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非洲大象科普,大象,人类的朋友

人气:368 ℃/2024-10-18 19:24:28

大象,人类的朋友——兼聊非洲兄弟保护野生大象的一些做法

(原创) 十全斗 2021年6月14日

编者的话: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工作需要,笔者曾在西非地区的冈比亚工作。记得,当时女儿的年龄还不到4岁,她在电视画面中一看到黑皮肤的人们,就大声宣称,“这是爸爸的朋友!”笔者对非洲大陆有独特情缘,对非洲野生动物保护问题也有过身临其境的感触。在云南野生大象群北上迁徙事件被中国老百姓以及世界各国广泛报道和关注的时候,愿借此机会聊聊非洲野生大象。

大象拥有着悠久的繁衍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曾经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但随着人类象牙交易愈演愈烈,野生大象已逐步处于灭绝边缘。

大象族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5000万年之久了。环境不断变化,大象也不停地进化。大象曾经是地球上最具优势的物种,最多的时候有超过400个种类!12000年前,猛犸是大象族群里的明星,那时地球上到处都在结冰,猛犸为了御寒,也长出了长长的毛。但随着气候的变迁与人类活动的扩张,大象家族如今只剩下了三个: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和亚洲象,人们一般只简称非洲象和亚洲象。一想到大象只剩下三个民族,难免有一点忧伤。就像人类,在历史上也曾有一些民族遭遇过大屠杀大灾难,人们会世代铭记那些创伤。人类与大象,竟是如此相像。

人类孕育诞生一个宝宝大概需要九个多月的时间,而大象怀孕期为21—23个月,几乎是两年才能生下一个象宝宝,也是哺乳界里怀孕时间最长的。大象13~14岁性成熟,繁殖期不固定,寿命约70年。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成年象的体长6~7.5米,尾长1~1.3米,肩高约4.5米,体重约7000千克。最高纪录为一只雄性,体全长11米(包括鼻子和尾巴),前足围2米,体重13000千克。最大的象牙纪录为长350厘米,重约107千克。非洲象雌、雄均有长獠牙,但雌性的小得多。非洲象比亚洲象稍大,可以通过大如蒲扇的耳朵将其同亚洲象区分开来。亚洲象耳朵更圆、更小。非洲象生活在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群居,由一只雌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大象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225千克食物。大象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喜欢将水吸入象鼻,然后喷到全身。之后,它们常常会给皮肤喷上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泥土。非洲象在草原上所向无敌,但大多用温和的方式与其它动物竞争。只有在愤怒或恐惧的时候,才有可能伤害其它动物,此时就是身强力壮的犀牛也要退避三舍。虽然成年非洲象不惧怕任何动物的进攻威胁,但幼仔却无力抵挡狮、鬣狗、野狗以及秃鹫之类的袭击,所以在休息时群体常常站成一圈,保持警惕,以便进行防御和自卫,而雌象即使感觉到一点危险,也会用长鼻子来提醒幼仔。在群体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迁移时,幼仔必须紧紧地跟上,雌象也会不离左右地进行保护,随时击退企图进犯的食肉动物。

在大象家庭里,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关系都非常亲密。它们主要通过声音、气味和抚摸来交流。当掉队的独象距离团队很远时,大家会集体跺脚,远方的大象就能通过脚掌上“扩音脂肪”感知亲友们的问候与呼唤,听觉最远可达32千米,差不多在北京一环,可以“喊”到六环的小伙伴。其实大象的听觉是用骨骼传导,当声波传到时,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而大象脸上的脂肪可以用来扩音,动物学家把这种脂肪称为扩音脂肪,许多海底动物也有这种脂肪。大象的嗅觉比猎犬还要灵敏,长长的鼻子可以在地面和空气中搜集到各种气味,还能推测在同一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情。原因之一是大象的鼻子由十万块肌肉组成,比一辆汽车所有的零件都要多!鼻子也是大象身上最敏感、最有用的,吃草啦,喝水啦,打招呼啦,都少不了长长的鼻子。虽然大象有厚厚的皮,但皮肤的触感是非常敏锐的,皮肤上的褶皱连小小的蚊子都能刺破。当整个大家庭聚在一起时,它们总是不停地用鼻子抚摸同伴,鼻子和鼻子缠绕玩耍,用身体相互磨蹭,就像人们互相握手,拍拍肩,抱一下,大家明白这就是温暖和爱。而且,大象的记忆力非常好,甚至要超过人类。这是因为,在大象的大脑中,控制情感的海马体占总脑容量的比重超过人类50%。大象熟悉族群中每一个大象的叫声,即使有上百位成员也能一一辨认,哪怕分开多年,若再度重逢,也能一下子听出对方的声音。大象懂得重逢,也能认出镜子中的自己。大象会在亲属离开时,表达长久而深沉的哀伤。当一头大象死去,它的亲属会站在它的身边,长久地伫立与静默,氛围异常凝重。除了人类,几乎没有别的动物会因为同胞的死去而痛苦,但是,大象会。

