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鼠兔生存环境,高原鼠兔,活在6000米的海拔
鼠兔,一种小型山地哺乳动物。它们是我国高原地区生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鼠兔们对高原、大山的向往,堪称独一无二,尤其是大耳鼠兔——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6000米的海拔高度之上,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栖息地海拔最高的,没有之一。
山地的小精灵
鼠兔的四肢很短,身体很圆,没有外部尾巴,耳朵也又短又圆。它们之所以叫“兔”,是因为与近亲兔子有很多相似——和兔子一样,进食后最初会产生柔软的绿色粪便,然后吃掉这些绿色软便以进一步吸收营养,之后产生最终的固体粪便颗粒。
鼠兔有着厚厚的皮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毛茸茸动物的手掌心、足底通常都是光滑裸露的皮肤,没有毛发;然而,鼠兔的皮毛甚至覆盖着爪子的底部(兔子也是)。
这一身连体皮毛大衣,使得鼠兔在休息时的体温也很高,让它能很好地适应高原上寒冷的冬季温度。但相对的,它们非常非常怕热。
鼠兔喜欢高原上满是岩石的斜坡,不仅仅是因为那里人迹罕至,长满让它们觅食的各种植物,更重要的原因是——数不清的岩石,提供数不清的阴凉。
超级忙碌
为什么岩石的阴凉如此重要?鼠兔的日子超级忙碌,比起疫情期间的外卖员仍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们需要随时乘凉。
一个小时里,它将从岩石的巢穴中出发往返12次,到附近的高山草甸去收获夏天的绿植,然后飞奔回岩石处凉快凉快。
在一天中,鼠兔将进行至少100次这样的旅行,享受夏季丰富的食物供应,并把草、软树枝和其他食物拉进洞穴,为了几个月后漫长寒冷的冬天做准备。
夏日里,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它们,不停地上坡下坡,跑来跑去,一定汗流浃背吧?正好相反。
不会出汗,只能热死
在今年这样炎热的夏日里,当我们旅行、爬山,徒步穿越陡峭地形时肯定会大汗淋漓。
出汗是许多恒温动物的一种重要散热方式,但鼠兔不会出汗,甚至,它们也不能像许多哺乳动物那样大口喘息——“热得像狗一样”呼哈的行为鼠兔做不出来。
不出汗的身体,是进化适应寒冷高原的结果,但如今,却造成了伤害——陕西、甘肃多地的持续高温致使鼠兔大面积死亡。
研究人员对死去的鼠兔进行了分析,初步确认了高温是凶手。鼠兔对热特别敏感:在超过23°C的温度下只花一个小时就足以杀死一只鼠兔;如果暴露在25.5°C以上的温度下,十几分钟就可能会死亡。
三重威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给我国西部山区带来更炎热、更干燥的气候条件,可以预见,鼠兔面临着双重威胁。
首先,炎热的夏季使鼠兔的觅食之旅非常痛苦。天热?窝里躺平凉快不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是,鼠兔要为冬天储存足够的食物。如果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岩石下保持凉爽,就无法收集足够的食物。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令冬季积雪减少。只有厚厚的积雪才能提供足够的绝缘,让鼠兔在寒冬保暖。
除了气候变化之外,还有第三重威胁——夏季放牧的牛、羊群构成了更直接的伤害。
调查显示,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在整个夏季自由放牧的地区,很少发现鼠兔——牛羊把它们要屯的粮都吃完了。秋季之后放牧没关系,因为干草堆已经造好了,鼠兔还可以吃点牛粪补一补,皆大欢喜。
鼠兔为什么对生态重要?
这些小型哺乳动物的生存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们非常可爱。
鼠兔特别会过日子,它们每年夏天建造的巨大干草堆,都超过自己的食量,很少被完全消耗掉。分解的残留物既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来源,也为栖息地的新一代植物提供肥沃的堆肥,避免土地营养不良。
并且,从走兽到飞禽,大量捕食动物以鼠兔为食,如果这些生态系统工程师消失了,不少其他物种会因此而受牵连。因此,也有专家提出了控制高原夏季放牧的建议。
写在最后
虽然,这些小家伙似乎很脆弱,但,大量死亡并不代表灭绝。在同一地区,仍有鼠兔生存。
进一步的研究已经证明,这些鼠兔有在较低海拔和较暖地区生存的潜力,它们可能比专家曾经预计的更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
嗯,说了一大堆,自己也尽点儿微薄之力吧——今年夏天少开空调,出门骑车,心安理得。小鼠兔,希望你生活的地方,自然的空调能一直开在25°C以下,加油,好好活着吧。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