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疫苗知识大全 一文读懂宝宝疫苗
- 前一段时间的问题疫苗真可怕!
- 究竟该不该打疫苗?
- 哪里有安全有效的疫苗?
- 听说有联合疫苗,有必要打吗?
- 自费的疫苗不是必须的吧?
- 听说原来都吃糖丸,很方便,现在又说有打针的,有必要麻烦吗?
- 打疫苗的风险是什么?
- 打完疫苗有不良反应怎么办?
- ......
给宝宝接种疫苗一直以来都备受妈妈们关注,
因为很多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一些异常状况,
让妈妈担心,甚至不知所措……
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通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重组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剂 。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宝宝出生后会面临很多疾病的威胁,宝宝免疫系统暂时没有发育完善,如何让宝宝对众多的病毒、细菌有抵抗力?如果宝宝能有一个健康的保护屏障就好了!
那么孩子怎样才能获得抵抗力对抗这些疾病呢?
第一种是孩子从妈妈体内得到一些抗体,这些抗体是非常有效的,但只能维持6-8个月;
第二种是通过患病后获得抗体,如得了麻疹后就能获得抗体,很可能一辈子就不会再得。但这种危险太大,代价太高,比如小儿麻痹症,一旦得病将终生残疾,因此必须有更科学的手段让孩子不得病就能产生抗体;
而第三种是最科学、最理想的手段,就是通过接种相应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等宝宝真的遇到相应病原体时就有抵抗力,就不会再得相应疾病。
疫苗本身应该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伞。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有哪些分类标准
按照性质不同、成分不同、国家政策三种类型分类。
按性质: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首先,按照疫苗的性质和不同的制备方法,一般可以把疫苗分为活苗(减毒疫苗)和死苗(灭活疫苗)。
那么,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区别在哪?
•减毒疫苗就像“自来水”,可以解渴,但里面可能有些微生物会让人闹肚子;灭活疫苗就像“烧开后的水”,里面的微生物都被杀死了,解渴的同时也很安全;
•口服的脊灰疫苗是减毒的,注射的脊灰疫苗是灭活的;
•灭活的脊灰疫苗不会让宝宝因为接种疫苗而得小儿麻痹。
小贴士:
口服的糖丸该不该吃?
免疫力缺失、低下的孩子,对一点点细菌、病毒的毒力都承受不了,不能服用糖丸。
而有很多免疫力低下的孩子是很难通过肉眼看出来的,需要验血检验来确诊,而且就算验血检查也不是全部能诊断出来的(医生一般通过询问帮助家长判断:如早产、低出生体重、足月但小于胎龄儿、宝宝出生1-2月生病多、有肛周脓肿、鹅口疮、严重湿疹等,这些情况都要考虑宝宝是否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这种孩子服用糖丸得小儿麻痹的风险要比正常孩子高68000倍!)
糖丸引起小儿麻痹症的几率是百万分之一左右,但我们无法预知每个孩子是否会发生,建议:高危儿或有免疫功能低下、缺陷的孩子,优先考虑选择灭活疫苗,如果不能确定孩子的免疫力情况,保险起见你也可以选择灭活疫苗,保险系数更大,把那很低的一点发生率降到零 。
按成分不同分类:单苗和联合疫苗
联合疫苗是疫苗发展的主流趋势。
- 很多家长会烦恼要频繁带孩子接种疫苗,尤其是宝宝半岁以内(有的1岁内宝宝大约每半个月要去医院接种一次疫苗),所以现在更高的期望就是有“联合疫苗”(一针预防几种疾病,家长省事,孩子也少痛苦);
- 现在有一些“联合疫苗”,如“麻风腮疫苗”、“五联疫苗”(打1针预防5种疾病,是目前打1针预防疾病最多的疫苗);
- 对2月龄的宝宝,如果接种“五联疫苗”,家长可以少跑8次(从12针减少到4针);
- 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的风险(每次接种都会有这种风险,我们把总接种次数减少,来减少这种风险的概率);
- 因为少跑医院,减少孩子因为预防接种到医院造成的院内交叉感染几率(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到医院交叉感染的几率高)。
按国家政策分:一类疫苗、二类疫苗
- 一、二类苗的划分只是行政划分,而不是医学划分。
- 二类苗是一类苗的替代和补充。
- 一类苗和二类苗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二类苗可以转化为一类苗。
小贴士:
付费的二类疫苗该不该打?
