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沈也简介 沈也,无法选择

人气:176 ℃/2024-03-25 13:26:23

​沈 也

196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1988-2014年任教过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五毒服》 中国漆、昆虫标本、楼梯 裝置 2019

无法选择

[一]自洽

在《最后的访谈》中谈及“情节”,波拉尼奥说,“某个时刻故事会选择你”。2020年5月4日之后,上海对我而言,成为意外的情节,让我意识到被故事选择的时刻。

那天,我离开沈也茶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悬挂“半斋”的位置临时贴了一幅未装裱的字,上面是沈也的墨迹:三坊七巷。这个不经意的瞬间,给我一种错觉,仿佛是把个人交给历史,将上海的斗室与福州的坊巷做了空间置换。让我恍惚明白,当下,既是脉络,也是槽印。脉络中有故事,槽印中有回声。

沈也并不擅长用话语讲故事,但他的作品不甘沉默。作为身处物欲横流的上海,又与都市繁华刻意保持距离的艺术家,沈也身上的自相矛盾乃是常态。他习惯安稳,但在创作上热衷于在不同的材料(物)和呈现方式中不断折腾。安稳的状态是否自我保护?创作的多变,是试探着寻找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还是喜新厌旧,借新鲜感来激发自我?此中分别有多少是主动选择或被动接受?

《白灼》 水生物 摄影 行为 2019

当谈到尼采那句“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问题即是答案)。沈也从一开始到现在,通过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正是不断“克服这个时代”,但越往前行,“克服”愈显艰难。大时代背景下个人“无法选择”的无力感,不只来自当前这个看似日新月异但遭遇全球化疫情的时代,也源于曾经随父母上山下乡等社会运动而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影的岁月。

我们赞成一种观点:人类并无感同身受这回事。这一代人无法切实体会上一代人经历的时代洪流泥沙俱下带来的冲击力与塑造感。好在不可抗拒不能逆转无法信任的历史,没有将沈也包浆成单向度的人。

《点石成金》 尺寸可变 中国漆、金箔、木箱、鸟标本 装置 2014

《共存》 尺寸可变 摄影 2011

尼古拉斯·卢曼在《风险社会学》中谈及“人们必须在对确定的未来视角缺乏信任中生活”,艺术家并无例外,甚至对此更为敏感也更觉痛苦。这种痛苦,一方面可以转化成创作的内在张力,另一方面又像是无形的枷锁紧扣于双脚,如何在拉扯中保持平衡并挪步前进,需要艺术家回到人的存在本身去审视自我并做出抉择。

在沈也身上,这种平衡清晰可见。他没有世俗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但颇有几分东方古意的生活方式无疑是一种滋养,诸如福州隐于山林溪畔的栖居之所、将上海的家命名为取半舍满的“半斋”、唐宋样式之器物与明式家具、陈年岩茶、日常练手的书法……而得益于西方后现代艺术启发的(诉诸某种观念的)行为与装置创作,高度符合他不满足于单纯视觉所能呈现的表达欲。欲望层面的诉求,在创作中得到激发、调试、满足和消解。时代更迭,物竞人择,沈也以近乎自洽的方式,一边教书,一边创作,一边生活,往返于福州和上海两地。

《大灰机》 6000X4000X2500 电子垃圾 装置 2011

[二]自由

在沈也看来,福州和上海并非简单的两个城市概念,也并不明显区分着创作和生活。福州是故乡,上海是儿时之地,父亲祖籍仙游,母亲是上海人,福州和上海两地并存于童年,共同参与构建沈也的生活观。在闽籍艺术家中,沈也无疑具有代表性,因为他与福州密切相关又保持着距离感,更因为他身处的艺术世家。父母毕业于上海美专,父亲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版画艺术家沈文(挂在家中的“半斋”即是沈文所书),姐姐是沈远,姐夫是黄永砅,儿子沈之是留洋归来的新生代艺术家。

在我们的对谈中,沈远和黄永砅是避不开的话题。我也像其他人那样提出“是否想过到国外发展”之类的问题,他给了否定的回答,理由是外语不好。虽然他感慨在法国陈箴、黄永砅、严培明、沈远、费大为、侯翰如等华人艺术群体的崛起,但深觉自己更适合扎根国内的土壤。沈也与黄永砅、沈远等人,都明显受启发于杜尚的观念和博伊斯的“社会雕塑”,但有别于黄永砅在跨文化背景下强烈关注人类命运等宏大命题、沈远在跨文化背景下思考文化迁移后的生存空间等问题(侧重女性视角),沈也从消费、娱乐、饮食、贸易、城市变迁等聚焦当下社会问题,反思欲望,用即兴应对的博弈方式,见招拆招,有时尖锐,有时含蓄,有时简单,有时复杂,被正解,被误解,被强化,被忽视……对外,作品含蓄意指和无限衍义的部分,不专属于评论者,而属于所有观者。对内,作为内核的西西弗斯式的石头(而非打磨成利剑),则滚烫如初。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尺寸可变 摄影 微喷 2001

