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初期特点:简述肺部肿瘤
肺部肿瘤分原发性与转移性。原发性又分良性及恶性,恶性占绝大多数, 其中98%为原发性支气管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nma),少数为肺肉瘤。
(一)原发性支气管癌
原发性支气管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常简称为肺癌(lung cancer)。目前,其死亡率位居全身恶性肿瘤之首,发病率仍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多数肺癌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吸烟是公认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大气污染、遗传(如体检中发现肺部结节一定要特别警惕,特别是家族中有人以确诊有肺癌史的)。
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高密度影
【临床与病理】
根据生物学行为不同,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前者占15%~20%;后者主要包括鳞癌、腺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等。
根据肺癌发生的部位将其分为三类:1中央型:肿瘤发生在肺段和段以上较大的支气管,以鳞癌多见;2周围型:肿瘤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可见于各种组织学类型,胰腺癌为主;3弥漫型:肿瘤发生在细支气管或者肺泡壁,呈弥漫性生长。
早期周围型肺癌常无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中、晚期肺癌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发热等、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周围结构侵犯,转移灶的部位以及有无副肿瘤综合征等密切相关。
【影像学表现】
1.中央型肺癌
(1)早期中央型肺癌:是指局限与支气管腔内或沿管壁浸润生长,周围肺实质未被累及,且无远端转移的肿瘤。
X线:胸片常无异常表现,偶尔可见局限性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炎表现。
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改变。中晚期中央型肺癌:X线及CT检查常有明确表现。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影,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形,常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者肺不张。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或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和管腔呈"鼠尾状“狭窄或”锥形“、”杯口状“截断;阻塞性肺炎表现为受累支气管远侧肺组织实变,多为散在分布;发生肺不张时则表现为肺叶
a、b为同一例。a.X线胸片,示右肺门肿块伴右上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下缘共同构成反“S”
或肺段的均匀性密度增高并伴有容积缩小。另外,CT可清楚显示中央型肺癌是否侵犯纵
隔结构和(或)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尤其对判断血管是否受侵成受压移位管腔变窄成用
寥、管壁不规则等更为敏感。
MRI: 通过冠状矢状及横断面MRI扫描,可确定肺门部肿块与支气管的关系以及纵隔血管
受累等情况:肺癌肿块在TWI上是中等均匀信号,在T,WI上为高信号:纵隔大血管在MRI上
因流空效应而呈黑影,与肿瘤容易区分。DWI 上肿块的信号较高.而ADC值较低,对诊断和鉴
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2.周围型肺癌
(1)早期周围型肺密:指瘤体直径≤2.0cm,且无远处转移者。
X线:胸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影形态可不规则,常见分叶征毛刺征或胸题凹陷征。
CT:可更清晰显示肿瘤内部特征边缘情况及周围征象。周围型肺腺癌较小时可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 ground glass noduleGGN)或实性结节。通常,根据GGN成分比例的不同,分为均匀性和混杂性GGN,后者恶性比率更高;X线胸片多难以显示,常在CT筛查或其他目的行CT检查时偶然发现。病理上,当GGN为周围型肺癌时,可见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匍匐或浸润生长,不完全塌陷的肺泡腔内尚可见空气残留,故病灶呈磨玻璃样表现,目CT值常为负值。
CT肺窗,示右肺结节(↑),周边可见放射状细毛刺征;CT纵隔窗,示
右肺分川状纬节,内部多发小泡征,外侧可见胸膜凹陷征(↑)
(2) 中晚期周围型肺癌:常形成肺内较大肿块。
X线:胸片大多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影,可见分叶、短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当肿瘤坏死经
支气管******后,可形成厚壁偏心空洞;肿块内钙化很少见。
CT:CT尤其是薄层高分辨力重组CT图像能较X线胸片更清晰地显示肿块细节,包括其形
态边缘、内部结构、瘤周表现等特点;多期增强CT,肿块呈短暂性较明显的均匀或不
均匀强化,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MRI:肺癌肿块在fWI上呈中等均匀信号,T,WI上为高信号:当肿瘤发生坏死时,其信号常
不均匀:肿块实体部分在DWI上常有较高信号。
3.弥漫型肺癌
X线:胸片上弥漫型肺癌常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细小结节,也可表现为大片肺炎样改变;病变呈进行性发展,有融合倾向,融合病灶呈肿块状,甚至发展为整个肺叶的实变,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CT: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影,可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病变融合成大片肺炎样实变影,其内叮见“市气支气管征”,但其走行僵硬而不同于大叶性肺炎实变中的表现。增强检查时,由于癌细胞可分泌多量黏液,实变区密度较低,有时其中可见高密度血管影,为诊断的重要特征之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中央型肺癌需与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支气管腺瘤鉴别。前者支气管壁增厚伴内缘不规则而外像较光滑,有时呈获窄与扩张并存的现象,一般不形成管整肿块,可伴阻塞性性肺炎或肺不张;而支气管腺瘤表面光滑,邻近支气管壁无受侵和增厚.确诊须经支气管镜活检。
2. 周围型肺癌需与炎性假瘤、结核球及肺结构瘤鉴别。炎性假瘤一般边缘光滑,无或偶有分叶,结核球 边缘清楚,内部可有环状成斑片状钙化。周围常伴'卫星灶";肺错构瘤边缘光滑锐利,无毛刺,可有分叶,若出现“爆玉米花”样钙化或脂肪成分.则可明确诊断。
(二)继发性肺肿瘤
肺以外部位的性恶性肿瘤细胞可以经血行、淋巴或直接受延等途径到达肺部形成肺转瘤
[临床与病理]
肺外恶性肿瘤细胞经体静脉回流至右心,再通过肺动脉迁移至肺部:也可自肺门及纵隔淋
巴结的转移瘤,逆行播散至肺内淋巴管:或为纵隔.胸壁的恶性肿瘤直接蔓延侵及肺。肺转移瘤
临床表现不一,可引起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多数患者以原发肿瘤的症状为主,常伴有
恶病质。
[影像学表现]
x线:经血行发生的肺转移瘤.常表现为两肺多发结节或棉球样阴影密度多均匀,大小不一,
轮廓清楚,以两肺中下野外带较多.也可局限于侧肺野;少数可为单发球形病灶。血供丰富的原发肿瘤可发生粟粒状转移,较多分布在中、下肺野:偶可表现为多发小片状浸润影。淋巴道转移可表现为两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同时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影伴“串珠样”结节。
CT:发现肺部转移瘤较X线胸片更敏感,血行者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结节或多发球形
病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以中下肺野及胸膜下区较多见。少数转移瘤可出现空洞、
气囊或发生钙化。薄层高分辨力重组CT对经淋巴径路的转移瘤诊断有独特的优势除常有肺
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外.还可见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和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分布的多数
细小结节影,呈“串珠样”改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合原发肿瘤病史.肺内多发转移瘤容易诊断。如为肺内单发转移瘤,且原发肿瘤又不明确实,则诊断有一定困难 .应结合病史,详细检查各脏器有无异常和行血中肿瘤标志物检查,必要时可行肺部肿块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