族的优势,对郁达夫表现出歧视的态度,让郁达夫感到屈辱和自卑。
也就是在郁达夫最为苦闷的时候,家人要求他回来结婚。
和当时很多青年文人一样,他们的第一段婚姻都是来自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917年,在父母的安排之下,郁达夫回到了国内,和孙荃订婚。
孙荃长得很美,出身书香门第,亭亭玉立,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娘家也是浙江富阳有名的人家。
郁达夫是很幸运的,父母至少没有给他找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传统小脚女人。但一提到包办婚姻,郁达夫还是很抵触,对孙荃本来没有多少期待,没想到第一次见到孙荃就很惊艳,不仅仅因为她的美貌,也因为她不凡的谈吐、文采。
他在当天的日记之中写着:孙氏手笔也,文字清闲,已知压倒前清老秀才多矣。
多情的郁达夫马上就陷入了热恋之中,在去日本之前,还送给孙荃5首小诗,字字句句都是爱恋。
郁达夫对待女人就像是喝酒一样,容易上头。
青年时代的郁达夫与郭沫若等友人合影
1920年,郁达夫和孙荃结婚了。郁达夫性格孤僻,不愿意像平常人家那样热热闹闹操办婚礼,结婚当天,因为郁达夫的坚持,家中没有给这对新人举行什么仪式,甚至没有请来证婚人或者媒人到场,连新房都是简单布置的。
就是这样简单的婚礼,孙荃也没有什么怨言,她对郁达夫是真心爱慕的。
郁达夫离开日本的时候,怀着对日本的厌恶之情:
日本是我最厌恶的土地,所以今后大约我总不至于再来的。因为我是无产阶级的一分子,所以大约我总不至坐在赴美国的船上,再向神户横滨来泊船的。
1921年,郁达夫调任安庆,孙荃就跟了过去,后来跟随着丈夫在上海和北平等地辗转。
这是孙荃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她为郁达夫生下了一儿两女,孙荃很贤惠,在家中相夫教子,谨守妇道。
但这段婚姻在郁达夫心中始终是有缺陷的。
无论孙荃多好,她依旧是父母包办的婚姻,郁达夫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名斗士,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在全国文人之间蔓延,很多接受了新思潮的青年人都果断抛弃了父母包办的原配,这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流行。
而且,在这段婚姻刚刚开始,郁达夫和孙荃是异地相恋。郁达夫订婚后返回日本,有一点时间对孙荃百般思念,他其实爱上的是自己想象之中的孙荃。和孙荃生活在一起之后,这种浪漫就不复存在了。
郁达夫不会仅仅满足于这样的平淡婚姻生活,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认识了风尘女子海棠。
此时的郁达夫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新派小说家,还在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执教。当时崇拜郁达夫的青年女子数不胜数,其中有不少还是容貌极其出众的。
但每天上课结束之后,郁达夫一定会去城外海棠的住处。因为第二天早上还有早课,所以郁达夫必须要凌晨的时候早早赶到城门洞里,耐心等着大门打开。
这样一个社会名流和一名年老色衰的******厮混在一起,本来已经让人议论纷纷。
郁达夫在小说《茫茫夜》之中清楚记录下这一段感情,故事里的海棠姑娘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海棠。
郁达夫也没有真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他的审美还是正常的,他在小说之中说海棠长得像“猿猴”,但从感情上,海棠其实给了郁达夫很大慰藉。
郁达夫在日本这么多年受尽了白眼,本来是怀揣着爱国强国的理想回国的。
可是现在内忧外患的中国哪是他一个文人能够轻易去改变的,郁达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之中。
在这段日子里,郁达夫一直在希望和绝望之间不停徘徊,一会儿振作,一会儿颓废,和孙荃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时常做出荒唐的事情来。
有一次郁达夫去一家杂货店买东西,他说要买针,老板娘给了郁达夫之后,郁达夫又找老板娘要了一块旧手帕。
一个大男人去买这些东西本来就有点诡异,更离谱的是,郁达夫回家之后,先用针把自己的手给戳破,然后涂抹在旧手帕上,随即放在鼻子上猛然去嗅。
而这一切奇奇怪怪的行为,后来都因为遇到了海棠之后有所改变,郁达夫和从前相比正常了很多。
郁达夫和海棠一样,都觉得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他狎妓并非是真的贪恋女色,他想要去填补心中的不平事。
别人觉得丑的,他偏要要,别人不喜欢的,他要当作宝贝,他就是要和世俗为敌。
而海棠的温柔和体贴,也让郁达夫慢慢平静下来,他们成了互相倾诉苦闷的对象。