《物》 15000X3000X4000 中国漆、金箔、电线 装置 2016

此中热情,我有较深感受,是2019年6月沈也在厦门白灼空间的个展《异见》,而上一次在厦门举办个展是15年前。彼时,沈也活跃于厦门,与朱路明、吴明晖、曾焕光等人运营艺术空间“二步七”,发酵出一个个展览。厦门是黄永砅达达主义的起点与重镇,也是沈也艺术道路上的重要一站,“八五-后八九”时代的激进、质疑、批判和颠覆,带着汉娜·阿伦特“启明”的特质,无疑成为沈也的灯塔和火种。

沙坡尾是个小地方,白灼是个小展厅,但就在那有限的空间里,沈也用反反复复念叨的肢体语言,用重重叠叠的影像感受和记录,以小见大,在辨识当下与回溯过往的时候制造了观念的漩涡和意识的混沌。“无法选择”是基调,被束缚的自由姿态,贯穿从区域微缩社会的洞见到大时代的景观觉察。“异见”所见,也只是趋同化的发展趋势,相似的欲望、焦虑和不安。即便如此,仍需关注和表达,投入真诚和热情,就像我们在面对疫情困境的时候,也是这样。

沈也白灼个展《异见》现场 2019

2020年5-6月,上海疫情缓和之际,沈也参加了三场展览(三件作品各自独立但相互呼应),其中一场是春美术馆5月6日开幕的《无界-有感于疫情之下作品展》,沈也的参展作品《读攻毒》,由A4纸、墨、颜料、水、影像等构成,是该展诸多作品中与展览空间最契合之作,并非为展览定制,但直接对应展览主题,呼应当前的社会景观:汉字构建的静态矩阵,动静媒介之间的画面切换,主题的机械化重复,都在提示我们活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中,并且一直都是社会景观的组成部分。我们欲抗拒而无力,因安全隔离而庆幸,彼此拉开距离,在冷漠与关怀的交织中相互阅读,互相成为“陌生的风景”。作品背后仍然是“无法选择”,但多了几分坚持。

《读攻毒》 2880x118.8cm A4纸、墨、颜料、水、影像 2020

《读攻毒》 2880x118.8cm A4纸、墨、颜料、水、影像 2020

5月10日,在崇明岛前哨当代艺术中心的2020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秘境》上,沈也的作品《集体免疫》,借用日常亲近之物,实用的地毯和网球等物与被废弃的毛发等发生对话,无所关联又被安置于一处,尴尬而又和谐,正如作品和作为展厅的小房间的关系,彼此之间有着适度的距离感,打破生活与艺术的壁垒,脱颖于众多参展作品。6月6日,当代艺术群展《离相》在库伯美术馆开幕,沈也用2018年旧主题《爱》创作新作品,同样的材质和造型,“爱”从生动、完整、热情的姿态滑落、被充满隔阂与不安的现实肢解,支离破碎的熟悉的场景或愿景,不可避免地成为“陌生的风景”。

《集体免疫》 5x6m 英式地毯、网球、胶带、毛发、狗模型 装置 2020

《爱》 尺寸可变 中国漆,金箔 裝置 2020

《爱》 尺寸可变 中国漆,金箔 裝置 2019

这种对“陌生的风景”的应激反应,在沈也最初的艺术生涯就已存在,但那时,他的表达还近乎本能,看似冷静的表情中流露出嬉皮士现代主义的“乌托邦冲动”。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时期的行为艺术,观念表达初见端倪。

比如1985年的《无题》,似乎想以自身的身份迷失映照时代,也可看作是对彼时席卷全国的85新潮的自发回应。那时候的肉体还是肉体,鲜活叛逆,“物化”的观念还未成型。但显然,沈也是一个“善假于物”的人,哪怕是自己的身体,证明存在,又消解于存在。而与身体一样佐证存在的诸多作品,截然不同的材料之间的选择与碰撞,莫非“物化”之作。

