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白内障用什么小妙招才能治好?爱眼日专题保障眼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全球有35%的盲症、25%的中重度视力损伤来自未及时治疗的白内障。调查显示,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50岁以上的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内障。恰逢“全国爱眼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中心吴明星教授,为读者揭开白内障的神秘面纱。
视力进行性减退是主要症状
“人的眼睛是一部非常精细而复杂的‘光学仪器’。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比作照相机,那么晶状体就是照相机前面的‘镜头’,任何原因都能引起晶状体的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使‘镜头’由清亮变为混浊,称为‘白内障’。”吴明星告诉记者,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占致盲眼病的25%到50%。
那么,罹患白内障会有哪些临床症状呢?吴明星解释,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进行性减退,呈单侧或双侧性,双眼发病可有先后。
“由于晶状体皮质混浊,导致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部分患者在患病早期,周边晶状体透明,而位于视轴上晶状体局部混浊,就会出现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有所增进,而在明亮处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他进一步表示,还有部分患者视力虽然尚佳,但视物颜色变暗,对比敏感度下降等。
缺氧是白内障常见病因
吴明星介绍,其实任何外部因素都可以造成白内障,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阳光与紫外线。多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阳光参与了人类白内障的形成。在紫外线影响下,磷离子可能与衰老的晶状体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可溶解的磷酸钙,从而导致晶体的硬化与钙化。这就是白内障的病因之一。
缺氧。在缺氧的情况下,可使晶体内钠、钙增加,钾、维生素C相应减少,而乳酸增多,促使白内障的形成。这是白内障的病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营养素代谢。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与白内障形成有关,如钙,磷,维生素E、A、B2等。这也属于诱发白内障的原因。
内分泌紊乱。从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较一般人高的情况来看,就足以说明。
目前尚无眼药可治愈白内障
吴明星认为,“药物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众多患者的梦想。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总结,全球范围内尚没有一种眼药水能逆转混浊的晶状体,也就是说没有眼药可以治愈白内障。”
市面上有患者反馈,在使用一些眼药后视力确实提高的现象,吴明星解释,这多是因为晶状体混浊不同程度的不同表现,或者部分患者在使用眼药后干眼症、视疲劳等症状得到了缓解。
吴明星特别提醒,大部分白内障眼药水都含有防腐剂,这在稳定眼药水的性能上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这些眼药水,会对眼表杯状产生损害,造成泪液蛋白分泌的减少,导致角膜炎、结膜炎、干眼症等。
此外,记者从该院获悉,由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中国研究人员取得了一项令人振奋工作成果:羊毛甾醇(Lanosterol)可能逆转晶体蛋白的异常聚集,经羊毛甾醇滴眼液点眼和玻璃体腔注射一定量载有羊毛甾醇的纳米颗粒,可以使7只不同品种的、患有白内障的犬的晶状体浑浊的情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对于该研究成果,吴明星表示,虽然这还只是动物实验,但已经暗示着有朝一日,白内障或许能够被眼药水治愈,而省去手术的繁杂和风险。
革新性人工晶体,真正的福音
据了解,传统的白内障手术使用单焦晶体,做完手术后虽然视力可恢复至1.0,但视力仍然差强人意。生活中,如开车、看视频、择菜等都需要架上老花镜。
基于此,新面世的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体问世。它让常规性白内障手术不仅解决白内障问题,还去除所有近视、远视、散光及老花,完全摆脱眼镜束缚(尤其是老花眼镜)。
据吴明星介绍,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体,顾名思义是将晶体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方绿色部分用作远距离,下方红色部分用作中及近距离,外型设计真的犹如旧款的双光老花镜。
“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体不仅远、中、近视力都能兼顾,而且区域折射光损失为5%,暗环境对比下病人适应时间更短,视觉敏感度更高。”
当然,革新性的人工晶体,也并非人人适用。吴明星提出,病人应符合四个要求:远视患者、散光小于0.5D、有白内障、眼睛没有其他疾病。
“目前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体仍未大规模临床应用,虽然具有革新性,不过还未达到自动变焦的程度,”吴明星补充道,“最为理想的晶体还是无限接近于自然状态的仿生晶体,而这种天然晶体还在研发中。”
八招预防白内障
1.注意养生保健,延缓衰老;
2.饮食结构合理,多吃富含维生素C、E食物,少吃盐,不吸烟,少饮酒;
3.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其他眼病;
4.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促进正常代
5.生活中谨防外伤;
6.在强光下出门要戴墨镜,以防紫外线照射;
7.用药谨慎,以防药物中毒;
8.心理平和,保持乐观情绪。
文|广东科技报记者 龙超 通讯员 邰梦云
责任编辑 姚赞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