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斯万现状:斯万的印第安生涯

人气:492 ℃/2024-09-12 12:01:45

Wild Born

西北海岸往事

斯万画的水彩之一,描绘了海达族首领的房子

詹姆斯·斯万(James Gilchrist Swan)是华盛顿州早期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个牡蛎渔人,也是记者、印第安保留区的学校老师、律师、法官、自然历史学家,还是一个民族志学者。他为史密森尼学会写了两本专著,还有许多报刊杂志文章,有多达60余卷日记保存了下来。

整理 | 他者others

Early Years

早年

斯万1818年出生于马萨诸塞的梅德福市,父亲是交易货船船长,在他5岁时出海失踪,斯万和他的兄弟姐妹们都由母亲带大。还是个男孩时,斯万就对他叔叔的旅行故事深深着迷,后者在1806到1810年间常常在西北海岸偏远地区旅行、贸易,行迹远达哥伦比亚河和温哥华岛。

成年后的斯万在波士顿从事船只组装,婚后生有两个孩子,而遥远的西海岸对他的吸引力从未变淡。加利福尼亚淘金热让他看到了向西而去的机会,1850年,他加入成千上万淘金者的队伍,从新英格兰登船起航前往旧金山,家人依然留在马萨诸塞,从此他再未与他们一同生活。

克拉勒姆族人

尽管他在旧金山生活了两年,大多数时间依然是在装配船只,但他真正的目的地并不在那儿,而是叔叔故事中的西北海岸。一次,一位克拉勒姆(Clallam)部族族长Chetzemoka来到奥林匹克半岛,斯万为他当了几个星期的向导,这次相遇再一次强化了斯万对西北海岸的向往。

Three Years in Shoalwater Bay

在肖尔沃特湾的三年

1852年,斯万头一次来到华盛顿州,他在威拉帕湾(Willapa Bay)登岸,那时该地还被称作肖尔沃特湾。斯万的朋友早一年来到这里,在潮汐中打捞牡蛎装上开往旧金山的货船,以此为生。斯万受邀加入,并在那儿生活到1855年。离开后两年,他在自己最早出版的作品《西北海岸:我在华盛顿州的三年生涯》(The Northwest Coast:or Three Years' Residence in Washington Territory)一书中详尽描绘了当时在华盛顿州的生活。

斯万到那儿时,当地还只有15位定居者,基本都从事牡蛎交易。在那三年间,来此定居的人越来越多,到1854年,斯万写道:“我们这儿如今已经是个颇为像样的小村子了。” 定居者将自己的村子取名为Bruceville,很快又改为 Bruceport 并沿用至今。

斯万是出色的艺术家,他以水彩描绘了一次印第安集会

那时斯万开始了解当地印第安人,他和部族首领Toke一家成了好友,Toke和他的妻子Suis住在Bruceport另一端,一个叫Toke Point的地方。斯万发现Toke一家尤其是Suis都是出色的信息报道人,熟知当地历史和原住民文化。他的另一位朋友Kape是奎纳尔特(Quinault)部族的首领,住在沿海更远处,斯万从他那儿买了艘漂亮的松木独木舟,46英尺长,6英尺宽,能坐三十多人。

这三年间,斯万学会了奇努克混合语(Chinook Jagon),这是一种在西北海岸部落间、印第安人和非印第安人交易时的通行用语。他也学会了萨利希语(Chehalis),这是只通行于印第安人之间的语言。他在漫长的冬夜与印第安人呆在一起,学习他们的历史、神话以及生活方式。他在《西北海岸》一书中详细描写了印第安人的家、手工艺、狩猎和渔猎的工具及技艺、宗教仪式、歌谣、游戏,也记录了奇努克混合语和萨利希语的词汇。斯万还是个出色的艺术家,在笔记中配上了许多素描插图。这本书同时记录了斯万和印第安伙伴一起在湾区附近旅行的事,他从奇努克(Chinook)和阿斯托里亚(Astoria)的哥伦比亚河上溯太平洋沿岸一直到格雷斯港(GraysHarbor)和奎纳尔特河。

