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别人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的孩子是来讨债的,别人家的孩子来报恩你的孩子来讨债

人气:483 ℃/2023-09-24 21:00:23

周末带着孩子在游乐场玩。一个大孩子独自霸占着滑滑梯,不让其他小朋友玩。她妈妈说了他好几次,还是不听。最后,他妈妈很生气地说:

“是不是要揍一顿你才听话?为什么你总是要和我对着干?”

那个大孩子这才勉强让其他小朋友玩滑滑梯。

每个父母可能都曾经历过这些场景:

  • 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
  • 每次都要大动肝火,才会听话照做;
  • 上学快迟到了,她还磨磨蹭蹭地吃早餐;

别的孩子来报恩,你的孩子来讨债?真的只有吼叫才能让孩子乖乖配合吗?看了那么多的育儿书,脑子里也有很多的育儿理念,但事情临到自己,还是会束手无策,还是会充满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到底有没有一套组合拳,让我们能够在熊孩子的世界里打遍天下无敌手呢?面对熊孩子的招数,无论哪种情况都能够顺利接招拆招,还能皆大欢喜呢?你别急,还真有,我们慢慢说。要制服熊孩子,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

01 为什么孩子总要和我们对着干?

孩子和父母唱反调,似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经常导致局面尴尬,双方僵持,谁也不给谁台阶下。谁也不肯先妥协。大多数情况下,要么是暴力结束(打屁股)要么是吹眉瞪眼(自己走掉),结局多半是不欢而散。熊孩子的熊虽然表现在行为上,但是其实背后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①逆反心理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在面对对方要求的时候,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就表示这样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因为对孩子抱着很高的期望,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上自己花高价买的培训班。让孩子去做一些难以做到的事情,结果就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是一事无成。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②自我意识萌芽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2~3岁的时候孩子产生自主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这个时候如果让孩子尝试独立处理事情,而父母又允许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独立探索的欲望,那么孩子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主动和自主的性格。

有的妈妈会说,“哎呀,我的孩子之前都很温顺,很听话,但是好像突然之间就变得很叛逆很任性,一不高兴他就撅嘴,或者打人、摔东西。让他做什么他就不做,你说一句话他就反驳你一句。

这其实就是很典型的自主意识萌芽的表现,孩子通过学会说“不”来宣示自己的主权,他们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的需求。

③掌控感

掌控感是每个孩子很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也是他们迈向独立的第一步。很多父母其实没有意识到,不仅仅是大人需要掌控感,孩子也需要掌控感。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之后,他们就会非常渴望掌控感。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安排,希望能够自己做主。

他们会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不再是小孩子。比如有些小朋友不愿意让家长拉手,不愿意让父母叫自己宝贝或者在公开场合叫自己的小名,要求爸爸妈妈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欢跟家长对着干,你说东他偏往西。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不喜欢讲道理,喜欢哭又比较娇气。

总而言之,逆反心理,自我意识萌芽,尝试独立自主的生活,想拥有对生活的掌控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孩子要和我们对着干。只有了解了孩子叛逆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我们才能知道要怎么做。

02 如何哄孩子,让孩子心甘乐意的配合你?你需要这6个方法。

畅销书作家戴维·博根尼奇和詹姆斯·格雷斯合写了一本书,叫做《如何哄孩子》。这本书分为梳洗,出行,礼仪,居家,寝食这五大类,涵盖31个育儿场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既不需要打骂溺爱骄纵,也不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轻松地和孩子“斗智斗勇”。书中有所有你想要的方法,能让你在任何时间地点,哄孩子去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情。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说说具体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

方法一:话术引导,不要采用开放式提问,而是选择封闭式提问

当幼儿需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要给出开放性的问题,最好让他做二选一的选择题。比如,想让幼儿帮忙做家务,不要问他“你想做什么”,最好是问他,“你想去刷碗还是去扫地?”这样,在幼儿看来,他拥有自主选择答案的权利,他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孩子在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不要粗暴地打断他,显示自己家长的权威,而是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告诉他,“你可以再看5分钟或者再玩5分钟,5分钟以后,你自己关还是我帮你关?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就不会有太大的抵触情绪,愿意配合你。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哄孩子,让他停止发脾气呢?不是以暴制暴,更不是“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不要哭了!”而是应该这样问他:

“你想要再呆一会儿冷静下来,还是现在就走?

