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的判断力有多强:杨幂又失算了
终于不抄了。
是的,Sir在说国产综艺。
芒果TV新王牌节目,《密室大逃脱》。
制作到阵容,全顶配。
从韩国买回版权,由《明侦》团队操刀。
流量女王杨幂、少女心杀手邓伦、“Hold住姐”谢依霖、综艺熟人魏大勋、土偶小哥黄明昊和骚气跳高选手张国伟组队。
爆款预定?
正巧,隔壁韩版第二季同步开播。
结果……韩版分数比第一季更高,9.4。
本土制作的《密室大逃脱》,6.3。
看完原版,才知道这3分的“鸿沟”到底在哪。
《大逃脱2》
대탈출 시즌2
节目的玩法,跟我们平时玩的密室逃脱无异。
把嘉宾关进密闭空间,通过推理和解谜,找出藏在空间里的线索,一步步逃出生天,每次逃出不设时间限制,直至全员成功逃出为止。
相信大家都有经验——
密室好不好玩,关键在于真不真。
好玩指数,就看“代入感”的强弱。
这一点,《大逃脱》最懂。
但如果你看过第一季,肯定会记得它的弹幕有多夸张。
即使隔着屏幕,观众直面的恐惧,一点不比在现场的嘉宾少。
以下动图高能预警!
如何营造综艺的代入感?
除了制作的细节,和机关的设定,它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突破:
把综艺,做出电影感。
《大逃脱》完完全全地把一档节目拍成了电影。
有如电影《木乃伊》出现的大型人脸,恐怖片里才会出现的那种藏在地窖里的冤魂,《釜山行》里跑得飞快的丧尸。
地点从私人赌场、废弃医院、巫师别墅到地堡、高中学校。
不止是选址,更是从剧本着手向电影靠拢。
虽说是真人秀,但它却反其道而行——
势要隔离出一个完全架空的世界。
在虚与实的错位中,让你的观感彻底被牵着鼻子走。
这还没完。
来到第二季,去到更尽。
嘉宾刚聚齐,导演第一句话就戳破了叙旧的轻松气氛:
这一季开始,我们不会跟你们一起磨蹭了。
你们有可能集体逃出失败,也有可能因为“死亡”或“失踪”提前被淘汰离场。
现在只播出三集,尽管暂时还没有失败的情况发生。
但第二集最后看他们腿被门夹住差点逃不出来,Sir真被吓出一身冷汗。
发条越上越紧,危机越逼越近。
硬件也有大幅度升级。
第一个场景就是学校的超大型体育馆。
△嘿嘿,这场景后面会有反转
藏在体育馆深处,还有无数的密道。
到这里,已经把嘉宾都吓傻了。
这特么要从哪里找线索?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头。
这样的大规模布景之下,故事线和场景比上一季更复杂,解密难度也更高。
Sir简单说说第一个故事,让你们感受一下。
“未来大学”的体育馆被莫名封锁。
最开始被发现的,是体育馆里遗留的传单和大字报:
禁止学生进出体育馆。
好不容易在毕业前盼来了新的体育馆,现在还不给我用了?
学生的牢骚,还是小事。
被隐瞒的,似乎是更严重的事件。
周边居民证词表示,曾有白光和巨响出现,还有很多穿着西装、军装和长袍的人在体育馆进进出出。
这时,故事反派出现了——
为了掩盖消息,有神秘机构制作了假新闻来污蔑居民(这波操作很韩国了)。
队员们甚至还找到了建筑内部的监控录像。
突如其来一股白烟弥漫。
一个,两个。
只见研究人员纷纷倒下。
究竟怎么回事?
当你跟着队员们的步伐,往体育馆深处走去……
一开灯。
卧槽……
《2001太空漫游》的黑石碑加强版再现(还是会闪光的)!
因为白烟倒下的研究人员尸体竟然就在旁边。
所以到底是杀人,还是阴谋?黑石碑里面还有什么未知的危险?黑石碑又为何停留在这里?
所有的秘密,Sir不剧透。
但可以说的是,在第一季模仿完赌片《老千》、丧尸片《釜山行》、恐怖片《昆池岩》以后,这一季开始向高难度进发,一开始就用上了科幻片概念。
△左《大逃脱》,右电影《老千》《釜山行》《昆池岩》
而且这一季的线索,藏得更巧妙。
比如最常见的开门。
以往的过程:找门→找钥匙→开门。
可这一次的门……
没有钥匙孔?!
因为铁柱反卡在了门外面,在里面的队员们几乎无法移开。
怎么操作?