据史料记载,大象很早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大象非常聪明,能开辟场地,还能把死去的同伴安埋在落叶枯枝之中。大象曾在地球上分布极广,大约在四千万年以前,除了大洋洲和南极洲以外,各洲都有它的足迹,然而现在仅存亚洲象和非洲象两大种类。2020年5月至6月,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数百头大象因不明原因死亡。国家公园救援联合创始人马克•希利称这次大象死亡事件为“本世纪影响大象的最大灾难之一”。

非洲象数目的锐减,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非洲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对森林、草原的开发与破坏,促使野生动物生存的地盘缩小,环境恶化。结果,大象的自然死亡率猛涨。二是滥加捕杀。过去,非洲人捕猎大象主要是为得到象肉和象皮。但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象牙成为人们捕杀大象的主要获取物。这不但是因为国际手工艺品市场上对象牙需求量的急速增加,还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象牙同黄金和钻石一样,被视为一种价值稳定的硬通货,西方一些大银行竞相争购和储存。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象被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组织列为“濒危动物”。许多非洲国家颁布禁猎大象的法令,并打击偷猎大象、走私象牙的团伙。对有大象栖息的野生动物园和保留地也加强了管理,进行武装巡逻。同时,在一些国际保护野生动物组织的协助下,许多非洲国家开展大规模的“拯救大象运动”,通过捐助、展览、讲座、放电影等多种形式,宣传保护大象的意义和措施。1989年,联合国《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执行机构宣布全面禁止涉及大象的国际贸易。1989年10月,濒危物种国际贸易条约组织大会通过决议,十年之内严禁象牙贸易。这些措施对保护大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之后非洲象的数目开始缓慢回升。目前,大象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最受贸易活动威胁的物种之一。

从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活动,成为全球打击象牙非法贸易措施最严厉的国家。对走私象牙及其制品最高予以无期徒刑和没收财产的处罚,这件被外媒认为2018年最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中国做到了!无论是保护大象还是其它野生生物,都缘于一个深入人心的理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严禁买卖象牙和杀戮大象的行为,就可有效地保护大象。世界自然基金会2018年9月发布的报告提供了事实认证:中国象牙禁贸令已产生显著成果,过去12个月内象牙制品消费行为大幅减少,民调显示90%受访的中国人支持象牙禁贸。

近期,在中国云南上演的“连续剧”《大象去哪儿》掀起全民线上跟踪欣赏热潮,广大海外侨胞甚至许多国家的主流媒体也加入了热评的行列。在网络上,各方围绕这一路“逛吃”的“大象旅行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和科普,形成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大象虽然看上去呆萌,但它们实在太大了,力气也很大。为此,各地相关部门想尽办法防止大象“进城”“进村”,避免“人象冲突”。其实在万里之遥的非洲大陆,人象如何和谐共存也一直是道难题。那么,非洲国家是怎么应对的呢?

2018年11月29日,一头大象在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里喝水。新华社记者张宇摄

在非洲,“人象冲突”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大象毁坏农作物和基础设施,以及造成人员伤亡。

博茨瓦纳位于非洲南部,有“大象王国”之称,生活着大约13万头大象,差不多占非洲大象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1991年,这个数字大约是5万。一旦大象数量超出栖息地的容纳范围,它们就会扩散出去。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大象常常误闯耕地,踩踏、毁坏庄稼,从而引发“人象冲突”。2019年,仅博茨瓦纳北部卡尊古拉地区就发生了3起大象致人死亡事件。

2019年5月30日,非洲象在博茨瓦纳北部的大象沙地保护区散步。新华社记者杨孟曦摄

位于非洲南部的纳米比亚,拥有大约2.4万头大象。航空勘测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国西北部地区有4627头大象,其中2911头在保护区内;东北部地区的大象数量超过19549头,其中只有6413头在保护区内。这意味着“喜欢自由行”的大象数量较多,它们不在保护区内活动,就会有较大几率闯进“人类地盘”。大象常常会破坏围栏、水坝和水箱以及推倒农场风车等基础设施,有时甚至伤人。

