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在外工作是你自己的选择:我决定去远方城市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一直不被网红名师张雪峰所看好,然而近期却有一位男生被张老师称为“土木奇才”。
原来男孩的原生家庭很差,父母吸血,总问他要钱。他希望将来能有一份长年不回家,帮助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的工作。而长期驻外的施工单位,远赴非洲却能挣得第一桶金的土木工作,正好适合他。
在多数职场人眼中,“离家近”是检验好工作的重要标准。然而,抛开梦想和物质这个原因,仍有少数人为了摆脱原生家庭,特意选择离家远的工作。
家庭贫穷,不止是物质贫瘠
▌张慌:穷人的孩子——起步晚,不许失败
最近看到一个短视频,大致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种说法很片面,这里的“当家”只是多干活儿而已。反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家庭条件好、父母阅历丰富,会更早懂得社会规则。
比如同样是初入职场,富人父母会为孩子挑选适合发展的赛道,会铺好相应的关系和资源,也会教孩子人情世故。而穷人父母只懂跟孩子说,“到单位了要有眼力劲,上班早点去打扫卫生,平时帮领导多干活。”
代入一下自己——开会的时候,我习惯坐在后排,尽量少说话,因为爸妈说“枪打出头鸟”。工作遇到问题,我总是手足无措,想着怎么摆脱麻烦,而家庭条件好的同事,他们不会害怕犯错,即便是“闯祸”了,也会把这视为一段特别的经历。
原生家庭贫穷的孩子,不被允许犯错。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在告诉你:你不配轻松的活,你只有拼命努力才对得起我们的付出。这种绷紧的心态,反而让我常常与成功失之交臂,因为我不能冒任何险。
为了脱离这条“必须成功”的赛道,我跳槽到沿海一座慢节奏的城市,试着体验不被“成功”定义的生活。
▌小竹:工作6年,终于替“作精”父亲还完债
28岁生日时,我给自己买了个大大的蛋糕,上面写着“0” 。是的,没有了,全都结束了。历时6年,我终于还完了父亲欠下的所有债!
小时候我家里条件是很不错的,当相机还是稀罕玩意的时候,我就有厚厚一摞影集了。08年金融危机,不善经营的老爸把家底儿都赔光了,导致后来全家人的生活都拮据起来。尽管后来父母辛勤工作,让我不至于没学上,但老爸总想咸鱼翻身,家里只要有一点点存款,他就开始折腾。
我大四时,他又举债60多万投进P2P,还自信满满地承诺要买套房送给我当毕业礼物。不到4个月,平台就爆雷了,我得到的“大礼”就是几十万债务 利息。
为了多赚点钱,我当起了沪漂社畜,白天在公司里低声下气,下班后还在想尽办法做兼职、赚外快。委屈的时候就幻想,等我还完了所有钱,也要chill地享受brunch,也要去看偶像的演唱会。
沪漂6年了,现在上海对于我来说,终于变成了一座值得好好体验的“新”城市。
我的人生,爸妈永远在否定
▌Evelyn:入职神仙外企,仍觉得我是无业游民
目前这份工作,早九晚五、周末双休,国内的节假日休假,国外的圣诞节也休假,过年更有30天的漫长假期!朋友们都说我入职了“神仙公司”。
可在父母眼中,我没考医学院、不做公务员,也不想当老师,做什么都是“无业游民”。
我月入几万,比去上月薪3500的体制内表哥,因为人家那是“铁饭碗”、稳定。
我名校毕业,比不上邻居的女儿,人家毕业就当老师了,然后头年结婚,三年抱俩。
我攒钱买了小公寓,不如老王家的小王,他们就住在相邻小区,来回不过一碗热汤的距离。
起初我试图说服父母,想让他们理解我的价值观,我的生活方式。慢慢地我发现是不能用嘴说服他们的,我的成长环境与他们不同,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不是我能再体验一遍的。
4月父亲退休,我邀请他们来我生活的城市小住。他们看到了我在工作中被客户肯定,看到我开视频会议时的专业,感受到了我收入丰厚带来的舒适生活,虽然嘴上还说着“不支持”,却好一段时间不催我回老家考公务员和相亲了。