你这样做,我根本没有办法弄明白你的想法,你和我说说到底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指给我看发生了什么?”

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发脾气就惩罚他,打屁股,更好的办法,应该是教会孩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让很多父母头痛的一个场景是孩子不想刷牙。我们应该怎样直接简短地哄孩子刷牙呢?可以使用这样的话术:

  • 宝贝,你是想让我给你刷牙呢,还是你先自己刷一遍,然后再让妈妈给你刷一遍?
  • 宝贝,想不想和我比赛,看看谁刷的时间最长,并且刷得最干净?
  • 宝贝,想让我给你刷上面的牙,还是先刷下面的牙?

如此一来,孩子的配合度一定会提升很多。当然了,有些孩子非常狡猾,很快就摸透父母的套路,然后聪明地回击,不掉进你的陷阱里。这时候,你可以使用第二个方法。

方法二:游戏引导,父母始终要有游戏力的理念,随时化身游戏专家

游戏力的理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提出来的。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只有用孩子的语言,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沟通效果。什么是游戏力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科恩博士说过一个关于他孙女的故事。他的孙女马上就要去上幼儿园了,这是她第1次没有妈妈的陪伴,单独一个人在幼儿园度过。在学校里她虽然玩得很高兴,但是她知道,爸爸妈妈都不能陪在她身边,她有点难过。

晚上回家的时候,她的外祖母给她洗澡,就和她做了一个小游戏。用两个小玩偶假装对话,重复她今天在幼儿园和爸妈祖父祖母分别时的场景。这个游戏玩好之后,科恩博士说,他能明显感觉到孙女的情绪好了很多。

一个小游戏,不仅排解了孩子白天压抑在内心的情绪,也让孩子开心地接受了现实(和爸妈暂时分离到幼儿园)。游戏力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和游戏,它更是一种理念,它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加有趣,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孩子,看到我们的孩子。

而且它不需要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甚至不需要任何道具。任何时刻你跟孩子的相处都能够变身为游戏,特别是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你可以用游戏来化解。当你把唠叨,埋怨,发脾气的时间换成跟孩子游戏的时间,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同样以刷牙为例。刷牙可以变成假装打老鼠的游戏。

和孩子说,你要找到牙齿老鼠或者动物园里跑出来的动物,或者走丢的公主,害羞了猫咪,或者其他可以引起孩子遐想的东西。

把牙刷当成工具,在宝宝的嘴里搜寻这些东西,并且给搜寻的地方取名,比如山洞,城堡,角落,房间,就这样一直讲下去,直到把牙齿都刷干净。

游戏是一种态度,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疗愈了自己,并且愿意重新配合你,愿意重新跟你一起合作。我们虽然很爱孩子,但是孩子接受的不一定是爱。在《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句话:

“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理解能力很差。”

所以有的时候换一种方式,可能更能让孩子理解到父母的爱。游戏带来笑声,可以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和勇气。

方法三:寻求权威,利用权威的力量来说服孩子,引导孩子

人类天生就会对权威产生敬意,信任。约翰·杜威说,

“对于自称具有悠久的传统和习俗权威的东西,人类都倾向赋予它们神圣的起源和法令的效力。”

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的更多时期,个人总是更倾向于权威。

如果宝宝还是不想刷牙,可以跟孩子说,那我们给医生打电话,让医生来跟宝宝说,我们应该要刷牙。牙医会给孩子解释刷牙的重要性,还有不刷牙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尽管这些话我们也会跟孩子说,但是如果借由医生这样的权威人士来说,效果自然不一样。

