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引起羔羊腹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
羔羊腹泻是养羊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多样,肠道类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是引发本病的最主要原因。防控本病可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针对发生腹泻的具体原因制定对应的防控方案;临床可通过微生态制剂平衡瘤胃的微生态菌群,同时提升羊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必要时使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日常工作中还应对健康羊群进行科学免疫,从而降低本病的临床发生率。
羔羊腹泻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瘤胃的发育尚未成熟,其中的微生态体系还不健全,多种有益菌在数量和质量上优势还不明显,导致外界病原物很容易入侵,从而引发腹泻疾病。临床常见的病原以病毒类、细菌类、寄生虫类为主,如黄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除了病原微生物感染外,环境、管理、应激、饲料、药物等对羔羊腹泻的发生也能产生重要影响。
一、羔羊腹泻的常见原因
羔羊腹泻临床常见的病因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临床管理不当等。
1.1 病毒感染
能导致羔羊发生腹泻的病毒有多种,包括黄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星形病毒、盏形病毒、微病毒等。病毒与其他病原不同,其本身结构简单,仅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核酸 2 种成分组成,体积微小,侵染后主要破坏消化道组织,以黏膜损伤为主,同时病毒也能随血液进行全身性扩散,造成病毒血症,从而使病羊表现出全身症状。病毒主要寄居在黏膜细胞中,以细胞内的核苷酸为原料,通过复制最终获得大量的子代病毒,免疫系统会对已经感染的黏膜细胞进行细胞免疫攻击,最终引发感染细胞的胞体出现死亡和裂解,整个反应过程会导致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使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功能出现减退,严重者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渗出增强,黏膜脱落,最终引发腹泻。
1.2 细菌感染
细菌也是引发羔羊发生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细菌和病毒不同,细菌具有独立完成代谢的能力,感染后可利用环境中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营养来合成自身蛋白和多糖。同时细菌的代谢产物也较多,包括硫化氢、氨气、吲哚等,因此,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羊粪便味道往往恶臭。临床常见的致病性细菌有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发病最多,羔羊在采食、饮水以及吮吸乳汁过程中,若饲料和水被致病原污染,很容易出现大批发病。母羊乳房局部卫生差,乳头部位长期接触地面,或局部未严格消毒,存在大量污染的病原菌时,羔羊吮乳过程中就会被感染。
1.3 寄生虫感染
羔羊寄生虫种类以球虫为主,尤其是艾美尔属的几种球虫,病羊主要表现急性肠炎和血痢。球虫是一种胞内寄生虫,感染后可寄居在肠黏膜细胞内,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裂殖生殖损伤细胞,损害肠道黏膜功能,另一方面其代谢产物对肠黏膜也可形成刺激,从而加重病情。球虫最容易感染未断奶或断奶后 1 个月之内的羔羊,此时由于瘤胃处于发育过程中,其中的微生态体系尚未建立,对外界感染抵抗力非常差,不慎食入环境中的孢子化球虫卵囊后就容易发病。球虫引发的腹泻多发于高温多雨的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环境有利于球虫完成孢子化过程而形成感染性卵囊。管理水平低和卫生条件差的羊场本病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因和球虫污染环境后,常以尘埃粒子、树叶、垃圾、青草等为载体在其表面粘附,卫生不合格的羊场场地通常脏乱差,导致本病高发。除了球虫外,常见的线虫、吸虫、绦虫等蠕虫类寄生虫也能引发羔羊腹泻,这些虫体在肠道中通过物理性蠕动刺激,分泌化学代谢产物以及消耗机体营养等方式导致羔羊腹泻。
1.4 管理不当