克拉勒姆族人聚会水彩画

斯万来到肖尔沃特湾几个月后,运用《捐赠土地要求法案》,申请一片靠近Bone River河口的土地所有权。Toke帮他找的这个地方有丰富的牡蛎,土地肥沃适于耕种,也不受湍急海湾的威胁。

除了在他的自留地挖牡蛎外,斯万还从事不同的工作。1854年他被任命为哥伦比亚河到福拉德利角(Cape Flattery)的海关检察官。斯万的医学经验比法律更少,但就在他到达当地后不久,这里就爆发了天花疫情,他不得不时常担任医生的角色,为印第安人送去药品。

克拉勒姆族长,也是斯万的挚友

1855年2月,在华盛顿州长Isaac Stevens邀请下,斯万溯奇黑利斯河(Chehalis River)而上,前往科斯莫波利斯(Cosmopolis)。Stevens州长想在那儿与印第安人签订条约。尽管斯万敬佩Stevens,也相信他内心深处希望印第安人的利益最大化,尽管印第安人和后来的历史学家都不认同这一点,斯万在书里也表达了对Stevens所提条约的担心——后者提出将沿海不同部落的印第安人迁到同一处保留地中,斯万认为让每个部族各自保留一块自己的传统土地更为明智。

Move to Port Townsend

移居汤森港

1855年秋,斯万前往华盛顿D.C写书,也为波士顿和奥林匹亚的报刊撰稿。 《西北海岸》 出版后,他出任Isaac Stevens的私人秘书,后者已获选为华盛顿州的国会代表。斯万仅在东部呆了不长时间,1859年彻底搬往华盛顿州,选择了地理位置重要的汤森港落脚,直到去世大都居住在此,除了在尼亚湾玛卡(Makha)保留区的那几年。

19世纪时的汤森港

1859年1月29日是斯万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天,他从旧金山搭船前往汤森港,他留下来的多卷连续的日记即从这一天开始。此前他也写日记,但基本都在一次旅途中遗失了。

抵达汤森港不久,斯万很快与住在不远处的克拉勒姆首领Chetzemoka再续前缘,后者邀请他参加土著的宗教仪式。

Journey alone the Starits, Sounds and Coastside

海峡、海湾与海岸的旅途

斯万的旅途遍及普吉特海湾(PugetSound)及胡安·德·富卡海峡(Juande Fuca)。他航行于贝林汉姆湾(Bellingham)、惠德比岛(Whidbey)和卡梅诺岛(Camano)、克拉勒姆湾和道格拉斯(Dungeness)。他也到位于太平洋沿岸奎纳尔特河口LaPush的奎纳尔特印第安村落旅行;在肖尔沃特湾时,一位部族领袖向他介绍了这里的部族长老。与印第安人一起,斯万或是深入腹地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中徒步,或划着独木舟登上岛中高山,那里曾是奎纳尔特人的战时避难所,斯万记载的岛屿奎纳尔特名是Alekistet,也就是今天的James岛。

斯万喜欢玛卡族人,他们也是出色的猎鲸人

尽管斯万行迹甚广,他的旅途带他不断重回同一个地方:尼亚湾。它靠近福拉德利角,在胡安·德·富卡海峡入海口,是美国大陆西北处的顶点。在早期欧洲和美国探险家的故事中,此地及其原住民反复出现,正是发生在这儿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孩童时的斯万。这片土地曾经是、现在也是玛卡印第安人的土地,他们最大的村庄就在尼亚湾。

斯万在日记中生动记下他们打渔的场景:

印第安人在水里漫步时就能抓到大菱鲆鱼和比目鱼。他们缓慢地在水中行走,一旦感觉到有鱼游过脚边,就迅速一脚踩住,抓到手里再远远扔到地面上。他们不断重复着这些动作,直至捕到足够的鱼。……印第安人这种打鱼方式很容易就能捕获比目鱼,粗糙的背让它们很难从脚底溜走。印第安人捕鱼也充满乐趣,他们常常许多人一块比赛、游乐,溅起水花、滑倒、大叫、大笑,这一切组成了一段充满生命力的时光。至于这些鱼,和海湾中所有鱼类一样,都味道鲜美。