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2-6的宝宝刚好处于服从权威阶段。警察,医生,老师等职业,他们都更愿意接受和服从权威指定的规范。所以,可以利用儿童这一特性,适当地使用这个方法。

方法四:轻松愉快地用歌曲来引导孩子,好视频胜过千言万语

借助儿歌,也可以很好地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不愿意洗澡?来一首洗刷刷,保准洗得很开心,下次还要再洗。

视频使用得当,可以起到很好的师范作用。孙俪有两个孩子,为了让两个孩子认真刷牙,她想了很多办法,唠叨了很多次,效果并不明显。有一次,她就让孩子们一起看了一个视频。

视频中的小男孩,因为经常吃糖,牙齿全部烂掉了。于是只能打******,取了7颗牙。整个过程十分痛苦。看完这个视频之后,当天晚上,哥哥和妹妹刷牙就刷得特别认真,特别仔细。

视频更为直观形象,有时候胜过千言万语。它减少了阅读理解障碍,直接提供了简易的生活方式和思考环境,所以适当地使用能事半功倍。

方法五:和孩子一起读绘本,通过绘本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每个人都爱听故事。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故事的传播。一副图片可以传递千言万语,一个故事可以传递千万个承诺。绘本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构筑孩子的精神世界,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在简单的讲故事过程中,在阅读过程中,孩子就能够受到一种无形的影响,影响他的心理,还有他的价值观。

特别是复杂的东西,难懂的道理,使用简单的故事和优美的画面呈现给孩子,孩子们在阅读中就能够感知到。

孩子每天早上都赖床,不想去学校,排除心理因素之外,如何说服孩子去上学呢?你可以借助一些绘本。如果是因为上学舍不得妈妈,产生了分离焦虑,那可以读一些和上学有关的绘本,比如《魔法亲亲》《爱上幼儿园》这类绘本就非常适合小幼龄的宝宝。一方面可以疏导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提前了解幼儿园的生活。

如果孩子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发脾气,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情绪绘本,让孩子能够认识他的情绪。比如说小熊系列的《愤怒熊》《我好难过》等,可以通过这些绘本让孩子了解自己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并且知道怎样表达怎样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方法六:和孩子一起制定流程,形成规则、规范,大家一起遵守

可以把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制定成作息表,像流程一样执行确定下来。那么孩子根据这个流程,他就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比如每天晚上的入睡流程:

洗脸—刷牙—洗澡—上厕所—穿睡衣—讲故事——睡觉

把睡觉的准备工作想象成一列火车里的孩子,他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上火车,而且车不会后退。而父母的工作就是把火车设置好,然后开出车站。

每做完一项,孩子可以在相应的流程旁打上一个勾。养成习惯之后,孩子就会自觉遵守。这样到了时间,只要提醒一下,孩子就会自己到床上去睡觉,爸妈也不再因为哄睡而痛苦了。

制定流程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

规则可以使孩子拥有心理的力量,使孩子拥有安全感,使孩子在有序的环境中和他人相处。

建立规则意识也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它给孩子管理自己创造了一个基本的条件,是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开端。根据规则办事也能减少孩子的抵触心理,让他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结一下,我们总共介绍了六种方法:方法一,使用话术引导,采用封闭式提问让孩子做选择;方法二,使用游戏引导,父母带着游戏力的理念,随时化身游戏专家;方法三,适当地借助权威力量来说服孩子,引导孩子;方法四,用歌曲和视频引导;方法五,通过绘本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方法六,形成一套流程,按规则办事。

有针对性地灵活使用这些方法,可以轻松简单地解决孩子和你对着干的问题,让他们心甘情愿听话照做。而且,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责任感,分享意识和好习惯,还能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社交技能常识和生活规则。


本文由小狐狸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搜索更多有关“别人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的孩子是来讨债的,别人家的孩子来报恩你的孩子来讨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