管理因素导致的羔羊腹泻常表现无规律性,因管理涉及的细节较多,羔羊出现腹泻后寻找到准确的病因有较大难度。比如由于饲养员频繁更换导致羊的采食、饮水、运动时间等出现不规律,此时就有可能出现腹泻。有的羊场建在离铁路、公路、村庄、闹市等较近的地方,长期的噪声应激使得羊频繁出现粪便不成型。有些羔羊采食时频繁更换全价饲料,这些饲料可因原料、配方、生产厂家等不同造成消化道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引发腹泻。饲喂不规律时,瘤胃、小肠、大肠等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容易引发饲料消化不充分而出现腹泻。还有些养殖场不慎采购了非国标的兽药或饲料添加剂,这些药物或添加剂中含有不允许使用的违禁成分,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较大影响而引发腹泻。抗生素使用过多时,药物对瘤胃中的有益菌产生抑杀作用,导致微生态体系发生失衡,最终引发腹泻。另外,母羊如果管理不当,乳房发生感染而发炎时,羊乳中的营养成分不全,或乳汁中含有病原微生物,也能导致腹泻的发生。
二、羔羊腹泻的防控措施
预防羔羊腹泻可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针对本场常发生腹泻的原因而制定方案。笔者建议通过微生态制剂平衡瘤胃的微生态菌群,不断提升羊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必要时通过药物进行紧急预防,日常工作中还应对健康羊群进行科学免疫,从而降低本病的临床发生率。
2.1 用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
微生态制剂中含有瘤胃所需的必要益生菌和益生元成分,益生菌种类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布氏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这些菌经口服进入瘤胃后,对于羔羊来讲,一方面有利于瘤胃微生态体系的尽早建立,从而能够提前消化粗纤维类的饲草,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外界进入的病原菌进行抑制和杀灭,保护消化道免受感染。益生菌不仅仅对细菌性病原有抑杀作用,对病毒性病原、寄生虫性病原也有一定的抗性,对于预防本病至关重要。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元成分能够培养有益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整个瘤胃微生态体系的平衡。当有益菌占据优势时,其他杂菌很难在数量上进行扩增,大大降低生物性病原感染的几率。
2.2 提升养殖场的管理水平
养殖水平高的羊场主要体现在场内环境干净卫生,垃圾能够及时清理,不同岗位员工各司其职,遇到问题都有成熟的预案加以应对,同时员工的忠诚度高,流失率低,养殖场规模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管理一定要和本场的实际存栏量以及具体的年度生产计划相适应。新建羊场应远离村庄、闹市、道路等噪声污染严重的地方,饲养员最好长期固定,至少做到每批次羊固定 1~2 个饲养员,杜绝频繁更换而产生应激。饮水和饲料应卫生,最好饮用自来水或深井水,河水、浅地表水容易受污染而影响羊的健康。兽医人员平时多加巡场,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季节,消化道疾病高发,巡场时一定要留意地面粪便的性状和每只羊的尾根处是否有粪便污染,性状较稀,尾根皮毛有粪污粘附则表明羊群中存在病例,需第一时间隔离,同时将受污染的场地彻底打扫和消毒。
2.3 对健康羊群进行科学免疫
疫苗免疫在一定程度上对羔羊腹泻病有理想的预防效果,免疫后的羊体内可产生抗体,对入侵的病原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中和,从而杜绝本病的发生。大肠杆菌多价菌苗、羔羊痢疾灭活疫苗以及由梭菌引发的羊快疫、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联苗等都是临床常用疫苗。除了羔羊外,经常受本病困扰的羊场建议对母羊也进行免疫,免疫后的母羊能产生相应的血清抗体,这些抗体可经脐带、初乳等传授于后代,从而减少羔羊发病率。接种疫苗时需要提醒大家,免疫前后 1 周之内不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解热镇痛消炎药以及其他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防止接种后影响抗体的生成。
三、结 语
羔羊腹泻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出现,据统计每批次商品羊出栏后,整个育成过程中死亡的羊中有40%以上是和腹泻病相关的,而腹泻最常发的日龄段是断奶后的 1 个月内。随着我国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模式的普及,很多羊场都有专门的兽医进行指导,从而对本病提前进行预防,但在一些落后地区,羊场的羔羊多非自繁自养,而是从活畜交易市场购置,之后进行育肥,羔羊群因环境改变应激腹泻发病率非常高。笔者在此建议,羔羊引入前务必对羊舍进行彻底的卫生打扫和消毒,防止上批次羊群残留的病原对本批次羊形成影响,同时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关注每日天气变化,天气晴朗时适当增加羔羊运动量,提升机体免疫力。发现病羊除了及时隔离外,污染的场地用火碱溶液进行喷洒,或直接撒生石灰,杜绝疾病扩散。管理者对待疾病务必形成“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管理理念,使羔羊腹泻病对生产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第一作者信息:阿布都拉·木努尔 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