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鸟类>正文

竹林闻啼鸟,遇到一只饱读诗书的鹦鹉

人气:484 ℃/2024-01-27 22:26:56

文/ 殷艳丽

一个初春的午后,天气暖暖的没有一丝风,去看看春日里的古巷,该是多么惬意。

走在窄窄的鞭指巷,青石板路,粉墙黛瓦,古色古香。路一侧有高高低低的门楼 ,几位老人正坐在大门外闲谈,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粗大的槐树崎岖嶙峋,刚刚发芽,幽静中透露着生机。清朝状元陈冕的故居就在这里,很难想象当时的热闹情景,而今安安静静,似与尘世隔绝一样。

不由得想起在南京乌衣巷游玩时的情景,秦淮河畔的乌衣巷,人流似水流一样,漫延到街巷的各个角落。它的繁华见证着王羲之和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的辉煌成就,刘禹锡那首脍炙人口的《乌衣巷》也给它贴上了闪光的标签。热闹,拥挤,让人如一片叶子一样在水流中飘摇着,不知会涌向哪里。

鞭指巷似乎没有这么辉煌的历史,它以它的方式古老着,似祖母一般,让我内心格外宁静。

忽然,一个大大的嗓门在我耳边炸起:查卫生!查卫生!我惊得猛一抬头,手中未喝完的酸奶纸杯几乎滑落。原来是挂在树上鸟笼里的鹦鹉在冲我大声嚷,天啊,会说话的鹦鹉!它是把我当成查卫生的了吧?我走上前去和它打招呼:你好!你好!它两眼紧紧盯着我,不吱声。这是一只红嘴鹦鹉,乌黑的羽毛闪闪发亮。我又用它的话说到:查卫生!查卫生!它只是直直地望着我,再也不吱声。旁边的环卫工走过来告诉我说,它还会背诗呢!

“噢,原来是一只饱读诗书的鹦鹉啊。”我不由得赞叹。

“从这里路过的行人只要手里拿着东西,它就喊查卫生,看你手里拿着纸杯子,它就会提醒你别乱扔。”清洁工笑着说道。

“还有这么聪明的鹦鹉。”我不由得感叹。

“把它放开它也会自己飞回家,认路。”环卫工说。

“噢,这么聪明。”我连连赞到。

正在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六七岁的小男孩走过来了,旁边跟着一位白发老人,大概是他的奶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鹦鹉的嗓门大大的,吐字清晰,我惊讶地看着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小男孩也跟着大声接起来

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撼,遇到的一切莫非梦中?这里分明是诗词的故乡,每一个生灵都通晓诗书。

看到我惊讶的样子,那位白发的奶奶笑了,“他们两个有空就对诗。”

“阿姨,您养的鹦鹉?”我问道。

“不是,这是对面老王养的,我住在前面。”老人笑呵呵的指着旁边的门楼说。“这就是状元府。”老人接着介绍说。

我不由得伸长了脖子向里观看,“进去看看吧,里面是从前的四合院。”老人善意的笑着说。如果不是这只鹦鹉,也许我会像一片羽毛一样从这里飘过。现在,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到惊心动魄,我感受到了古巷在呼吸。

“大宝,拜拜,拜拜。”男孩冲着鹦鹉说道。原来这只鹦鹉叫大宝,“拜拜,拜拜!”鹦鹉马上回复。我和老人相视一笑。“进去看看吧。”老人说。

我谢过老人,走到门前,只见门牌上写着“陈冕状元府”字样。大门敞开着,向院内一看,院内的一幕强烈地吸引了我:只见院内长出嫩芽的古树下坐着一个女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她正坐在马扎上看书,旁边放一把躺椅,一只毛色纯白的狗狗蹲坐在躺椅上,多么温馨的一幅画面,也曾相识,也曾经历,让我泪光潸然,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枣树下我也和阿黄一起读书学习,多么难忘的岁月。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春天最美的事情,莫过于春日里庭院读书。而在这最美的瞬间,我仿佛遇见了自己。我舍不得眼前的一切,急忙拿起手机拍照。

忽然,身后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鹦鹉的叫声!它大概是提醒女孩有人在门外吧,我再一次震撼起来。女孩抬起头来,看着我,我急忙问道:我能进去看看吗?女孩微笑着点点头说道:进来看看吧,这里是书社,可以看书,可以写字。

我踏进状元府,青砖院落,典型的四合院,高高的瓦屋,木门木窗,堂屋正门敞开着,两旁贴有大红的对联,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横批写着“晴耕雨读”。走进去,室内挂满了字画,一位老人正在那里看书,我猜测他大概就是那位鹦鹉的主人了。“随便看看吧。”老人说道。“您养的鹦鹉真聪明。”我说。

“哈哈,经常有一些孩子在这里看书,鹦鹉天天跟他们学说话。”老人家爽朗地笑着说道。“这里的书随便看,还可以写写毛笔字,不收费。”在这个幽深的古巷,好一个静雅的书社。

我忽然感到,这里的每一条古巷,都传承着书香,哪怕一只鹦鹉,都有着浓浓的文化味道。鞭指巷北起双忠祠街,东邻贡院、芙蓉街、文庙,西邻高都司巷。历史在这里荟萃成浓稠得化不开的琼浆,一点一滴都渗透出历史的醇香。

我随便从书架上拿起了一本书,正好介绍济南古巷及历史名人,其中写到:光绪十九年,山西大旱,陈冕将家中余财凑成黄金千两全部捐献,并在济南街头当场写字募捐,共募得万余两黄金送往山西。就在这一年八月十七日,34岁的陈冕因赈灾劳累过度而病逝于济南鞭指巷"状元府"内。英年早逝的他令朝野共惋惜,出殡时,由济南西门到十里河状元墓的路上,挤满了为他送葬的百姓。其文才、德行堪与文天祥、张骞齐名。

读到此处,我不由得泪光潸然。

另又写到:在这条巷子里还藏着两位远近闻名的乐器艺人,即8号门里的“杜福庄胡琴铺”的创始人杜福庄,另一位艺人是45号北屋“专门修制笙”的王俊卿------

这些,足以让鞭指巷千古。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又听到鹦鹉的说话声,不知它又和谁在外面对诗。

也许是这只灵异的鹦鹉,使我获得了激活小巷历史记忆和不朽精神的信息。

搜索更多有关“竹林闻啼鸟,遇到一只饱读诗书的鹦鹉”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