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图大图和小图有什么区别?修图和实景的差距其实暴露了你的美商
这几天,网络上一些修图和实景的差距性对比图火了,比如这样:
这样:
但氧叔关注到的不是他们将滤镜运用的多么出神入化,而是通过他们,让氧叔想起,自己身边总有几个这样的人。
任何景色在他们眼中都具有独特的美感,甚至看出闪光点,并将其呈现出来。
图片来自豆瓣,侵删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对于人的审美上,有的人会更宏观的出发进行审美,而有的人则是更擅长以点出发成线成面的进行多维审美。
比如有的人会说金敏喜平平淡淡毫无美感。
有的人会说她的眼睛颇具风情,媚骨天成。
《鱿鱼游戏》中的黑马郑浩妍,有的人看她是小眼方脸,瘦骨男相。
在有的人眼中,却尽是她凛冽与清冷的美感。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是审美偏好不同,甚至是修图滤镜的原因导致,但滤镜能改变的也仅仅是将颜色改变,其他因素是无法改变的。
于是会更让人疑惑,难道这些人具有更高的美商?
今天氧叔就来和大家聊聊美商的进阶大法。
事物从不以单一的美呈现
美商更高的人并不是能看到不同的美,而是能体会到美的丰富性与深层性。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世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但氧叔却认为,世上不缺少美,也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乏的是能将这份美看得更加深入,并且更大限度展现出来的审美力。
就像是一个普通的街道,在艺术家的笔下也会变得更加具有美感。
左:实景;右:梵高作品
具有美感的事物从来不是以单一的美作为呈现,但却会以较为单一的形式展现。
比如一朵花,所展现出来美的形式,并能够被大多数人捕捉到的美感,是花朵娇艳的外观。
但花朵真正的美并不是那样单调,外观的美只是其生命力的展现形式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能够看到的杏花之美一般是上图那样。
而在艺术家的笔下的杏花却可以不仅仅来表现花的外在美,而是可以在外在之美的基础上来表现生命力。
梵高《杏花》
这种丰富性可以让人们对美的理解更加具象,并通过思维的发散能力进一步抽象化,将美与其想表达的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更具有表现力。
莫奈油画花卉
因此,艺术家画出的花朵总是比真实的花要更加生动。
他们在画一朵花的时候,是用一笔一笔勾画出花瓣,花朵在他们眼中美是更具象的,是由一片片花瓣构成的。
艺术家在花朵整体之外,还需要了解每一片花瓣的不同,每一根枝条的走向,每一笔画的其实是生命的脉络,而不是见花即花。
对于艺术家而言,见花不是花,花只是表象,所谓一花一世界的说法,也可以运用到审美中去。
莫奈《睡莲》局部
对于人的审美同样如此,人也是具有生命力体现的,从少年到中年,皮肉走势会变化,眼中的神采也会随之改变。
这种改变也是生命力进程的一种体现,即便是被称作不老神颜,时间也会在容颜上予以外现。
凭借《智异山》再次因其热议的全智贤是十年如一日的美貌,不论是年少时的青葱之美。
还是到现在的成熟,在外表的美丽之外,总会让人感受到她从内向外散发出的知性。
39岁的李栋旭,则是越随着年龄增长而越耐看的类型。
现在人们对他美的欣赏已经逐渐向他的内进发,由他的颜转为欣赏演技,由身材去欣赏他的自律。
这也是审美由表及里的表现。
在艺术作品中,由表及里审美模式还会体现在对于张力的表现,这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欣赏效果。
就算是由艺术家表现同一个题材,也是会由多种因素组成具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著名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其实历史上有不止一幅作品刻画过耶稣被出卖的场景。
乔托《最后的晚餐》
在众多描绘相同场景的作品中,达·芬奇的作品流传最广,就是因为他对表现力的把握。
当其他画家在描绘信徒们相互说明自己清白时,只有达·芬奇在表现信徒们听到有人背叛耶稣时惊愕的表情,让整幅作品更具有丰富性。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而以刻画作品戏剧性为特点的卡拉瓦乔,则直接跳过了耶稣在晚餐上的动作,转而表现犹大指认出卖耶稣时的一瞬。
因此,卡拉瓦乔的《犹大之吻》也被喻为这同一题材中最具张力的作品。
卡拉瓦乔《犹大之吻》
摄影师所展现的,是使用一张照片来最大程度的展现事物的动势以及人物的情绪,因此对于事物张力的把握尤为明显。
图源豆瓣,侵删
服装设计师在展现作品时则需要更注重场景与想象力的融合性,以此来起到衬托与凸显自己想法的作用。
海盗爷的大秀至今都被称为经典,除了他的服装设计水平确实处于高位以外,将场景、主题与设计之间的完美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高美商的审美并非只停留在视觉层面,而是会在更丰富的层面找到依托。
美商并非天生,任何具有高美商审美力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后天养成,想要具有更高的美商,就要从多维度来进行提升。
提高美商要将美学与生活结合
随着信息的发展,各种艺术作品现在都能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所以很多人都会通过大量看艺术作品、书籍、影视剧来进行审美提升。
对于想要初步提升审美力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越多的接触美,才能充实自己是审美库存,让自己对美的理解更加多元化。
但是若只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那将会让自己的审美停留在一个形而上的空想中,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实际运用。
而对于美商在实际中的提升,则需要将美学范畴的知识合理并灵活的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1.审美方式从宏观转向微观具象
从宏观审美转为从宏观到微观具象的过程性审美,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中具有的突出表现力的存在。
左:荷花池图源豆瓣;右:莫奈《睡莲》
这样的转变在现在来看其实已经在进程中了,人们已经在宏观审美中更加注重从某一细节出发,以小见大,从宏至微的进行审美。
左:偏向宏观宏观;右:偏向微观具象审美;图源豆瓣,侵删
这样的转变在现在来看其实已经在进程中了,人们已经在宏观审美中更加注重从某一细节出发,以小见大,从宏至微的进行审美。
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从表象逐渐向更具象转变,由于对于审美模式的变化,因此我们对于美的表现手法也会相应改变。
左:只小鹿;右:白日梦呓Ta
2.借助感受增加美的冲击力
对于更加具象的审美,使用突出夸张的手法可以让审美的事物更具有张力,也更加具有冲击力。
这种美的冲击力从视觉出发,从而对人的感受进行一定的刺激,让人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场景中去。
《乱世佳人》
将审美中的环境、情绪与自己想表达的想法结合,使用模糊与强烈两种手法相应的进行运用。
更加强烈的对比通常用来表达更加具有浓烈情绪性的事物。
《乱世佳人》
弱对比甚至模糊的手法,则通常用来体现更加缓和或者低落的状态。
《乱世佳人》
3.提升对审美的表达能力
审美越具象,越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主体是什么,在表现时就会不自觉的对其进行凸显。
可以说从提高自己的审美力到将自己的审美力表达出来,这是具有过程性的,是一种内在审美力的外现。
当自己将审美力当作一种习惯,高美商就会变成自然流露。
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将理性事物进行感性化后的显现。
对于具有高美商的审美者而言,审美从不只对于外在进行审美,而是将美学与审美结合,由表及里,从一朵花中也能看到生命的流动。
图源豆瓣,侵删
每个人都能借助美学向高美商进行跨越。
于是有人在夏日看到骄阳似火,有人看到莫奈的颜色。
有人在路的这边看人间到底值不值得,有人在阑珊那边看到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