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玉米怎样培养才能长出高产量:2022玉米选种重大误区之二

人气:378 ℃/2024-07-02 10:59:59

往年到了玉米销售季节,商家广告、公司推广、短视频平台、宣传彩页等狂轰乱炸的宣传中,“大棒”是作为每“家”的必备宣传语。尤其是“矮杆大棒”“紫杆大棒”等等,等等,好像是不带“大棒”,就是比别人矮一头,小一辈一样。

虽然,在玉米审定过程甚至标准中,根本没有大穗或者小穗一说,但是还是被推广公司或者经销商奉若“金句”来进行宣传。这好像是说:如果自己不宣传“棒大”,那么就证明自己的棒子小,产量低。反过来说,好像是除了“棒大”,种子其他的特点“没有”或者“不值一提”,就是“不招皇帝待见的宾妃”需要被打入冷宫一般。

其实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是否真如商家宣传的一样,或者你真的认为的那样,一亩地种了4500株玉米,然后当然穗大的就会高产,穗小的当然低产呢?

真实的情况,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对,就是这样,颠覆了你的认知,让你的感觉或者商家打算让你有的“感觉”,或者商家长久以来努力营造的“你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错觉”。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 同等面积,比如我们种植的相邻的各一亩玉米,单季所接受的光照、空气(风量)、肥料供给等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在供给(养分)基本一样的前提下,他们的所产出的物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应该是相同的。
  •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超级大棒”还是“中穗”亦或者“小穗”。只要密度得当,那么最后的产量是差不多的。
  • 比如:按照大棒型3500株/亩,中穗4000株/亩,小穗4500株/亩,这种合理密度同等水肥供应的种植条件下,最终的产量差距很小,或者相当。
  • 列个式子,如果都是亩产3000斤湿穗情况下,大棒型品种折合湿穗单重0.428kg,中穗品种单穗湿重0.375kg,小穗品种单穗湿重0.333Kg。(亩产类似的原因,下面会给出答案)
  • 但如果有人抬杠说:大棒按照每亩4000株或者4500株进行种植的情况下,产量难道不会出现3400多斤和3800多斤的湿穗的高产吗?

答案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和实践实验结果证明,包括国审和各省审定数据说明:大棒型、中穗型、小穗型玉米品种,同等地力、管理、气候条件下,产量基本相当。

下表是2021年黄淮海国审前20个品种的对照增产数据,注:对照品种为郑单958.

2021国审品种前1-20个的审定增产数据(对照品种:郑单958)

此表格所罗列的20个最新的审定品种中,有大穗型也有中穗型,也有部分小穗型。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出,20个品种的产量差距,都很小,按照一般的打分原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品种数据,绝大部分品种都维持在5%上下的增产区间。也就是说,大部分品种基本产量相当。

也就是不管你商品化后怎样绞尽脑汁的宣传,你在同一时间同一平台同一条件下大考时,你的数据才是最真实的,也可以说“水分”最少,真实度最高的。

下图为已经通过国审的三个品种。分别为大穗型品种沃玉三号,中穗品种登海605,中小穗品种裕丰303。(对照都为郑单958)。

沃玉3号两年平均增产6.325%;登海605两年平均增产5.4%;裕丰303两年平均增产5.15%。

也就是同等情况下,他们之间的最大产量差距10斤左右10斤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收玉米时,田间掉的穗,稍微多了些,或者这块玉米在路边,被路人“掰了”十几个穗吃了嫩玉米而已。这些!,狠狠地戳破了推广公司和销售商大棒高产世纪忽悠谎言。

再发一个数据,2020年河北省审定的一个玉米品种同样为大穗型:

河北区域内产量相比国审的各省平均值高出7%以上。但是大穗型,同样需要稀植才能发挥其增产潜力。

其实,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大穗品种和小穗品种,单位面积所供给的养分相当的情况下,所接受的光照和(风量),都是相同的,所以它们所转换的能量也是差不多的,也就是产量差不多。

  1. 如果大穗品种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增加,那么质量守恒的定律会让大穗品种的秃尖率明显增加,结果就是单穗重下降,并且随着单位面积内密度的增加,秃尖和单穗重成反比增加和下降。密度越大,产量越低。
  2. 如果反过来呢?就是将中小穗品种按照低密度种植,减少500或者1000株(大穗品种密度)呢?那么,产量相对于原种植密度会稍微减少,但是减产幅度会低于大穗品种增加密度的减产幅度。

原因是:大穗品种密度增加以后,因为因为营养的供给减少,所以单穗重下降,不但穗粒数减少,其更长或者更粗的轴及茎秆会消耗更多养分,加之一般大穗品种植株高大,多以田间郁闭和不必要(穗轴)的消耗,导致产量下降严重。而小穗品种密度减小以后,由于其棒穗本身的特点(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它的限制了极限。所以,产量也会相应降低。但是单穗重会有所增加,因为营养供给的充裕千粒重增加了。

最终的结论是:决定最终产量的不是大穗或者小穗,而是抗性和配套技术。适当的密度,更好地综合抗性,加之更科学的施肥。才是玉米增产高产的正道。

北方农村网 尹洪雨(高级农艺师)

搜索更多有关“玉米怎样培养才能长出高产量:2022玉米选种重大误区之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