但郁达夫的性格和海棠的身份,让他们注定不可能在一起,1921年郁达夫去参加东京大学的毕业考试,他还是离开了安庆,和海棠也不再联系了。
一个是容貌姣好的妻子,一个貌丑心软的相好,加上七七八八不知道多少露水姻缘,中年的郁达夫感情经历已经是相当丰富。
1927年,郁达夫在白色恐怖之下对王映霞一见钟情。
王映霞和郁达夫
和王映霞相见的那一天,孙荃正在生孩子,郁达夫刚刚收到她送来的皮袄,家庭的温暖,妻子的苦难并不能拴住他如脱缰野马的心。
王映霞是浙江省立杭州女子师范的“校花”,被人称作杭州四大美人之首。
因为接受过新式教育,王映霞思想开放,郁达夫热烈追求之下两人就走到了一起。
那时候的王映霞20岁,郁达夫32岁,王映霞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反对她和郁达夫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郁达夫是要有妻儿的。
王映霞和郁达夫进行了一次长谈,提出要求必须要郁达夫抛妻弃子,甚至背叛社会和家庭,可以让两个人光明正大地在一起。
中年的郁达夫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本来应该逐渐稳健、踏实,这个时候依旧像十几岁一样冲动、不顾一切。郁达夫在一段时期的摇摆不定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在1927年6月和王映霞订婚。
孙荃母子则隐居在富阳,只是生活开销还是需要郁达夫去接济。
经历了这样一场混乱的婚姻,孙荃早就已经心灰意冷,回到老家之后一直住在娘家,每天吃斋念佛,和儿女们相依为命,一直到1978年去世。
8月,郁达夫将他和王映霞的恋爱过程全都记录下来,内容新奇大胆,曾经造成了一时轰动。
1928年2月,郁达夫和王映霞结婚了,1929年生了第一个男孩。王映霞给郁达夫一共生了4个儿子。
1939年,郁达夫与民国女星玉莹等友人在新加坡
王映霞并不能阻止丈夫继续我行我素,他冬天醉酒躺在雪地里,在战乱的时候一个人说走就走,留下王映霞照顾孩子。
这些都给王映霞的内心蒙上了阴影。
身在外地的郁达夫听信流言,以为王映霞和第三者关系不正常,郁达夫和王映霞的信任感逐渐崩坏。王映霞明明是被诬陷的,此时此刻格外委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而性格冲动的郁达夫竟然在大公报上刊登了寻妻启事。
1938年12月底,郁达夫认识了年仅21岁的歌星玉娇,过了几天如胶似漆的夫妻生活,以至于分手之后郁达夫还对她念念不忘,和王映霞几乎没有了挽回的可能。
1939年,郁达夫在香港某报刊上发表了著名的《毁家诗记》,将“家丑”公之于众:指责王映霞在婚姻之中背叛了丈夫,朋友得知后多方调解,但覆水难收,两人最终在新加坡协议离婚。
王映霞和郁达夫怀着对对方的恨意分道扬镳,王映霞后来嫁给了华中航业局经理钟贤道,可能是为了挽回颜面,王映霞的这场婚礼极尽铺张奢华。
王映霞离开后,46岁的郁达夫几乎无缝衔接,和年间26岁的有夫之妇李筱英相恋,李筱英离婚之后本想要和郁达夫结婚,但郁达夫的儿子们坚决反对,李筱英如何去讨好他们都没有用,1941年12月,李筱英离开了郁家。
1943年,郁达夫为了逃避日本人的迫害来到了印尼,化名为赵廉。
他的最后一段婚姻和之前的都不同,这个女人没有文化,长相平凡,连汉语都不懂,是一位华侨的女儿何丽。
胡愈之曾经在《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一文之中写着:郁达夫之所以娶这样的姑娘,是因为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
也就是说郁达夫是在利用这位夫人隐蔽自己的身份,他也终于从情感人生转化为理性人生,他到达南洋后写了诸多抗日文章,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要以死殉国。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终年49岁。一直到郁达夫被杀害之后,何丽才知道他是中国的名人,并非一个普普通通的酒厂老板。
何丽和郁达夫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名为郁大雅(亚),有讽刺日本军国主义推行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意思,女儿是在郁达夫被害第二天出生的。
何丽和儿子大亚
郁达夫的一生都在情爱之中彷徨,他是一个尤为“自恋”的男人,被他追求的女人刚开始都以为自己是郁达夫的一切,他为了她们写下令人叫绝的情诗,不顾别人的看法,不顾社会地位,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
而在激情退却之后,女人们才发现,这不是什么奋不顾身,而是一种不负责任,是他在情感上的任性,他爱的其实是自己。
郁达夫的婚姻悲剧,归根结底是童年的放任让他只顾自己,在日本的失败恋情让他形成了畸形的婚恋观,他这一辈子都没放弃过对才女和美女的追求,在面对海棠和何丽两位“无盐女”时,才能真正反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