要换种思路了。
既然是铁棍,那就用磁铁呗。
然后又真的让他们记起来前一个密室有两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大磁铁。
就这样隔着厚玻璃,用磁铁吸住铁棍,一点一点把铁棍挪动。
磁铁不够力。
再找几张纸,塞进门缝借力……
通关的钥匙,不再靠找的,而是靠想的。
为了让故事设定更令人信服,节目组甚至设计出新的语言体系——
黑石碑上的密码。
大家来做个测试,下图五个圆圈代表了什么意思?
虽然有字幕,但其中原理Sir是绝对想不出来:
圆圈中的一点,是自我为中心的意思,意为“我”,而远离在中心的一点,代表“你”;
两个圆点在正中代表“我们”,在边缘的是“你们”。
两个圆重叠,点分别在两个圆的中心和旁边的,代表“我和你”。
……
如此看图说话,硬是解出了一段象形文字。
看到这里,国产版《密室大逃脱》只能说是个初级玩家。
Sir相信,它的复杂程度,制作规模完全可以做到媲美韩版,甚至超越。
但这3分的差距,更在于细节和态度。
这两点,分别对应制作和嘉宾。
先说制作上的细节。
Sir在聊第一季的时候说过,《大逃脱》有趣的地方在于敢让明星犯蠢。
犯蠢的乐趣,来自剧情的无法预知——
观众完全不知道嘉宾下一步会怎么走,会遇到怎么样的反转。
比如《大逃脱》第一季第一集。
一行人翻遍整个房间,用了几个小时尝试打开门口的锁,却发现……
房间有另外一扇门开着。
发现前没有任何铺垫,就是用竹竿一捅——
哈哈哈,刚刚搞了两个小时竟然完全没用啊!
一脸懵逼,又一脸兴奋。
这就是节目效果。
类似的场景在《密室大逃脱》里也有出现。
队员得用各种方式凑够175kg重量,才能把门打开。
明明门其实已经解锁了,他们却没发现。
按照综艺效果,等他们自己发现的瞬间那种懊恼的展现才最有趣。
但《密室大逃脱》却生怕观众看不懂,在他们没发现门是拉开之前,多手加了字幕:
我绝不会告诉你,此时门已经解锁了,但不是推开,是拉开
反转,剧透了;惊喜,冲淡了。
这一个细节,暴露了节目组的不自信——
他们低估了意外的力量,低估了观众的耐心。
那我们的节目组相信什么?
与其让观众慢慢沉浸在剧情中,不如给他们更快捷,更直接的刺激。
这一点,可以看嘉宾的表现。
同样是密室逃脱,两版看下来Sir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
嘉宾的专注度。
《大逃脱》的嘉宾,在任何时间,都专注在解密找出口这件事情上。
就算是需要等待或者解不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空间里走来走去不断地寻找线索。
但《密室大逃脱》的嘉宾,在等待的时间里,不仅吃起了辣椒,卖起了金主爸爸的广告还能用道具演情景剧开演唱会。
就像几个随时可以跳出剧情的演员。
电影里,有一种手法叫“跳出第四面墙”。
但跳多了,“墙”就失效了。
你到底要我看密室逃脱,还是看明星搞怪?
傻傻分不清楚。
这样一来,节目的紧张感在玩闹中被降低,节奏被打乱。
看《密室大逃脱》的评论,所有的好评都整齐划一地出现一个词:
“有梗”。
Sir不确定这是不是水军的统一口径。
但如果是真实感受,更说明节目的崩溃。
一档密室逃脱节目,被夸奖的不是机关的精巧,不是剧情的反转,甚至不是嘉宾的才智……
唯独,需要“梗”来支撑。
为什么各项条件都配备的《密室大逃脱》,又一次败下阵来。
在Sir看来,是我们对“综艺”理解的偏差。
什么是综艺?
许多人说,综艺就是拿来放松,看着乐就行。
但快乐,也分高低。
Sir前几天重温《圆桌派》,窦文涛在节目中提出了许多人对“快乐”的误解。
我们总说,多巴胺使人快乐。
他说,这是错的,多巴胺只会使人“上瘾”,会让人“渴”。
而真正让我们快乐的,是另一种物质,叫胺多酚(又称内啡肽)。
它带来的,是满足、幸福、宁静。
胺多酚什么时候分泌?
在人受伤后,大脑分泌胺多酚镇痛;人长时间运动后,会分泌。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付出代价,才有可能享受等价的快乐。
国产综艺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Sir认为,出错的,不一定是节目本身。
对综艺的误解,可能出于我们长久对“快乐”的误解。
快乐难找吗?
Sir想说,难也不难。
难,因为它不是对欲望的无底线迎合;
不难,因为它只是克服欲望后的条件反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