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细思极恐的4种动物,这种动物,戴黑面罩

人气:363 ℃/2024-03-12 03:10:01

屏幕上,一只脸上“戴着黑色面罩”的“狗”或者“浣熊”出现了,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面对讲课老师“这是什么动物”的提问,30多位小学生只有3人举了手,其中两人还答错了,说它是野猫、野狗。另一位孩子识字多,立刻读出了照片右方的字:“貉”,但马上摇摇头,说自己从没看到过。

这是今天(7月19日)发生在黄浦区老西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的一幕。

这个暑假,全市543个爱心暑托班办班点将陆续开出600多节环保公益课程,涉及野生动物、限塑减塑、水环境水资源等方面。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孩子们的一些认知“盲点”和“误区”被消除了。

有趣的粘沙包游戏,强化孩子对野生动物的认知

近期,上海多个小区发现貉,甚至出现个别貉受人、宠物犬刺激后表现出攻击性的事件引发高度关注,但“热闹”过后,许多人依然不认识、不了解这种上海“土著”生物,更不要说万一遇到后会立即想到“四不”(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甚至会仅凭道听途说,就把貉视作“洪水猛兽”。

真实情况恰恰相反,未受人类投喂影响的野生貉很胆小,它们看到人只会远远跑开,除非有生物在貉的繁殖期踏入它们的领地、巢穴,让它们认为被挑衅或有危险,才可能产生远比平日强烈的应激反应。

此前,社会上一些“妖魔化”貉的流言,正是因为不了解而导致的误解,也提醒大家加强野生动物知识普及的必要性、紧迫性。

连续多年担任爱心暑托班讲师的上海绿化市容行业青年志愿者倪佳洁坦言,和那么多孩子接触下来,的确发现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比如,学校缺乏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社区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士和宣教场所,不少家长自己也很迷茫,甚至起反作用,不知道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帮孩子提高这方面的认知。

今年暑假,来自上海各界的400多位志愿者将帮助他们。

“上海刚开始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时,我们就在爱心暑托班办班点引入了垃圾分类小课堂,让孩子回家影响、带动大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共青团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每年开展相关课程后,组织方会对讲课老师和学生代表进行问卷调查。

在此前的调查中,他们已经发现“野生动物进城”知识普及的重要性,所以希望这一次也能通过“小手拉大手”,让上海上万个家庭了解并正确对待城市里的野生动物。

在爱心暑托班加入“动物课”只是第一步,未成年人的自然科学教育依旧任重道远。

记者注意到,受限于人力物力,每个爱心暑托班今年夏天至多只上一堂“动物课”,上完后,如果没有持续的宣教,孩子可能会遗忘。如何将“动物课”的效果延长,最好是从教室延伸到家庭,是每一个教育人士和社会工作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信息中心副书记顾汉生表示,近期“社区貉”引发高度关注后,主管部门和一些社会公益组织机构正在抓紧补强相关科普宣教材料,比如专门针对有貉种群分布小区的“攻略”、上海“土著”野生动物的科普手册等。

近期,还可能组织一些生态环境较好、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社区“联谊”,以家庭为单位,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充分了解自己和其他社区有哪些野生动物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小精灵”。

诚然,还是“家门口”的科普宣教点最直接。

“希望可以培养更多的社区野保达人,发挥他们在基层的力量。”上海市林业总站野保科郑运祥表示,近期野保部门、协会正在多个小区开设培训班,将该小区和多个邻近小区的“三驾马车”代表集中起来宣讲相关知识,并给他们中有野生动物困扰的提供“诊断及开方”服务。

幼貉好奇地看着“偷窥”的记者

专家团为有貉困扰的社区“把脉”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文中图片来源:陈玺撼、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来源:作者:陈玺撼

搜索更多有关“细思极恐的4种动物,这种动物,戴黑面罩”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