《无题》 行为 1985

《麻》 尺寸可变 行为 2004

《麻》 尺寸可变 玻璃钢、中式木家具 装置 2007

无论是从2004年由真人演绎到2007年将日常生活场景物化之后再演绎的《麻》,2013年用漆和金箔创作的装置《樽》,暴露物欲的隐秘,还是2018年的系列行为作品《把澳洲带回中国》对消费的反讽,都是在物的表象滑行,在物的关系与秩序探索中接近福柯,借助碎片化的情节与被故事选择的时刻,指向一个个事件。是的,沈也之意不在物,而在于事件。

正如德勒兹在《意义的逻辑》一书中阐述的关于事件的观点:事件就是生成,事件就是意义。如何超越“可见”的力量,如何在重复之中挖掘差异,是沈也基于“我还活着”这一生命事件,衍生的思考,在深度思考中进入自由之境,间歇性地对抗“无法选择”。

《樽》 2000x1800x1800mm 中国漆、贴金箔 装置 2013

《把澳洲带回中国》 尺寸可变 微喷 行为 2018

[三]自知

从南京回到福州后的上世纪90年代,沈也参与和见证了福州当代艺术的高光时刻。1996年1月,一场名为“单称陈述”的展览在福建师范大学老校区的图书馆举办,李晓伟、陈宗光、王鸿、沈也、胡汉平、丘星星、刘向东等七位艺术家颇有“七剑下天山”的气势,挥起福州当代艺术的旗帜,迈进一条后集体主义时代寻求“自我表达的个体”的反思之路。

1997年元旦,在福建省画院举办《漂移——当代艺术邀请展》。1998年,由范迪安作为总策划的《’98(福州)亚太地区当代艺术邀请展》在于山堂开幕。1999年,《’99中日当代艺术交流展》,沈也以《油炸八大山人的鱼》参展。还有2001年2月的《同异性描述——当代艺术展》和2002年的《经验的差异——福建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此后20年,福州当代艺术再无这样的盛景。回望此景,沈也看似平静,内心感慨不已。究竟是个人选择了时代,还是时代选择了个人?这似乎并不重要。

1999年《’99中日当代艺术交流展》,艺术家合影 右一为沈也

沈也《油炸八大山人的鱼》,1999年《’99中日当代艺术交流展》

2000年《跨越——福建当代艺术家学术邀请展》,艺术家合影 右四为沈也

2019年8月,已是老将的沈也,和陈宗光、李晓伟、唐承华、朱进等艺术家,20年后再聚福州,以一场《1043 纪念福州亚太艺术展二十周年 邀请展》唤起了福州当代艺术的集体追忆。沈也的《碰撞》,让大家再一次见识到他生猛的一面。他用物,而不是直接用身体,撞击旧记忆和新秩序的隔墙,不破不立。他的激进,是安全的激进;他的愤怒,是隔岸的愤怒;他的行为,是有分寸的行为。沈也在展览现场创作中表现出的热情,无法在他不温不火的说话方式中感受到。沈也的话语,就像我们在半斋所品的老岩茶,火功褪去,剥离故事情节,神华内敛,清淡而有余韵。

《碰撞》现场 2020

沈也自知。他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要怎么做。知,是一把双刃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是知难而退,两个方向截然不同。至少从目前来看,沈也并无退意。虽未到回顾的时刻,适时回望却是必要。从福州山中溯溪而谈,到上海半斋促膝对语,之间隔着福州亚太艺术展二十周年,隔着黄永砅等人的离场,隔着硝烟仍在弥漫的疫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在挪步行进,还可继续品茗对话,无论是在上海的半斋还是福州的三坊七巷。

自上海返回福州的高铁上,翻开尼采诗集,看到《飞逝了迷人的梦》里这么一句:我把无穷吞进/我的胃的深渊/然后用一千个理由/终于证明了世界和时间……

不可被证明的世界和时间,在沈也的创作中,在我的认知里,连同“情节”、“事件”、“克服这个时代”和“无法选择”,一起被无穷吞噬,永劫回归。

洪隐,字半隐

写于三坊七巷本草书房

2020年仲夏

其他作品赏析

《捆绑》 玄武湖公园9月7 行为 1986

《终将成为宠物的玩物》 尺寸可变 中国漆、地毯、家具 装置 2019

《超戒》 6000X6000X1800 铝合金 装置 2010 上海世博

《即亮即暗》 3000X3500X1500 装置 中国漆、金箔、电缆、灯泡 2016

《源》 3000X3000X1600 中国漆 装置 2018

《修里髹外》 2500X1500X1500 中国漆、贴金箔 装置 2013国际漆三年展

《撞台》 2000X4000X1000 行为 2008

《把韩国带回中国》 尺寸可变 行为 2010

搜索更多有关“沈也简介 沈也,无法选择”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