西北海岸的部族是出色的行舟人

Living with Makah People

与玛卡族人一同生活的日子

斯万1859年3月首度拜访尼亚湾,此后三年里不断回到这里,来往于海峡的两个港口间,通常是和玛卡族人同坐独木舟,一呆就是几周甚至几个月。一开始,他与一位受人爱戴的年轻玛卡族长Swell的关系颇好,几年后族长被谋杀,给斯万造成强烈的打击。到1861年秋天,斯万基本上都住在尼亚湾,徒步拜访五个玛卡部族村落——靠近海峡的Neah和Baada,和在太平洋海岸的Sooes、Waatch和Ozette,完成了对玛卡部族的第一次普查,当时部落中共有654人。

1862年,成立不久的玛卡保留区内建立印第安学校,斯万成了老师。他还指导勘察了保留区边界。他在学校的四年里,不像其他学校强制印第安学生来上课,斯万尊重玛卡族人,并不强迫而是用劝说的方法。根据斯万的记录,他用玛卡语教孩子们英语,也教当地白人玛卡语。

Jimmy Claplanhoo是斯万最初一批学生中的一个,也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后来成为一个部族首领,也是位传统帆船的船长。学生一家与斯万保持了一生的友谊,他在汤森港度过晚年时,这家人也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并为他送终。对玛卡的孩子们和家人来说,斯万即是他们的老师也是忠实的朋友。他给孩子们做饭,送他们礼物,作为回报,孩子们帮他为史密森尼学会的收藏捡拾贝壳、寻找化石、鸟类和动物。斯万也为博物馆购买玛卡竹篮、毯子和其他手工艺品。

除了水彩外,斯万也用素描详尽描绘当地印第安部族的用具、技艺等

斯万花许多时间细致地描述、用素描绘画玛卡人文化,最终作为史密森尼的著作出版。

斯万在1864年1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

今天清点交易站长Webster的生前物。傍晚时分,玛卡人Billy Balch跑来给了我一个非常明确的解释:为什么过世之人的灵魂对我毫无影响。他说,那是因为我的房子有个地下室,还有一层木板作为楼层,阻隔了地下和地上。印第安人的房屋没有隔断,只有一层土或沙。如果印第安人独自一人呆在一所大房子里生火做饭的话,mimilos,也就是死灵就会回来杀死印第安人,吃掉食物。他认为死灵无法通过我们的楼层,尽管要是他一个人在这睡觉还是有点怕,因为楼层的木板上或许有些小洞或缝隙,灵魂就能从那儿上来了。

格里夸部族用具

Billy由此讲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大水从尼亚湾一路淹过来,穿过Waatch牧场,福拉德利角成了一座岛。大水退去,尼亚湾过了干燥的四天,而且非常温暖。然后水面再次升高,没有掀起任何浪,就把整个海角给淹了,事实上,整个地区除了山后的格里夸地区(Clayoquott)全都被淹没了。因为水面升高,有独木舟的人家把家当都放进船里随着洋流漂荡,那时洋流很强烈,朝北而去,人们最后落脚于不同的地方。大水最终退去后,一些人发现他们已经到了北部地区,他们的后代至今还生活在那里,被称为玛卡人或Quinaitchechat。

那时一些独木舟被水面下的树枝损坏,许多人在大水中死去。奎纳尔特族人那里也发生了相同的事,族人或驾独木舟或逃往腹地,有的来到汤森港,他们就是今天Chimahcum部族的祖先。

海上印第安人

我毫不怀疑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从Waatch牧场的土地来看,这里很明显曾被海水淹过。另外这里几乎所有地方都有火山留下的痕迹,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这里经历过非常明显的地壳运动,正是它造成了印第安人说的水面上升和下降。

