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沙门氏病?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多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该病主要侵害幼龄动物和音年动物,临床上表现为败血症、胃肠炎以及其他组织的局部炎症;成年动物则多呈散发性或偶尔呈地方性流行,但妊娠动物可能发生流产。犊牛沙门氏菌病又称为“犊牛副伤寒”,其临诊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的症状,慢性病例还表现肺炎和关节炎的症状。
(一)病原
本病最常见的病原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为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一般无荚膜,大多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大多数具有纤毛。在水、土壤和粪便中能存活数周至数月。但不耐热,一般消******物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10~40日龄的幼犊,发病后传播迅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在发病严重的牛场,犊牛的发病率可达80%甚至更高,死亡率从10%~40%不等。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和饲料。主要经消化道传染,间有呼吸道感染的。此外,带菌牛在不良的因素影响下,也可发生内源性传染。未吸吮初乳、乳汁不良、断奶过早,或牛舍拥挤、长途运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蛋白质、突然更换饲料、饮用污水或患有其他疾病时,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末春初发病较多。
(三)临床特征
潜伏期平均为1~2周。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1.急性型
急性型的犊牛可于生后24小时内即表现拒食、卧地、迅速衰竭,常于3~5天死亡。多数在生后10~14日龄后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呈稽留热,持续不退。脉搏增数,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初便秘、后腹泻,粪便呈灰黄或黄色液状,有的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出现症状后4~8天死亡,死亡率达10%~50%。
2.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腹泻逐渐减轻或停止,但呼吸困难、咳嗽,从鼻孔排出黏液性分泌物,后变成脓性鼻液(图1)。初为支气管炎后发展为肺炎。
图1
体温升高,后期发生关节炎,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跛行(图2)。
图2
病犊极度衰弱,病期一般1~2周,长者可达1~2个月。恢复后体内很少带菌。
(四)病理变化
急性病犊的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变化,全身浆膜、黏膜及心外膜有多数出血点。淋巴结、******、肝脏、肾脏肿大,特别是******可肿大1~3倍。肝脏、******散布有灰色小坏死灶。慢性型病犊的肺有肺炎症灶,且伴有坏死,表面覆盖有纤维素薄膜。肝有坏死结节。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腕关节和跗关节等关节囊肿胀,腔内有较多的浆液性纤维素渗出物(图3,图4)。
图3
图4
(五)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采取犊牛的粪便或直肠拭子采样,然后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