- 二类疫苗也是国家审批后引进的,也是很有必要接种的,一类和二类疫苗只是行政上做的区分,我们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把所有疫苗都免费了。
- 一类疫苗的相关疾病发病率相对已经比较低了,二类疫苗因为接种的少,所以发病率比较高(因接种的人少,所以相关疾病流行发病得比较厉害)如:“水痘疫苗”是二类疫苗,现在水痘发病率很高,经常能听到孩子发水痘了,或幼儿园水痘爆发,一旦班里有孩子发水痘,整个班都需要停课和补种疫苗。
- “Hib疫苗”是二类疫苗(Hib会引起相关的肺炎、脑膜炎、蜂窝组织炎等),儿童医院杨永红教授做过研究,我国51.3%的细菌性脑膜炎是由Hib引起的,20%的重症肺炎也是由Hib引起的。
- 二类疫苗都是很有必要接种的,但暂时需要家长自费接种。建议咨询预防保健科专业医生,根据孩子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来考虑选择二类疫苗的接种。
- 所有疫苗接种的建议时间,在知情同意书上都有注明,建议早打早接种,二类疫苗也是这样。
- 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的接种之间没有冲突,可以见缝插针安排接种,建议咨询预防保健科医生,请医生帮助有序计划各种疫苗接种最合理的时间,家长只要根据医生建议的接种时间带宝宝接种即可,家长主动及时和医生沟通很重要 。
到医院前和打完后应该做哪些准备?
到医院前的准备
- 接种前一两天给宝宝洗澡,保持接种部位清洁;
- 换上干净、宽松的衣服,便于露出接种部位;
- 准备好预防接种证;
- 服bOPV(脊灰疫苗)、轮状疫苗前30分钟避免喂奶喂水,但也需避免饥饿状态;
- 需要确保宝宝在接种前有充足睡眠(避免宝宝在睡眠状态中接种疫苗)。
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如有下列情况,请务必告知医生
- 惊厥、癫痫及脑部疾患;
- 有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 有严重过敏史,过敏体质;
- 对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
- 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急性传染病,活动期结核;
- 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种疫苗后出现了高热、惊厥、抽 搐、注射部位肿块、荨麻疹等反应;
如孩子存在这些情况有些疫苗可能就不能或暂时不能打了,上述情况一定要事前告诉医生,由医生来做出是否可以接种的专业判断。
其次,一定要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能给予疫苗接种。接种疫苗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
- “相对禁忌症”:暂时孩子病了,需要暂缓接种,等孩子疾病控制、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 “绝对禁忌症”:有这种情况就肯定不能接种很多疫苗了(如:没有控制的癫痫、进行性脑病等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孩子;对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的,如新霉素、氢氧化铝佐剂,如果家长已经知道宝宝有这些成分的过敏,就肯定不能打,这些信息会在知情同意书上显示)。
第三,家长一定要看知情同意书,特别是“禁忌症”信息,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一定要提早告诉医生。
第四,家长在孩子接种当天(接种前)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是否有发热、吃奶是否正常、是否流涕打喷嚏咳嗽、腹泻),如果有这些情况,就要暂缓接种疫苗,特别是要吃糖丸或轮状疫苗(通过消化道吸收的疫苗),必须保证宝宝消化道正常,如果有腹泻(大便不好)活吃奶情况不好,那么也要暂缓接种。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 打完针后首先有两个30分钟要注意。第一个30分钟,孩子不论接种哪种疫苗,都要在医院留观30分钟;
- 第二个30分钟,服完bOPV或轮状疫苗以后,30分钟后再喂奶、喂水或者其他热的食物;
- 服完bOPV、轮状疫苗30分钟后再喂奶、喂水或其他热的食物;
- 离开医院时请给宝宝穿好衣服,谨防吹风着凉;
- 在接种当天避免羊肉、鱼虾、海参等易致敏饮食,否则不知道是海鲜过敏还是疫苗过敏;
- 24小时内洗澡时不要搓洗接种部位、避免弄湿,以防感染;
- 打针的当天尽量多给孩子喂点水,可以促进代谢,万一孩子发热,还可以帮助孩子降温;
- 两三天之内避免孩子剧烈运动。
宝宝接种疫苗后会有哪些反应
常见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
接种疫苗后,当天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一般2-3天消退。这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
- 发烧:少数人在接种疫苗后体温升高,一般在38.5°C以下;
- 烦躁、易激惹、睡觉不踏实;
- 食欲减退;
- 腹泻、呕吐;
- 皮疹,但较轻微;
- 嗜睡;
小贴士:
宝宝出现反应如何处理?
- 对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 无论是局部,还是全身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 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1-2天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
- 发烧体温< 38 .5°C,不需服药, 物理降温多饮水,注意休息即可;
- 体温≥ 38 .5°C,可服用退烧药,一般1-2天消退 ,全身反应较重, 持续发热数日服药不退者,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