关于Chimatcum族和奎纳尔特族之间的关系我在两个族群中都听到过相同的故事。

尽管斯万十分享受在尼亚湾与玛卡人一同生活,他还是觉得在学校里教书是件令人气馁的事,他的教学方式受到质疑。1866年,他辞去职务、离开保留区,这让当地的行政人员颇为高兴。

Haida & Makah

海达人和玛卡人

回到汤森港后,斯万依然在不同领域工作,他对民族志的热爱也没有变淡,尤其对加拿大海达瓜依地区(夏洛特皇后群岛)的海达人艺术很感兴趣。他用素描来记录海达人的纹样,购买他们的木雕。1874年,他在史密森尼发表关于海达人纹样及其背后历史的专著。斯万也一直为学会展览购置印第安工艺品,1875年,学会为斯万提供了前往阿拉斯加的赞助,让他为1876年学会在费城举行的百年特展购置展品,最终,斯万购置的展品包括图腾柱、一艘60英尺独木舟、一整栋由斯万和原住民一同建起来的木屋以及其他小物件。

斯万在史密森尼学会,周围都是他收入的藏品

不久他又得到重返尼亚湾的机会,他被任命为当地海关总督。工作很轻松,让斯万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写作、拜访老朋友和以前的学生,甚至有时间侍弄花园。他还协助成功举行了第一次由玛卡人主导的选举。斯万在日记中写道:“这场选举的亮点是,玛卡妇女拥有选举权,这完全正确,因为她们在自己的部族中本来也有发言权。”1881年,他失去了海关的职位,再次回到汤森港。

两年后,已65岁的斯万展开了为期四个月最后一次长旅:经过数年游说,史密森尼学会终于出资帮他完成了游历夏洛特皇后群岛、拜访他敬佩已久的海达人土地的梦想,1883年夏天,他收集海达人的工艺品,学习他们的文化。他的助手是位海达艺术家,两人曾在汤森港一同工作;在夏洛特皇后群岛,两人勇敢地划着海达独木舟远达群岛西岸,当时那里已是荒芜之地,这里的海达人在二十年前遭遇天花,几近灭绝。

斯万描绘的海达人图腾图案(左)收入博物馆的馆藏(右)

Later Years

晚年

斯万一直住在汤森港直到去世,如今他的日记手稿由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收藏。英国旅行作家强纳森·雷班在《水路入朱诺》一书中写到借阅这位先驱的日记以寻找独木舟之旅的资料时,透过一个多世纪前的纸页看到了斯万颇为不幸的晚年。

斯万晚年时是汤森港的治安官,也是报纸的特约记者,还是个酒徒。他的写作生涯止于1870年代,雷班从他当时的手稿研判:“他连笔都握不稳,不过是几个简单的字,好比‘胖子比利’都要费上他好半天的劲,而且还写得歪七扭八,看起来像是一座座坍塌的棚屋,他的手稿中,有些还遗留下一百二十年前的酒后唾液。”

斯万留下60多卷日记现收藏于华盛顿图书馆

街坊邻居视这位怀忧丧志的老治安官为怪人。他的印第安老友们仍常来探望他,用独木舟带他出海旅行,这时斯万就又恢复了往日探险家、民族志学者的风采,也能再度恢复书写能力。“每当‘治安官’斯万坐在船尾的帆脚索上,或是在帕迪拉海湾的沙滩上野营,大啖老友们捕来的螃蟹与大比目鱼时,他几乎相信自己又回到已逝的美好岁月。”雷班写道。

斯万的最后一页日记停留在1900年5月16日,两天后死于中风,终年82岁。

多一种价值观,多一条逃生路

欢迎关注☞ 他者微信公众号

关注☞ 他者微博(@他者others)

欢迎个人转载。公号转载授权、合作、投稿、调戏请给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info@theothers.xyz

若非授权转载(你为什么要走这种歪路)一律举报。

搜索更多有关“斯万现状:斯万的印第安生涯”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