▌布榴莲:我,妈妈眼中的废物
我妈对我的要求很高,她发自肺腑地不理解——为什么她皮肤白皙,却生下黑不溜秋的我;为什么她50多岁还能保持身材纤细,我却始终微胖;为什么她毕业于985名校,我却只能考上末流本科。
在上大学以前,我觉得这些都是我的错,是我不够好她才不爱我。可我发现身边的朋友不是这样,他们不论多普通都是家人眼中最棒的孩子,哪怕犯了错父母也是坚强的后盾。
后来参加了一个心理工作坊,我在老师的指引下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那个在舞蹈教室里拼命练习,妈妈却始终板着脸审视着的自己。我崩溃大哭,也开始意识到不被她喜爱,或者说被这样打压似的爱着,根本就不是我的问题。
毕业之后,我来到深圳找工作,并在这里建立了全新的社交圈。
我开始穿吊带裙,不再焦虑身材是否完美。我重新开始跳舞,只为愉悦自己。我开始对不适合的男生说“不”,不再过度反思失败的恋情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难得回家,妈妈还是会挑剔我的妆容,我的工作,我的一切……但我试着不去在乎这些评判,不让它影响我的心情。
远离父母,经营自己的人生
▌陈加盐:爸爸再婚后,我就没有“亲人”了
我在省会工作,但是已经6年没回过县城的家了,就连偶尔跟家里打电话,朋友都说我客气地像给陌生人打电话。不是陌生人,至少也不能算家人了吧,毕竟家里早就没人在乎我了。
妈妈去世之后,我爸没多久就再婚了。阿姨带了个女儿,又跟我爸生了个男孩,算上我家里总共3个孩子。高中我住校,寒暑假回去只能住在奶奶家,爸爸那边连放我一张床的位置都腾不出来。老太******慰我:阿姨家的女儿不方便跟我住一间,弟弟晚上哭闹会影响我休息。后来老太太也走了,我就彻底没“亲人”了。
可能是没有后路吧,所以工作上我一直比较拼。从开始的每月3000多到现在买房买车,没有家里分毫的支持,全是靠我自己一点一点挣出来的。别人下班了,我在加班改方案;别人周末出去放送,我在出差拜访客户;别人过年阖家团圆,我在公司值班整加班费……
也好,靠自己比较踏实。只是如果未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让她/他知道老爸可以是靠山。
▌早早:爸妈情感不和,我当了20年“调解师”
从我记事起,爸妈就隔三岔五的闹矛盾,为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小时候每当他们吵架,我妈就拉着我加入她的阵营,一起跟我爸冷战。
印象最深的一次,初二时我期末放学,他们都来学校接我,却为了我跟谁走在校门口大吵起来,最后我步行将近2小时自己回了家。回家后,战火又转移到我身上,爸爸骂我翅膀硬了谁的话都不听,我妈哭诉受这么多年委屈不离婚全为了我,怪我一点都不理解她。他们貌合神离,硬撑着不离婚,最后却把罪责归在我身上。
大学期间我每周末跟家里打一次电话,电话那头依旧是各种不幸与抱怨,每次挂断电话,我都要独自消化这些负面情绪。毕业后我入职了某快消企业,同事们都挑了离家比较近的分公司,只有我选了2000多公里之外的城市。
网上说“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深以为然。我才20多岁,大好人生才刚刚开始,唯有远离他们不幸的婚姻旋涡,我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们可以选择工作,选择城市,却没法决定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
通过拉开距离来与原生家庭“地理隔离”也好,通过少联系少受影响与父母“精神隔离”也罢,暂且不论家长们的对与错,成年后,我们都应当学着治愈自己。
对于原生家庭,不如接纳它的局限性,放下“童年不幸”的执念,让心灵轻装上阵,去创造和享受自己的人生。
作者 | 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