2016年8月26日,非洲象在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散步。新华社记者吴长伟摄

目前,坦桑尼亚是东部非洲地区大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大约6万头大象。近年来,坦桑尼亚境内“人象冲突”事件频发,主要原因和大象栖息地减少有关。一方面,在坦桑尼亚政府加大对盗猎的打击力度下,大象数量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坦桑尼亚人口增长较快,人类定居点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用地向原本大象赖以活动和觅食的区域延伸。随着大象栖息地不断被开发和利用,大象与人类活动的距离越来越近。一些农民甚至在大象的保护区和迁徙通道耕种,而一些农民在保护区内放牧也对大象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

2017年11月14日在坦桑尼亚米库米国家公园拍摄的非洲象。新华社发

多年来与大象“斗智斗勇”的非洲兄弟,也总结出了不少避免“人象冲突”的经验。过去,他们驱赶大象的方式较为简单粗暴,例如击鼓、丢石头、大喊大叫等等,后来都被证明成效不佳。现在,他们渐渐找到一些更为巧妙的办法。

——辣椒赶大象

由于非洲象对辣椒气味较为敏感,坦桑尼亚的农民会在农田周围的篱笆上抹辣椒油或辣椒水、悬挂浸辣椒油的绳子来驱赶大象。有些农民干脆就种植辣椒。在博茨瓦纳,当地农民还将辣椒粉和新鲜象粪或牛粪混合制成辣椒砖,点燃砖块后用烟雾“辣”跑大象。

——蜜蜂来帮忙

科学家发现,当大象惹恼蜜蜂时,这种勇敢的小昆虫就会专拣大象脆弱的眼睛、耳朵和鼻子蛰,这让平日天不怕地不怕的庞然大物痛苦不堪,但又无计可施。在坦桑尼亚等国,一些农民利用非洲象惧怕蜜蜂的特点,在农田四周搭建“蜂箱围栏”。他们将木制蜂箱挂在木头支架上,支架和支架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中间利用铁丝将蜂箱串接起来形成围栏。这样每当有大象想要硬闯农田而晃动铁丝时,附近的蜂箱也会一同晃动,蜂箱内的蜜蜂便会倾巢而出。

——给大象搬家

由于大象栖息地承载力有限,一些非洲国家通过将大象转移安置等方式管理大象数量,以缓解某个保护区内“象满为患”的情况。自2002年以来,安哥拉东南部的大象为躲避战火,陆续来到博茨瓦纳避难。2020年11月,博茨瓦纳政府宣布遣返数千头大象,以降低本地大象密度。目前,博茨瓦纳正在修建迁徙通道,帮助这些大象安全到达安哥拉。

——建造饮水点

此前,有云南村民拍到象群进入院子后用鼻子拧开水龙头喝水的视频,在网上一度引发热议。经过一番科普学习,网友了解到大象的鼻子是“万能工具”,凭借灵敏的嗅觉可以察觉到数公里以外的水源。鉴于大象会为寻找水源而迁徙,纳米比亚的村民在远离村庄的地方为大象建造专属饮水点,从而与大象保持距离。

2015年8月6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市郊的“大象孤儿院”,一头小象准备喝水。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拥抱高科技

不少非洲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还通过给大象佩戴电子项圈等方式建立大象定位和预警系统。当项圈监测到大象离开栖息地,即可触发预警,并上报精确定位信息,方便野保机构及时干预,减少大象侵入造成的人员损伤和财务损失。同时,这些长期记录的位置及轨迹信息,也将为研究大象的栖息地和活动习性提供精确数据。

2017年8月28日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内拍摄的大象。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在纳米比亚环境部发言人罗密欧·穆永达看来,虽然“人象冲突”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但人们还是要努力在野生动物保护和城乡社区发展之间寻找平衡。坦桑尼亚自然资源和旅游部长达马斯·恩敦巴罗表示,化解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除了要加强民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还应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发生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地区的一个案例或许能给我们不少启示。当地的“大象生活项目”将大象粪便“变废为宝”,用来造纸以及制作相册、记事本、卡片等旅游纪念品,使村民找到一条生财之道。项目发起人塞辛伊说,这样做的初衷就是想缓解“人象冲突”,“过去人们把大象当成威胁,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大家知道,人类不仅能和大象和谐共存,还可以从中受益。”

对待野生动物,要保护好也要“相处”好。国内这场“全民观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思考,不伤害、不冲突是人们的普遍共识。端午节期间,大家可以选择去看看北迁的大象群,它们实在是可爱的不得了,而且充满了各种悬念,就是不知道哪里可以持续地看直播啊!

(编者注: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在评论中提出不同观点;微信公众号“十全斗”20210613)

搜索更多有关“非洲大象科普,大象,人类的朋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