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脱壳多久恢复吃料快,南美白对虾软壳或脱壳不遂的原理及解决方法
养虾人都知道,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必须依赖脱壳。在环境适宜情况下,虾苗30~40小时脱壳一次,体重1~5克的仔虾约4~6天脱壳一次,15克以上的大虾一般二周脱壳一次。有时需有时需要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脱壳时是虾最脆弱的时候,如果脱出来后壳不能及时进行硬化便会受到细菌、病毒或其它生物的攻击。
引起南美白对虾脱壳不遂的原因有哪些?
1营养因素如:
水体或饲料钙、磷缺乏。导致对虾对钙磷吸收不足,而影响对虾脱壳后硬化从而软壳,特别是在一些淡水或低盐度养殖池容易发生,并且这些物质缺乏时也往往影响对虾脱壳的顺利进行,导致脱壳不遂。
2养殖环境恶化:
如底质水质差,氨氮,亚硝酸等过高,pH值异常,缺氧等。在外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对虾往往停止脱壳或延长蜕壳周期,导致对虾蜕壳不遂,或者导致脱壳期的对虾死亡,出现软壳偷死的情况,如亚硝酸盐超标的池塘,往往我们可发现大量软壳的对虾。
3细菌的感染:
如当对虾出现甲壳溃疡时,由于甲壳溃疡处与对虾体表相互粘连,很容易导致对虾外壳脱不下来,从而出现脱壳不遂,又如对对虾红体发病期间,往往出现大量对虾软壳的情况。
4纤毛虫的寄生:
纤毛虫在对虾体表的寄生,一方面是增大对虾蜕壳时的负担,在蜕壳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让对虾脱壳不遂,一方面影响对虾呼吸,导致脱壳期间对虾缺氧而死亡。
5异常脱壳:
如恶劣天气、倒藻等环境突变导致应激性脱壳,这种情况下对虾各种蜕壳的准备都还未能做好,对虾营养积累不足,体内钙磷的储备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蜕壳后,很容易导致甲壳迟迟硬不起来,从而出现软壳的情况。
对虾脱壳不遂的症状及流行情况
蜕壳不遂的症状及观察。常见的观察方法及症状有以下几点:
1. 大脱壳期(初一、十五前后)水体表面和料台看不到虾壳。
2. 虾体外壳发黑(绿),不透明。正常虾为玻璃色。
3. 头胸甲很硬而尾部虾壳很软,前后不一致,即尾部已蜕壳,而头胸甲没有。
4. 双层壳:即剥开外层虾壳可发现里面还有一层软壳。
5. 虾体表面粘稠,不光滑,对虾生长速度很慢,可能是蜕壳不遂导致。
白对虾脱壳不遂改善方法
实际上软壳和蜕壳不遂都是靠前期的饲养管理、水质控制、有害菌控制完成。事情不大,发生了还真不易恢复。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
1调水:
调水的目的在于恢复水体环境的“营养循环”正常。例如,利于磷的释放等。采用高效的微生物制剂,抑制水体中有害菌,建立有益菌菌群优势环境,形成藻相、菌相良好的水环境;
2解毒:
通过去除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使水体重新形成有利于动物健康的环境。特别是无盐度的池塘,这一点更为重要。注意化学改底与水体有益菌补充相结合。
3补钙:
补钙是我们必须进行操作的一个流程,而不是等到池塘出现大量的虾壳才开始急急忙忙的大量补钙。(阴历每月的初一及十五是对虾蜕壳的高峰期),在蜕壳的高峰期,我们需要及时的补充钙元素及调好水体的微量元素。
4保护肝胰腺:
对虾在蜕壳期,对溶解氧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防止缺氧而死亡。投喂营养全面、配方科学的饲料,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增强虾的肝脏功能、提高虾的免疫力保证蜕壳期的成活率。
文章来源于抗虫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