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没有被驯化那么叛逆?猫到底有没有被人类驯化
你好,我是亦凡。
在科学界一直存在一场关于猫的争论,那就是:它们如今已经被完全驯化,还是从未脱离野性?
这场争论的前提是:猫并不像狗,狗在思想和身体上都被彻底驯化,但对于猫的野性和驯化程度我们却知道的很少。
不过我要明确一点的是:每一只猫都有独立的个性。有些小猫完全放松且温顺,而有些则更像愤怒的响尾蛇!
具有野性的野猫,以及在欧洲、非洲、亚洲与真正的野猫一起生活(有时还与野猫杂交)的宠物猫,使这个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这使得许多专家认为猫只是处于“半驯化”阶段。
华盛顿大学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最近完成了第一次高质量的猫基因组分析试验(基于一只阿比西尼亚猫)。这次试验结合并对比了大量品种和野生品种的基因,从而描绘出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猫的进化图”。
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来评估家猫(宠物猫)、野生猫和老虎之间的差异,以及与人类、牛和狗之间的关系。
在家养动物中,如猪、羊和狗,许多遗传变化与“驯化综合征”有关,正如达尔文所指出的差异性那样,所有哺乳动物(甚至一些鸟类和鱼类)的驯化特征包括:
提高温顺性(温顺)
毛色变化(最常见的是加白)
牙齿变小
头部和面部形状的变化(通常变得更年轻)
耳朵和尾巴形状的变化(比如,松软的耳朵,卷曲的尾巴)
发情周期的变化(变得非季节性或更频繁)
激素水平变化(尤其是肾上腺应激激素)
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
幼年行为的持续性
大脑总体积和特定大脑区域的尺寸减小
“驯化综合征”在狗的身上表现明显,它们比猫驯化的时间长得多,并且得到了更多选择性繁殖的机会。
巴哥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爱的大眼睛,下垂的耳朵,卷曲的尾巴,以及圆滑友好的性情。
与小狼相比,小狗的社会化周期更长,对人类更为友好。大多数母犬一年发两次情,而它们的狼表亲每年只产一胎。狗的大脑比狼的大脑要小得多。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我们的家猫,无论大小,还是其他特征基本与野生猫相同(尽管存在选择性育种,如长毛、扁脸等特征)。
大型猫科动物通常每年只产一窝,小型野猫和家猫通常每年都会生两胎,甚至三胎。因此,我们无法从繁殖的角度区分家猫与野猫的不同。
猫具备所有猫科动物独有的特征。如,敏锐的听觉和超强的夜视能力。而且,作为绝对的食肉动物,家猫的营养需求与野猫相同。
然而,这个华盛顿的研究小组也确实发现了 281 个有那么点不一样的基因,这些基因具有大量的基因变化,这意味着强烈的选择压力:换句话说,就是驯化。
这些变化发生在多种系统中,但研究人员认为最重要的是神经系统的变化。
那些胆子更大和更容易受食物驱使的个体野猫可能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家猫的基础。
研究人员总结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温顺性的选择,作为习惯于从人类那里获得食物奖励的结果,很可能是改变第一批家养猫基因组的主要力量。”
看来,还是有吃的就是爸爸。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关于这个问题,你持什么观点呢?欢迎留言。
全网搜索猫学堂,和十万猫友一起学习养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